# 集合啦!研究員~<br>來聊聊研究路上的疑難雜症 首先來點自我介紹! 我是gavi,目前任職於新創公司,服務內容以綠電、光電為主軸。本身是UI與視覺設計出身,目前也負責品牌的Brading、網站整體UX規劃和數據收集、分析。 - 報名這場活動時,有先填了一些實務上的問題,不過可能文字表達不夠準確,所以實際直播時沒有得到解惑XD 於是我聯絡了小編、進而與Richard在週六早上來了一場電話解惑。😇 [活動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userxper.tw/videos/251978552846799/) <br> :::info 我的疑難如下: 我們產品目前想要優化的方向不是初期讓消費者理解商業模式的階段,而是開發團隊內部開始想從數據、使用者體驗等方法,尋找優化平台的方向。 困難點如同Richard也提到的,這個商業模式不是純電商的消費行爲,反之,比較像是金融產品。 那麼如果以金融產品的角度來看待,有什麼比較適宜的研究、觀察方法可以使用? ::: 以下是Richard給我的Feedback整理如下 ## 作為用戶的困難點、意見 1. 觀看網頁時容易混淆3種服務模式之間的差異,好像每次都要換一個角色,即便是做體驗研究也依然要猜測論述的意思 2. 其中一項服務和會使用網路的族群重疊度不高<br>(所以可能的用戶來源得依靠口碑推廣=網頁不一定有發揮功能) 3. 想理解內部報酬率、但沒有足夠的資訊去自己驗算 4. 想使用試算需要註冊登入、降低意願 5. ==計數器是展現品牌力,可是消費者只在乎自己== *常見的計數器例如:使用服務的用戶100K+, 成交訂單1000+ --- ## 可嘗試方向 ### 質化研究 1. 找幾個TA去詢問他們,能不能了解網頁文字在表達什麼 2. 作為有興趣的人最想看到什麼樣的資訊 ## 量化研究 1. 區分出三種模式的網頁行為,調查在哪邊流失興趣、意願 2. 轉換漏斗都有轉去購買,顯見登入後的易用性不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3. 還沒註冊的新朋友如何留下 - 即便想訂閱最新上架消息也要成為會員是個阻力,而不是吸引力 - SNS帳號登入:成效是50%50%,越涉及隱私、金錢越有可能讓人不使用 - 註冊有提供==facebook按鈕==與==願不願意註冊==本身沒有正相關,那只是一個管道 > 質化研究可以直接理解到用戶或陌生人的想法、但數據無法表現 > 量化數據可以用來驗證後續的更動是否有改對。 --- 寫於後面的個人心得,開始進行數據收集、及各種測試實驗到現在大約是半年。期間因為產品模式很特殊,可以看到的文章use case都不太合適,所以一直在多方尋找意見或方法。 這次有機會與Richard討論,得到了很多與團隊內部想法**徹底相反**的意見,但也不失道理!從中也汲取了一些可以立即有Action的意見,週一一早就抓了行銷成員一起開會😂 以及我個人的Social Distance 比較大,不太喜歡與人密切接觸、甚至是電訪(哈哈哈),所以即便各種UX聖經教科書內,都有說到用戶訪查的方法,但我都跳過,那....今後我應該會試圖安排幾場用戶訪查,取得更為真實的用戶困難。 以上,希望對眾設計師們能有所幫助,以及除了悠識的活動外,HPX的活動含金量也很高喔~~ ㄅ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