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SybccZ6XD %} ###### tags: `教育哲學` [TOC] # 理性主義 ## 主要人物 - 蘇格拉底 - 柏拉圖 - 亞里斯多德 - 迪卡兒 - 史賓諾沙 ## 心靈實體說 - 心靈是一種實體,指「靈魂」,靈魂是主宰人們一切思想與行動的根源。 - 真實世界純粹的觀念世界,超越改觀世界,要透過***智性和心靈才***能靠近世界。 - 觀念論的實體觀是二元劃分的 - 1.表層世界:可透過感官兒知覺 - 2.終極的實體世界:必須透過心靈來領悟 - 永恆的觀念教感官物質世界重要 - ## 知識論 - 知識來自自身 - 人本身具有先天觀念,而先天觀念是構成知識的本源,故人自身具有知識。 - 觀念世界超越現象世界 - 觀念或形式超越現象世界存在,是有秩序、永恆不變、真實的、統一的。 - 透過理性獲得真理 - 世界,獲得真理。 - 真理貫通說:種知識體系內在的邏輯一致性。 ## 蘇格拉底 - 先天知識觀: - 知識乃是先天具備的觀念,教育工作僅在於將個人的這些先天觀念加以引出。 - 人有先天抽象和歸類的能力,將抽出事務的共相,透過理性對事物獲得統一標準。 - 教學方式是一種引出與回憶的***產婆法***,將原本就潛藏於學生心靈中的知識導引出來。 - 透過反詰法訓練理性。 ## 柏拉圖 - 柏拉圖的洞穴之喻_人類生活世界的感官所察,只是觀念的摹本或擬態。***排斥感官經驗*** - 二元世界觀 ***理性_以理性直觀掌握真理 - 觀念世界 - 真實、唯一、永恆不變的共相世界,必須運用高度理性加以認識 - 實在世界 - 虛幻、雜亂、短暫且變動不已的特殊世界,是運用感官即可認識的世界 - 靈魂決定人性特質 (社會正義之情性的人,具有意念靈是實現在讓人各司其職) - 靈魂位居於人身上三個不同位置 - 頭部:理性的人,具有智慧靈魂_統治者或領導者 - 胸部:情性的人,具有意念靈魂_保國之士 - 腹部:欲性的人,具有欲念靈魂_各行業生產者 - 應以最高靈魂來統攝其他靈魂活動 ## 亞里斯多德 - 經驗中的個別事是真實的,觀念本身是重要的,但對物質適當地研究可導出引出正確的觀念 ***共相不離個物*** - 形式(觀念):物體普遍性質 - 物質(構成感官物體的組成成分):殊相 - 人可以藉由研究特定物質性事物而通達形式 - 形質論:形式是持續的,物質總在變化 - 知識是普遍的,人靠理性從特殊的個別現象已認識普遍性的真理,感官只能覺知個別素材。 ## 笛卡兒 - 近代哲學之父_[ 我思,故我在。] - 近代哲學思考方法基礎:根據人類理性的直觀作用,發現不可懷疑的必然絕對的根本原理,嚴格地演繹出統一的知識體系。 - 哲學第一工作:根本原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 1.根本原理必須***清晰且明證***,具有***不可懷疑***性 - 2.***根本原理獨立於一切其他真理***,因為後者係從前者演繹而來 - EX:根本原理:我可以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本身的作用。無論如何懷疑一切,還是肯定[正在懷疑]這一思考行動,而懷疑的過程中,我必須存在,否則我無法懷疑。 ## 教育啟示 - 注重理智教育,輕視實用價值 - 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博雅之人 - 勞心者優於勞力者 - 著重理論科目而輕視實用科目 - 教育方法種形式訓練 - 種訓練吸收知識的心能(記憶、 思考、推理...能力),對實際技術能力或謀生能力不重視 - 培養智慧靈魂的人,重訓練心能的學科 - 重理性啟發與領悟的作用 - 採傳統的問答教學法 - 透過教育達成社會正義 - 追求真善美 - 重視啟迪新制,對理性充分訓練,以求的真善美 - 知德合一 - 重視知識與道德之間的關係,由教育啟發道德知是以實踐德性,道德知識必須從窮理養性來掌握,無須外求。 - 博雅教育 - 強調理性發展的重要性,重視人文、理論等傳統學科 - 著重鍛鍊智慧、陶冶裡性的教育內容 - 啟發式教學 - 重領悟的教育方法,如產婆法,採啟發教學 ## 永恆價值說 - 價值是永恆的 - 具有永恆不變的價值 - 價值是客觀的 - 價值是外向、客觀的,非個人的 - 價值是崇高的 - 真、善、美係人類不斷追求的最高目的,也是人類必然的發展方向 ## 永恆主義 - 承襲理性主義 - 教育應基於某種普遍的真理 - 透過理性追求永恆的知識_知識是普遍、永恆 - 讓學習者順應真理_教育的任務在傳授永恆的真理 - 重視人文學科_文學與歷史有助於啟發人的理性 - 重視古代典籍_偉大著作提供永恆知識 - 促進思考能力_教育目的的在使學生獲得思考、判斷能力 ## 精華主義 - 1938促進美國教育發展的精華主義委員會 - 強調重新衡量課程的價值,並區別課程中精華與非精華的部分 - 主張學生應熟習經的重要性 - 強調教師在教學中重要性 - 重視勤勉的學習過程 - 教師的功能在指導學生了解 - 重視學科知識_學科知識來自傳統經驗與歷史考驗 - 強調傳統官能心理學的教學方法 ## 經驗主義 - 又稱[實在論]/[經驗主義] - 針對觀念論(觀念、理性及心靈等抽象)的反動 - 感官中的物體是具體我們心靈之外,個人心靈外有關實體存在。 - 物質才是真實 - EX:一棵樹 樹存在於心靈?樹獨立存在? - 人物:洛克、柏克萊、休謨,隨著早期的培根,企圖把科學建立在更堅實的基礎上,而提倡以歸納和現實為基礎的知識。 - 經驗主義者相信,經驗是唯一的知識來源。 - 經驗主義可說和科學,及實際行動相關。 ## 心靈狀態 - 心理原子論 - 在認識活動中,人的心理狀態是被動接收外部經驗,並於心理層面由各種感覺,情感,觀念和意義之原子的集合,共同構成對外部世界的知覺和感受。 - 觀念聯合論:如何生物乃各種相互依賴之細胞的集合體,心理原子論的觀點主張人的心靈事許多相互依賴之意象的集合體,所謂[理性、意志、智慧]等都是如此構成的。 - 對教育啟示 - 種實質目的 - 建設心靈的材料是各種表象 - 教育材料是經驗材料_實物教學 - 注重新舊表象之間的類化 ## 經驗主義知識論 - 知識起源於感官經驗,經驗來自外感官與內感官 - 理論應建立於對於事物的觀察 - 經驗取得須透過感覺(感官接觸外界事物)與反省(知覺、記憶、推理、思維) - 知識來自觀念 - 感官(材料)-反省(觀念)-知識 ## 伊比鳩魯學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