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公務員推入坑的 100 種方式(歡迎大家共同編輯) :::success 這個計畫有與數發部共同合作討論,進行公民科技在公務員參與的推廣。 ::: ## 😃 名詞解釋與效益說明 ### 1. 什麼是公民科技(Civic Tech)? 公民科技是一種將科技應用於**提升公共利益**的實踐方式,透過開發或應用科技工具來: 1. 增進政府與公民間的溝通與共識 2. 強化政策參與、政府透明與課責 3. 解決真實社會問題,例如報稅系統、公共服務流程等 從線上平台、APP、瀏覽器外掛到實體裝置,公民科技的形式多元,但始終圍繞一個核心 ── **讓人民與政府一起打造更好的公共服務** - 參考 g0v 公民科技手冊:https://g0v.hackmd.io/@jothon/ctpbook ### 2. 為什麼政府機關與公務人員需要公民科技? 過去公部門在推動新服務時,常常是「想到就發包」,導致資源耗費卻無法真正回應民眾需求。 如今,透過「公民科技協作流程」,能有效導入群眾意見與技術專業,形成以下改變: | 舊流程 | 新流程(公民科技參與) | |------------------------|---------------------------------------------| | 想做一件事 → 發包 | 想做一件事 → 先徵集意見 → 確認架構 → 再發包 | | 關起門來設計 | 公私協力共創解方 | | 缺乏使用者回饋 | 使用者從一開始就參與 | 例如:民眾與國稅局合作報稅流程優化,協助盤點使用者痛點,打造貼近民眾需求的設計, 訪談: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175 **讓公務員「做對事」,而不只是「把事做完」** #### 💼 對政府公務人員而言 1. **從痛點出發,終於有人聽得懂需求** - 過去在政策設計或系統導入過程中,常常出現「用不到」、「改不動」的窘境。 - 公民科技社群能以使用者觀點與科技實力,協助重新定義問題本身。 2. **終於不是自己孤軍奮戰** - 公民科技社群往往是「外部的戰友」,不只是批評政府,而是實際投入協作、幫忙做版本草案、測試服務流程。 - 舉例:稅務系統、疫情報告、地方參與預算等專案中,民間成員協助官員**確認要解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3. **打破發包迷思,做出有用又省錢的成果** - 傳統公部門流程:「想到要做什麼 → 發包 → 需求錯誤 → 失敗」 - 公民科技導入後的流程是:「先共識定義問題 → 設計原型 → 發包開發 → 確保可落地執行」 --- ### 3. 為什麼外國人也會來? 1. **台灣是亞洲 civic tech 的實驗場** - g0v(零時政府)社群的草根協作文化與快速原型能力,成為國際觀察與學習的對象。 - 許多國外 NGO、公民黑客、地方官員來台觀摩,了解台灣如何找到公民科技社群的建立方式與著力點。 2. **找到全球民主困境下的解方之一** - 面對信任崩解、數位落差、參與冷感等全球性挑戰,台灣的 civic tech 實驗提供具體案例:群眾協作、開放資料、流程透明。 - 不只是技術解法,更是一種治理思維的革新。 3. **建立跨國連線,交換解決公共問題的方法論** - 國際參與者不只是參觀者,更是協作夥伴。 - 許多參與者會將在台灣學到的方式回去落地,例如日韓地方議會資訊透明平台、東南亞公衛防疫資料系統等。 - 例如:面海松 Ronny 協助日本建立一個即時國會逐字稿系統([提案簡報](https://docs.google.com/presentation/d/1zdQ_d9UftVjuhwS49BjZQr5Yy03zgUTJYrGVhyXBFnw/edit?usp=sharing)) --- ### 4. 為什麼值得投入這樣的合作? 這些投入背後,不只是對科技的熱情,更是一種**對制度變好仍抱持希望的行動**。 - 民間希望協助政府「**做對的事**」,而不是單純做事。 - 公務員終於能跳脫「只能執行、無力改變」的無力感,親身參與設計、修正、落地。 - 海外 civic tech 行動者也看見台灣在民主治理上的創新價值,願意主動連線共學。 ## 😃 請大家提供各種吸引公務人員參與的方法,或是推薦聯繫的單位 - 預計舉辦公務人員的公民科技體驗營:https://gamma.app/docs/-3te8ajr5quzt5ql - 搜集公務人員體驗營的議題(許願池):https://forms.gle/KJz84Q2w7zMFeT7J8 - 目前可能有的提案 - AI & 科技標案標規 RFP 範本 - 以數發部負責任使用指引對比公務員使用 AI 案例 - 台灣公民科技與公私協力成果共筆(還沒開始寫QAQ,歡迎大家補案例):https://hackmd.io/@ejc/SknwpG4bxx ## 同場加映:為什麼要推動 OGP(開放政府 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 > made by lulukeng ![分項三:第一次工作會議 (2)](https://hackmd.io/_uploads/SkePxXVble.png) ![分項三:第一次工作會議 (3)](https://hackmd.io/_uploads/rJ4wgQEZxe.png) ![分項三:第一次工作會議 (4)](https://hackmd.io/_uploads/H1OveQNWlx.png) ![分項三:第一次工作會議 (5)](https://hackmd.io/_uploads/H1CPgm4bgl.png) ![分項三:第一次工作會議 (6)](https://hackmd.io/_uploads/Bygugm4Zl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