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中研院分生所暑期實習申請經驗分享 :::success - 下一篇: [在南港的暑期實習生活](https://hackmd.io/@dxxfII5kRf6IeFxPTvFllQ/SkhjpI6nye) ::: ## 一切的開端... 高二那年有幸參加到中研院分生所來學校辦的講座,發現原來中研院每年暑假都有給大專生的實習計畫。雖然當時還不確定自己在科學最喜愛的子領域究竟為何,不過就此埋下欲申請參與此次計畫的起點。 我想就如高中生眼中的台大是閃閃發光,大學生眼中的中研院也是金光閃閃!(對,就是這麼中二的理由)。所以我一直把去中研院當夢想,而掐指一算,大三暑假要國考,大四暑假又太遙遠了,最好的時機就是今年了,於是著手開始準備。 ## 概述 中研院這麼大,涵蓋的研究領域與單位也是包山包海的~ <center>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r1rxvbgake.png) > (3/35更新:今年熱騰騰的資訊!) </center> 建議大家可以先到各所網站逛逛,列出自己有興趣的單位,將各所報名期限、優缺點、有興趣的老師、所需資料等,整理成一個 excel 檔。因為如果投多個系所錄取機率應該會更高。我當時有考慮申請的單位除了分生所外,還有生醫所、基因體中心以及生化所。不過我投完分生所後,很快就跟老師面談並錄取了,所以我就沒再繼續投。 <center> ![dbb93e12-135d-488d-a93d-f717076a2483](https://hackmd.io/_uploads/BJ4iVrTh1e.png) > 我去年是這樣整理的 </center> 承上段,分生所的大優點就是資料投出去後會**隨到隨審**,如果你的資料夠吸引老師就很可能提早錄取上,對於很心急或急著確認自己暑假去向的人來說我覺得很可以考慮。 ## :book: 申請start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的資料有 :::success 1. **自傳**:除了整理自己的豐功偉業(X)外,更重要的是要表達出強烈的參與動機與企圖!!! 2. **推薦信**:拜託教授。找個了解你的友善老師很重要~ 3. **成績單**:記得去教務處花$申請 ::: ### :small_blue_diamond: 自傳: 必須說這東西真的挺難寫的,我花了一點時間絞盡腦汁思考我過去一年半在大學到底做&學了些什麼? 而這些經驗又帶給我什麼啟發? 而且雖然我參與的課外活動不少,但對於申請這種學術類的實習來說,比起自己在甚麼活動多活躍,我想教授更想看到你對特定領域的興趣和學術潛力(? 所以首要之急我們要先來好好認識一下自己 #### 背景 - **學生身分**:國立成功大學 藥學系 大二生 - **過去經驗**:在學三學期兩次書卷獎、大學實驗室小白(後面詳述沒經驗怎麼辦),但受到某些啟發後對基因體學&表觀遺傳學非常有興趣 - **相關課程**:生物化學、生物統計學、生物資訊與藥物開發、實驗生物模式概論等 基於以上一點資訊,我們再來看看要**選哪間實驗室**。 沒錯,申請暑期實習就跟大學個人申請一樣要填志願選實驗室喔~ 每個所可以填的志願數不一,分生所可以選三個老師(以下簡稱PI,principle investigator即計畫主持人之意),而有些所則沒限制你可以填的志願數。總之會依照你的志願序、老師指導意願配對到最適配你能力&特質的老師。該年度有開實習名額的PI名單在各所官網上都有。 分生所傳送門: https://www.imb.sinica.edu.tw/imbsip/faculty.html 當時我幾乎都是鎖定做RNA biology的老師,就是一個腦衝覺得自己很喜歡RNA的概念www。 多看看 PI 的介紹頁面,點進個人網站瀏覽,了解實驗室的作風。有些 PI 也會貼出實驗室自己舉辦的假日活動等,甚至會有fb或ig專頁XD(我待的實驗室真的有ig哈哈),可以初步了解 PI 的個性跟實驗室的氛圍。 ### :small_blue_diamond: 推薦信 推薦信可以請你的導師、專題指導教授,或是曾經有修過課有過一面之緣的老師幫忙寫。我當時是請系上負責學生實習的老師幫忙撰寫與寄出推薦信。(非常感謝老師><) 我覺得這篇在當時給毫無頭緒的我蠻多幫助的[【推薦信範例】如何請老師/自己寫推薦信?4 步驟完美準備大學與研究所推薦信](https://www.cake.me/resources/recommendation-letter?locale=zh-TW) 然後千萬要記得,推薦信不是你自己寄,而是老師寄喔,所以也要提供截止日期和要寄到哪個信箱給老師知道。也請預留充足時間讓老師撰寫喔! (老師們課務&研究工作也是挺繁重的,避免造成老師困擾~) ### :small_blue_diamond: 成績單: 沒什麼好說的(喂)。我自己覺得成績好壞不是最主要影響你能否錄取的因素啦,但像分生所的話可能就會稍微看一下你的分生或生化成績。 By the way,我們系必修其實是沒有分子生物學的(包含在生化裡了) (蛤? 這樣你還敢來分生所?) 所以為了補足分生基礎,我是自己用課餘時間讀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大推這本! 寫的很好懂,圖也好看)和陳嘉芬編著的分子生物學 ## :white_check_mark: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下筆撰寫 以我去年申請的分生所為例,他們有提供固定的申請資料模板,我覺得拿來申請其他所或計畫好像也蠻好用的(?),電燈泡節錄自我的範例。 以下為框架: ### 1. 個人特質、個性闡述 (30 字以內) :bulb: ex. 積極進取、認真負責。分析問題能力出眾,熱愛跨領域學習。 ### 自我能力評估 :::info 用實例說明佐證你的能力,不妨告訴老師你已經修習過的課程,以及是否有進過實驗室的經驗。 ::: :bulb:身為一名藥學系學生,除了學習基礎科學、醫學與藥事專業知識,我同時廣泛參與課外活動以自我探索,並間接發掘自己對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的興趣。 :bulb:**相關課程** 在被點燃對分子生物學的熱忱後,大二上我同時修習「生物資訊與藥物開發」這門課,並嘗試使用一些基礎的生物資訊學工具......。目前我已修畢生物資訊與藥物開發、生物化學上(含分子生物學)、普通生物學、有機化學(含實驗)等與生命科學相關的課程。 同時在非必修課上的選擇我也廣泛學習各領域課程,如心理學、資料視覺化、偵查與鑑識神經科學、人工智慧的人因工程,足見我熱愛跨領域學習而不僅侷限於生醫的範疇。 為了能看懂生醫領域裡的文獻的實驗及統計方法,本學期我提前修了系上原定大四修習的生物統計學,也選修了實驗生物模式概論此門課以熟悉生醫領域實驗常使用的各種生物模式。同時也繼續學習生化(二)、生化實驗、免疫學等相關課程,期能對生醫研究領域的基礎理論及實際應用建立更清楚的輪廓......。 :bulb:**特殊優良表現簡表** (可以把自己的經歷用表格整理起來!) ### 2. 申請動機 :::info 此部份必須明確指出你為何要申請本次計畫,讓老師知道你有強烈的進修意願,並表明選擇分生所的理由。 ::: :bulb:藥學系在前兩年的基礎課程給予我的是一套在各領域知識基礎上洞悉彼此連結、問問題以及初步做判斷的思維。或許是因藥學系的背景,也可能是因我很喜歡看到理論被實際應用,故我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思考日常所學與疾病及藥物的連結......。 :bulb:在大一普生課程中學過:不少遺傳性疾病跟RNA剪接有關。但就跟抗病毒藥物的研究一樣,若要以此發展藥物,我們必須徹底了解RNA剪接途徑的機制,才能對症下藥。而在上學期某次生化課上到核酸時,老師提到了一種用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 (SMA) 的藥-Spinraza (註: 因為老師說此療程超貴,但居然在去年被納入健保給付了,所以我一直記到現在)。 此藥的藥理機轉是利用SMN2基因的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與exon 7的splice site結合,轉錄出具有exon 7的mRNA,從而製造出完整的SMA蛋白,可調控病患運動神經元。 聽到此我心想: 這不就是一種透過矯正RNA剪接異常而達到治病目的的藥物嗎? 至此不禁感到振奮啊! 我十分喜歡這種各片段知識被串接起來形成有意義的概念的每個瞬間。不過我想專業仍必須從閱讀論文、做實驗、思考研究問題等「實作」中養成......。 :bulb:由於對RNA剪接調控疾病機制與生物資訊的強烈好奇心,故我希望能以此為發展方向,並透過暑期實習給自己兩個月的時間,探索實驗室生活......。 ### 3. 學習計畫 :::info 分別說明您在申請前進行的準備工作、獲選後的學習方向和目標。請先釐清自己學過的主要科目中,特別感興趣者為何?想深入研究的領域為何?最近有哪些熱門議題值得深入討論?針對研究計畫的動機和方向作一深入剖析與規劃,擬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畫。 ::: :bulb:延續前述有關Spinraza的內容,在我稍微深入搜尋近期有關RNA splicing的研究時,我發現目前已被開發出的應用到RNA splicing之藥物或正在努力的方向,大多跟遺傳性神經疾病有關......。 :bulb:不過為什麼都是研究神經呢? 有沒有可能是因為神經基因或是神經細胞上的膜蛋白比較擅長利用RNA splicing的機制呢? 何以是神經而非其他組織?它們又是怎麼控制蛋白質的產出?關於這些問題,我想在分生所找到解答......。 ### 4. 未來規畫 :::info 此部份重點主要在評估自己對前述學習計畫的實現能力,以及對未來的自我期許。申請者可詳述自己的優勢,包括學習態度、特殊專長、語文能力等,讓老師對你的能力有概略的瞭解,並且從中感受到你堅定的決心。 ::: ## 常見問題 ### 沒有實驗室經驗可以參加實習嗎? 這個問題想必困擾不少人吧? 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必修課程眾多,在大二下以前較難抽出時間到實驗室做專題的系www。我自己去年就蠻擔心的,所以趁著去年分生所open house的機會當面問了暑期生辦公室的姐姐,得到的答案是當然可以! 現在想想,實習⽣也正是因為還沒有經驗⽽來參加實習的嘛。有些主題甚至並不需要特定領域的知識背景,真正重要的是求知慾與強烈的學習動機。 ### 我好想申請上喔,有方法可以提高錄取的機會嗎? 1. 申請資料要完整(廢話) 2. ⾃傳多花⼼思認真寫,因為⽼師們真的會被能表達出⾃⼰強烈參與動機與企圖的⾃傳打動! 3. 從網站中對PI們的研究⼯作進⾏初步了解,也投出申請資料後,**自行先寄email 向想優先選擇的⽼師⾃我介紹**,表達想進他實驗室的強烈意願,就有機會先跟老師約面談進⾏討論等等,為⾃⼰爭取機會。 (我自己就成功與兩位老師線上面談過) ### 請問參加暑期實習計畫我可以學習到什麼? - 各種實驗技術 - 解決問題的態度與方法 - 如何面對實驗結果不如預期的挫折與壓力(希望大家都順利啦) - 透過每週知性午餐日跟中研院內各種演講活動充實自己 - 如何極限趕出poster或簡報(大誤,不要學我) - 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們~ 兩個月真的超短的,也許也不一定會做出什麼具體的成果。所以我認為這個實習更重要的是: :::info 透過這兩個月去了解自己,到底喜不喜歡做研究的生活型態? ::: 如果發現自己其實有興趣,就可以再繼續往前探索,繼續鑽研自己喜歡的酷東西,繼續找實驗室學習;如果因此發現自己不喜歡不適合,那也恭喜你,因為你只花兩個月就排除掉一個可能的未來選項了呢。 ### 去實習有錢拿嗎? 有的! 不過各所的金額不一。都是在實習結束後,依學生出席及表現,經實驗室主持人評核通過後統一發放。而以分生所為例,每月平均 8,000元,至多可領2個月。 (月薪最香的是二類的所,不過我記得某間三類的的所月薪也有一萬) ### 我不是北部人,實習期間要住哪? 以分生所為例,所上有特約的暑期宿舍,地點在中華科技大學。宿舍離中研院非常近,公車十分鐘內會到,班次也不算少。而且非雙北的同學所上都會補助住宿費(只要付冷氣錢跟保證金就好)。而不少暑期生都會借住親友家 至於住宿環境跟狀況可以看看這篇,我在裡面有詳述~ :::success [在南港的暑期實習生活](https://hackmd.io/@dxxfII5kRf6IeFxPTvFllQ/SkhjpI6nye) ::: ### 去中研院實習壓力會很大嗎? 嗯...老實說我覺得不小 因為實驗室通常前1~2週會帶一些基本的training(因實驗室而異),實習的最後一周會有海報成果展(以分生所為例,其他所不一定有海報展,也有純報presentation,或是poster跟presentation都要報的所),計畫結束前兩周也要拍個1 min短片介紹自己研究的東西,海報也需要提早排版跟送印。所以真的可以排實驗的時間並沒有想像中長,實驗如果一直卡關/搞砸的話真的會滿有挫折感的 (我在8月初時就一度以為我什麼成果都做不出來qq) 而且去年的時程上好像比較趕,中間又放了兩天颱風假,若實驗一直得不到理想成果,時間壓力真的很大。 但但但,最後報完poster跟對全實驗室的presentation真的很爽很開心!! 現在回頭看來也是很難得的挑戰跟經驗呢。 ### 實習過程中會常常用到英文嗎? 雖然這部分因不同實驗室而異,不過我覺得在中研院使用英語的機會確實會比起在學校來的多。像我們實驗室每周的meeting就會是全英文的,暑期生若有機會在meeting上報告,也會需要用英文來講解。而且中研院有許多國際學生,所以也有不少實驗室是平常在互動時就習慣用英文溝通的。 也就是說,除了閱讀文獻所需要的英文閱讀能力外,日常也有很多需要用到英文與人交流的機會喔~(也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 如何找到自己的申請動機? 嗯好問題,應該也有一部份的人只是純粹需要實習學分所以來申請的。 但你為何不去業界(ex. 藥廠/科技公司)或是政府單位,而是想選擇像中研院這樣的研究單位呢? 若你對研究有興趣,為何不先考慮當校內老師實驗室的專題生呢? 你對自己有何期待? 又想探索怎麼樣的生活型態或完成什麼樣的目標? 就是一邊想,一邊質疑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對於自己未來的輪廓就會稍微清晰一點。 務實一點的想法呢,你目前大學修了哪些課程? 有沒有哪一門曾經帶給你特別的啟發呢? 被引起好奇心之後你做了哪些努力? 你在過程中習得的知識與能力,對你的未來方向有哪些幫助? 你又能如何把這些能力運用在你的實習過程? ...就這樣一點點的把歷程串連在一起,了解自己的能力與熱情所在,我覺得就能寫出很真實的東西。 (好啦你想用chatGPT的話也沒人會阻止的XD) ## 結語 與其擔心自己很廢或經驗不足,不如認真想想自己想要探索什麼、希望學到什麼,盡全力為自己爭取一次機會。申請到了就別偷懶,當塊海綿盡情吸收滿滿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