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導體材料與元件物理 W3 📅 2024-03-07 instructor: 陳瑞山 老師 # 薄膜沉積 ## 物理氣相沉積 PVD Output: 單晶、多晶 ### 熱蒸鍍 優點: 1. 量產能力較佳(比濺鍍好) 2. 材料表面不受 damaged(濺鍍會 damaged) 熱蒸鍍(一):熱(電)阻式蒸鍍 => 用乾鍋加熱 => 缺點:乾鍋的雜質跑進去 汽化到 原子 型態 熱蒸鍍(二):電子束蒸鍍 => Charging(充電) ### 濺鍍(Sputtering Deposition / Coating) 優點: 1. 沒有材料限制 2. 可控制的參數比較多 (蒸鍍就是靠加熱) 壓力、氣流、DC(電壓、功率)、數量、氣體種類 種類: 1. DC:少見,只能用在鍍「金屬」 2. AC:常見,操作在接近 RF 頻率,稱「RF 濺鍍」 應用於 => 陶瓷材料 等各種半導體元件 => 鈀材上會有 E-gon(電子槍) => 打 Ar(argon,氬) 因為 Ar 的 崩潰電壓 比較低 => E-gon 送電後形成 電場 讓原子:游離出 電子(帶負電),裡面變成 離子(帶正電) => 很多鄰近的離子黏在一起,變成「電漿」(Plasma) => 離子團(clusters)因 勞侖茲力 掉落,與空間內分佈的 氧 反應,產生具有氧的 氧化物,作為 載子 驅動 IC 靠「載子」 載子通常必須「有缺陷 or 含雜質」 例如:ITO(氧化銦錫)用人為的方式讓它 “有缺陷” ## 化學氣相沉積 CVD Output: 單晶薄膜、磊晶(三、五族) Examples: SiO2(二氧化矽)、SiC(碳化矽)、GaN(氮化鎵) 氣相(Vaper):例如氣體狀態的 Si Si 氣體與空間內的 O2 反應,沉積出 SiO2 ### (反應)前驅物 1. metal-organic(有機金屬 或稱 金屬有機物) 2. SiH4(Silane) SiO2, ZnO, TiO, AlO ### GaN 的 CVD(化學氣相沉積)製程 1. TMGa 作為前驅物 2. NH3(氨氣)作為前驅物 3. 取兩者的化合物做反應 化合物半導體(第2類、第3類半導體),是二元化合物 如 GaN 是 Ga 化合物和 N 化合物的化合物 比一元化合物的製程麻煩的多 會有「化學反應率」、「氧空缺」等問題 氮氣是三鍵結構,很穩定 但化學製程會破壞化學鍵 變成「氮(N)空缺」而做不出 GaN - PE-CVD(電漿加強型 CVD) 會把氮氣變成「離子態」 解決「氮(N)空缺」的問題 MO-CVD(有機金屬 CVD) => 包括: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如:GaN, GaAs) => 不包括:第一代半導體(SiO2) LP-CVD 低壓化學氣相沉積 沉積速度慢 AP-CVD 常壓化學氣相沉積 => 對 真空 要求比較低 => 應用於:手機晶片 Si 很怕氧,對 真空 要求很高 ### HP-CVD vs. LP-CVD HP-CVD 優:壓力高,反應出來的氣體多,反應速度快 缺:「製程良率問題」=> wafer 均勻度不佳(靠近反應爐前緣的鍍到比較多,越後緣越少) LP-CVD 缺:壓力低,反應速度慢 優:製程良率高,能精準堆疊(容易堆疊 1,2,4,... nm) 應用:矽製程(如:台積電「超高真空製程」) ### CVD 現代製程種類與對應的應用 1. LP-CVD => 應用:矽製程 2. AP-CVD(常壓) 或 PE-CVD(電漿加強型) => 應用:第二代、第三代半導體 一大氣壓=760拓 ### 磊晶(Epitaxial) 液相磊晶 (LPE) 固相磊晶 ### 補充 半導體一般都是 work on「單晶」結構 ## 晶圓薄化(Wafer Thining) * 2 mi * 0.4 mi:會 **透光** > mi:千分之一英吋 TAIKO(研磨)製程 => Output:旁邊有個環,比較好拿 => CMP(機械化學研磨製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