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4.3 / April 30, 2018
本文由 成功大學分散式帳本實驗室 翻譯
摘要
在本論文中我們分析了 IOTA(一種用於物聯網 [IoT] 行業的加密貨幣)中所使用的主要技術。這個新穎的加密貨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 tangle,以一個有向無環圖 (DAG) 存放交易資訊。tangle 不僅成功的讓區塊鏈往前邁進一步,其特性更是符合 M2M 小額支付系統的需求。
本篇論文的一個關鍵貢獻是馬可夫鏈蒙地卡羅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CMC) 演算法。這些演算法會為新的交易選擇要接在哪些既有交易之後。
1. 關於系統的一般介紹
在過去的六年中,比特幣的興起和成功證明了區塊鏈技術的價值所在。然而,這種技術也有許多缺點,阻礙了它成為全球範圍內加密貨幣的唯一平臺。在這些缺點中,特別值得提及的就是無法進行小額支付,而小額支付在迅速發展的物聯網行業中的重要性不斷增加。在現今的系統中,使用者須支付手續費才能產生交易;因此,為了支付極少的金費而須再付好幾倍的手續費並不合理。且因手續費為產生區塊的人之動機,因此想完全屏除掉並不容易。另外亦須關注的是現存的加密貨幣都是清楚區分不同角色(如交易發起者,交易驗證者)的異質 (heterogeneous) 系統。==這種明顯區分參與者的設計,容易造成資源搶奪與浪費的現象。== 這就需要尋找一些完全不同於「基於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的區塊鏈技術」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