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實習系列:文組轉碼的心情? Nov 15, 2022 作為一個純種「文組」,近年來很常聽到身邊同儕「轉職當工程師」,我也是其中一員。實際作法有很多不再贅述。我想談談一個重要但不夠被重視的面向:心境上常見的困惑與掙扎。 ### 自我懷疑 我透過赴美就讀碩來達成職涯轉換的目標。在申請學校時,會碰到第一次的自我檢視(質疑),樂觀的想法是,我過去的累積經驗和知識一定有用的吧!悲觀的想法是,但是我轉換領域幅度之大,會不會該領域的人跟本不重視我具備的能力?後者在申請學校時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擔憂,但如果你像我一樣選擇了非常技術導向的學校,接下來的時間這個恐懼會被不斷證實。 以我就讀的學校來說,雖課程安排仍有管理相關學科,實際上高達90%的時間都花在技術的學科上,也就是說,有高達90%的時間都在做自己過往缺乏經驗、充滿挑戰的事情,而這個過程往往充滿挫折與自我懷疑。與此同時,你會看到身邊許多人,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你苦苦掙扎的任務(多數時間就是作業),這讓心境上更加艱辛。有時我會灰心地認為自己大學四年沒有學到什麼東西、浪費了許多時間等。而這樣的看法也很容易因為身處的環境被一再證實。在很多自我質疑、思考、對談、回饋和體驗後發展出自己的看法。 ### 短暫回到職場後,重新發現自己 實習時,我的導師(aka 小老闆aka工作10年的大大)客觀地告訴我,他認為我具備 & 還有進步空間的能力 #### 提出重要(important)且相關(relevant)的問題 我的實習專案與多數同儕不同,是一個實際上正職員工的專案,因此會碰觸到陌生業務,組上沒有人碰過。在前期需要問大量的問題、做大量的資料探索來定義專案範疇,面對這種模糊的問題時,不斷問問題直到問到正確的問題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個能力是我大學四年級工作後累積許多經驗才漸漸習得,但是在就讀研究所的時期幾乎不會用上、但在工作時被高度重視的能力。 #### 問了正確問題,有時卻太過依賴別人的答案 我反思後認為,拿到問題後,提出相關(relevant)的問題上還算拿手,但我是在過程中才漸漸學到,怎麼把「問題」轉成「可驗證的架設」,並一步步逼近答案(有時這個答案是「更接近的假設」),然後發展出自己對於問題的解答。從中期開始,我在筆電上貼著三張便利貼,分別寫上:提問、假設、驗證,時時提醒自己,我也感受到中期之後我的工作效率及成效雙雙大幅提升。 #### 讓資深同事樂意地幫助我 我自己認為「能讓資深同事樂意地幫助我」是實習過程幫助我最大的。幾週後,我根據自己在工作上的問題類型、以及對同事的了解,建立出「什麼問題該問誰」、「什麼問題應該多問幾個同事」等知識。 我同意大學就讀管理學院時,我沒有花像現在同等的時間去鑽研學科專業知識,我的整個學習態度與方法被矯正。我也同意管理學科現行的教授方式與學科定位需要被重新檢視,但是我非常鼓勵無論你現在就讀的領域是什麼,你可以架構一個泛用性的思維模式與方法論,在你的領域,你碰到問題時怎麼思考、怎麼拆解問題、怎麼一步步去解決。健康的心態跟思考架構是最著要的,不要灰心,就算覺得很難,有一天都會走到的。 #### 後言: 希望有更多女生加入工程師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