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tinker board`, `raspberry pi` # Asus Tinker Board S (R2.0) 安裝 OS 筆記 Tinker Board S 外表酷似樹莓派 3B,事實上它的接頭位置和 3B 完全一樣,可以沿用後者的外殼 (可能得先把 HDMI 接頭底下突出的小支架剪短)。規格上雖然已經沒有樹莓派 4B 強大又稍貴些,但在台灣現在買不到樹莓派的情況下算是一個不錯的替代品吧... > 我的 3B+ 已經略嫌老舊 哭哭 又買不到 4B ## 安裝作業系統 S 是 32-bit ARMv7 處理器,反之 S2 是 64-bit ARMv8,使得 S 的選擇上相對較少。 我個人最後是選擇 [Armbian](https://www.armbian.com/tinkerboard/),官方的 [TinkerOS](https://tinker-board.asus.com/download-list.html) 看起來已經過時而且很多開發工具有支援問題,唯一好處是比較輕量,對工業用途或許更適合。反之 Armbian 東西齊全又比較漂亮,兼具 Ubuntu 和 Debian 的特色,比較有個人電腦的感覺... (Armbian 上可以順利安裝 Node.js、Golang 和 Rust,可惜因為是 32 位元,很多 Python 資料科學套件裝不起來。還有要花點時間調一下系統字型。) Asus Tinker Board S / S R2.0 版擁有稱為 eMMC 的內部儲存空間,這使得你能選擇把 OS 裝在 eMMC 內並用它開機,據說也比一般 SD 卡耐久。 若要燒錄映像檔到 eMMC,拿 micro USB 線接上電源連到電腦,應該會看到板子的 eMMC 以 USB 碟的形式跳出來。然後用映像檔燒錄程式把 .img 檔寫到該 USB 碟即可,我自己是直接沿用 [Raspberry Pi Imager](https://www.raspberrypi.com/software/)。 燒錄完成後,Tinker Board 接電源 (S R2.0 需輸入 5V 3A,但實測某些 2.4A 充電器可讓 TinkerOS 開機就是),就會用 eMMC 內的 OS 開機了。micro SD 卡則會被當成外部儲存空間。 ## 覆寫 eMMC 內的 OS 如果想覆寫 eMMC 的 OS: 1. 準備一張含有可開機能力的 OS 的 micro SD 卡 (比如燒錄 TinkerOS) 2. 把卡插入未開機的 Tinker Board 3. 照[手冊第 11 頁](https://tinker-board.asus.com/images/doc/download/User-Manual.pdf)的圖示,把 HDMI 接頭旁的跳線帽接在 Maskrom 模式,強迫板子用 micro SD 卡開機 4. 用 micro USB 線連接電源口到電腦;板子開機後就會再度跳出 eMMC 的 USB 碟 5. 和之前一樣燒錄 OS 進去即可 6. 燒錄完成後拿出 micro SD 卡,將跳線帽放回預設的 Parking 模式,接電重新開機 ![](https://i.imgur.com/i5KVDAp.png) 補:後來某次升級時有下載新 kernel,結果空間不足無法安裝... 所以後來還是改成用 SD 卡 (設 Maskrom 模式開機),另外在 eMMC 燒了一個命令列版的 Armbian 就當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