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登山 我是如何打怪練功的呢(品田池有篇) ###### tags: `mountain` Copyright 2021, [月下麒麟](https://hackmd.io/@YMont/note-catalog) --- ![](https://i.imgur.com/r7AXP14.jpg) 以下屬筆者登山經驗,僅供參考 --- ## 登山必備小物 * **水** 無論走郊山、中級山、甚至是百岳,基本會帶到1000~2000 cc * **頭燈** 摸黑保命用 * **兩截式雨衣** 避免淋濕與防寒 * **行動電源(手機)** 具有取代頭燈及求救救命 * **塑膠套(背包套)** 可防止背包內重要物品防濕 羅列出五個是務必要攜帶的,因應狀況,難度,路程...等調整增加的項目。 >睡墊、睡袋、羊毛襪、登山杖、背包、頭巾、鴨舌帽、手套...等也都很重要喔! --- ## 登山體能訓練 * **跑步** 於出發前兩個月,訂定==每周至少跑步兩次== * **核心訓練** 可著重於==下半身==的訓練 * **負重** 傳統訓練會有這個項目,但筆者不算是能負重的類型, 故取代的方式就是==多走郊山==或是==東西不要帶太多== >我的百岳經驗是10\~15kg,不加公糧(早餐、晚餐),一天大約能走10~20km * **登高** 除了人生第一座百岳不是合歡山系列的,務必再參加百岳登山活動前,找機會去合歡山走走。 評估自己在山上是否有感到不適,或是體能上有哪邊不足需要加強的。 > 難度: 石門山(最易)<合歡主<合歡東<合歡北<合歡西(最難) > 新手**請勿**嘗試合歡西! * **睡眠** 出發前一周,盡量不要熬夜,熬夜容易引發高山症 >Tip:在高山上的症狀都通稱高山症,高山症嚴重會帶走人命,所以==睡飽很重要== --- ## 登山裝備怎麼選 >現在網路上一堆教人怎麼穿,沒錯! 跟著做就對了, >唯一需要考量的就是荷包問題。>< 不廢話,請點開連結,稍微熟記那些套路後, 請出發前往任何一間登山用品店,==實作==,不一定要立即買,但一定要實作一次 人就是個見面三分情的動物,看到實體對應名稱的衣物後,一樣立馬有感受 舉個例子: <u>穿著中間層 通常選羊毛系列 具有保暖與溫度調節 穿著內層,通常選排汗系列 具舒適與排汗功能</u> 看完這個例子,我相信你一定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 中文一定看得懂,也能理解, 但**材質**是怎樣 > **不知道** 那**價格**又如何 > **不知道** 那**保暖**會暖嗎 > **不曉得** 所以阿~ 請去登山用品店走一圈, 不瞭解的地方可以請教店員,大多都是有許多爬山經驗的門市人員,很專業的 ==買裝備就是著重實作==,就跟寫程式一樣需要反覆實作XD(誤) Reference:[上山怎麼穿洋蔥式穿搭指南](https://www.kawas.tw/pages/blogclothes) Reference:[初心者山道具!30個必備的新手登山裝備|登山入門裝備](https://learn.100mountain.com/?p=7554) Reference:[登山健行新手錦囊《裝備篇》](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138) ![](https://i.imgur.com/I8VrmRc.jpg) 高聳直立的品田山(從品田前鋒遙望) ![](https://i.imgur.com/Vws4mpB.jpg) 回望品田前鋒(從品田山遙望),下雨天或結冰下降會危險很多 **是否再想像他們的側面,沒錯,就是一個U字型,這段攀岩也是小小驚恐的** --- ## 開始登山囉 ### 山的定義 在登山前,先認識一下山的分級 **郊山**:我們將它定義為1500M以下的山岳。 (此高度是我們自行定義的,因為並沒有明確的定義郊山以及中級山的界線) **中級山**:定義為1500~3000M。 **高山**:泛指3000M以上的山。 **百岳**:台灣超過3000M公尺的山超過了200座 Reference:[登山健行的常見名稱](https://melissalin510.pixnet.net/blog/post/137965290) >郊山,如台北市的郊山有 象山, 九五峰, 剪刀石山, >再難一點點的陽明山系列(大屯西、北、主,七星山),再難一點點的有五寮尖 >中級山,台中 谷關七雄; 台北 北插天山 山的分類可以參考**輝哥的天空** 另外,輝哥也很常分享各個登山的攻略,值得挖寶喔 Reference:[輝哥的天空](http://xn--kwr22her7a6qdvs6a.tw/mountain/nopaia/002nomountain-main.htm) 這裡提供一個登山的人很常使用的一個網站**健行筆記**, <u>搜尋到你要去的那座山或路線後,通常越熱門的地方,會越多人提供相關的資訊</u>, 也是筆者常常去找答案的地方(算是爬山界的Open Source XDD) Reference:[健行筆記 登山找路線](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 相信很多人開始登山,都是憧憬著各個**百岳的山頭**來著,參考如下 以前的登山前輩就將百岳分級, 以特色風景分級,有**五嶽、三尖、四秀**... 或是難度分級 **A (較易) < B < C < C+(較難)** 又或是將山脈跟山脈連起來走的,有**北一段、南二段、八大秀...縱走系列** Reference:[台灣百岳](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7%99%BE%E5%B2%B3) --- ### 攻略前導 認識了裝備、體能,你一定會有疑問 啊 糧食哩(拍謝 筆者在這方面尚未耕耘...汗) 接著,以下是我這幾年的心得爬百岳的心得,爬郊山跟中級山也是相當有趣, 但能在百岳上看到心曠神怡的風景,那真是無比暢快啊~ >Tip: 中級山可是相當危險的,沒有一定扎實基礎,請勿輕易嘗試 >筆者所謂的扎實基礎有救難、繩索、定位、找路線、地形...等進階課題 >>熱愛中級山的朋友都有些瘋狂,是對神祕的森林,或對於探勘山林有莫名的執著與狂熱。 >>親近中級山需要具備豐富的登山經驗、包括地圖定位、繩索技巧、山中宿營、路感的培養, >>通過困難地形,甚至水域攀岩等多種技巧能力。 >>Reference:[推薦:5個你不可不知的「中級山」秘境](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style/blog/11494) **我是如何開始爬百岳的呢** 其實是筆者大學時有個朋友揪我去, 如同前面提及的合歡山是筆者的第一座百岳,也是許多人的第一座百岳 >第一次走合歡東峰,身上爆汗、氣喘吁吁,覺得再走快點,心臟可能就會跳出來了! >第一次走合歡北峰,這遙遙大路是還有多遠啊~ 走得我疲憊、大口喘氣 **我是如何下一座百岳的呢** 筆者並沒急著進行下一座百岳,而是在郊山多嘗試、多練習, >登山的走路也是要練習的 >登山的呼吸也是要練習的 >登山的自己也是要體會的 > ==走多了,你就會更認識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步伐、速度、調適時間、喜歡的季節== 舉個例子: 筆者在登山時,暖機要30~40分鐘,暖機完才會覺得關節都打開; 喜歡在秋季跟春季、選在農曆十五的前後天氣大好(沒有根據XD) 時隔幾年後,經過郊山、中級山的洗禮,再次上到合歡系列就相較適應多了 ### 我的登山戰略 >登山,因具相當危險性,將它用戰略來比喻再適合適合不過, >回家,才是完成一次的登山行程。 >雖是慎重的,但同時也需兼具平常心呢! 保持平常心才會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Rule 1** 筆者算是喜歡挑戰自己類型的, 長期有一團朋友都一起爬山,當中有個腳程很快又不太會喘的夥伴!!! 有次,在奇萊南華的路途上,跟著他的腳步,讓心臟瀕臨要跳出的臨界點強度下 後來的登山,心肺就適應許多,但並非鼓勵每個人都使用此方式鍛鍊。 <u>同樣概念放在跑步中,不斷突破去心肺數值、最佳成績;穩健中求發展</u> > 登山的過程就是一個一直循序漸進的進步,去認識自己的身體,身體力行的體會大自然 > ==郊山>百岳>郊山>郊山>百岳...,不斷的再百岳中穿插很多個郊山,才會越來越進步== **Rule 2** 行前出發要做的規劃! 在進行問題探討前,我們來思考一個類似 ==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我:在出發前要先產生行程規劃書! >你:但是,我沒去過怎麼會知道怎麼規劃? 一樣舉個例子: 想必都有出去遊玩,或是自助出國旅遊的經驗 那麼,你還沒去過,怎麼會知道要去當地的哪些景點旅遊 想必你心中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 "爬文" ,就是爬文 仰賴網路的發展與社群網路的活絡,許多人會把自己的<u>登山經驗寫上部落格</u>或是<u>發文</u> * **標準**,查看[上河文化](https://www.sunriver.com.tw/map_hiking_index.htm) 上河文化由來就不著墨說明,姑且當它是一份百岳的參考書, 進去網址裡面後,找到你要攀爬的山 * **爬文**,假設我想去奇萊南華,搜尋文章[奇萊南華兩天一夜人品大爆發](https://www.wellkangtoworld.com/2020/12/Qilai-Nanhua-trekking.html) 會發現裡面有文章作者的紀錄時程,這樣就是一份參考資料 通常筆者要前往一座百岳,**至少會看3~5份的爬文資料** * **評估** 收集完資料後,就該由自己將整個時程規劃出來, 你當然可以完全複製貼上別人的行程,但最好不要, **一來**,你並無熟記點與點之間的距離與時間 **二來**,若依然寫不出來,可能你對自己的腳程還是不了解 所以,這個階段的**評估跟寫計劃書很重要**!!! >我會推薦再去多走走郊山,搭配計時與計里程 ![](https://i.imgur.com/peFvegy.jpg) 很美的池有名樹 --- 如果你看到這裡,還是依然懵懂, 那就參考我的==實作==作法吧~ **Step1** 選定一座山 >> 我想去品田山、池有山 **Step2** 品田、池有歸納在**雪山系列 四秀**,點擊進入[上河文化](https://www.sunriver.com.tw/map_hiking_index.htm),如下圖 ![](https://i.imgur.com/viZRsZS.png) **Step3** 進去後你可能會看到一大張地圖,別急,你只有要去池有、品田山,把範圍圈選出來,如下圖 (如果不知道範圍到哪,先去爬文就有個底~) **上河文化裡面的時間就是最棒的第一手資訊** ![](https://i.imgur.com/ZUYyoQF.png) **Step4** 爬文1: Reference:[池有山難不難?武陵四秀品田池有必經之路](https://shrimplitw.com/chiyou/) >筆者滿喜歡這種圖很多,搭配作者時間的推移紀錄 >注意文章裡面5:42出發 -> 7:42抵達登山口 >7:42登山口 -> 三叉營地(沒時間) ,這邊就比較可惜,沒有獲得數據 Reference:[攀登有如電影阿凡達場景的武陵二秀 品田山、池有山](https://www.gq.com.tw/blog/Ourtrails/detail-6114.html) >這類的也不錯,開門見山,直接提到 07:10登山口 -> 10:50 三叉營地 >==得到結論,這個作者這段3.5km走了將近3小時 酷!== **Step5** 請繼續完成爬文2、3、4...等的數據, 就是把上河文化有標註到的點,都一一完成數據 >只好繼續爬文...,別放棄,你會越來越強、越來越認識自己的! ==請完成以下填空題==^ ^ **池有山**: 去程: **登山口** > __h > **三叉營地** > __h > **池有登山口** > __h > **池有山** 回程: **池有山** > __h > **池有登山口** > __h > **三叉營地** > __h > **登山口** --- **品田山**: 去程: **池有登山口** > __h > **新達山屋** > __h > **品田山** 回程: **品田山** > __h > **新達山屋** > __h > **池有登山口** **Step6** 只有距離跟時間是不夠的 爬升 陡下呢 也要考量進去 **地形才是大魔王呢!** 要查看地形,先前提到的**健行筆記**[武陵二秀(品田/池有)](https://hiking.biji.co/index.php?q=trail&act=detail&id=1737) 進入後,如下圖,點擊**相關GPX** ![](https://i.imgur.com/6IYSX0I.png) 就會看到許多登山前輩的GPX軌跡檔 點一個你覺得符合的(假設你要兩天一夜,那就不適合選擇單攻啦) 如下圖,就會很明顯看到,原來三叉營地在3200m左右的高度,起登點是在1800m ![](https://i.imgur.com/wYCVNgZ.png) >這類的也不錯,開門見山,直接提到 07:10登山口 -> 10:50 三叉營地 >得到結論,這個作者這段3.5km走了將近3小時 酷! >>==剛剛那段結論,可以再更新,3.5km走3hr,爬升**1400m** >>該位部落客,**每1hr走1km,大概爬升400m左右** >>像類似的山路1hr走1km是差不多的~== >> >>==提供一個筆者的數據,走大鹿林道(大壩線),全長17km,幾乎平路 >>17km走了4個小時左右,**平均平路重裝1km需要13~15分鐘**== ==請完成以下填空題==^ ^ __h 時間(小時) ; __km 路程長度 ; __m 上升/下降高度 **池有山**: 去程: **登山口** > __h __km __m > **三叉營地** > __h __km __m > **池有登山口** > __h __km __m > **池有山** 回程: **池有山** > __h __km __m > **池有登山口** > __h __km __m > **三叉營地** > __h __km __m > **登山口** --- **品田山**: 去程: **池有登山口** > __h __km __m > **新達山屋** > __h __km __m > **品田山** 回程: **品田山** > __h __km __m > **新達山屋** > __h __km __m > **池有登山口** **參考** 附上筆者的行程規劃 行程中我是跟一名同行友人一同行走 黑色字體是出發前的數字,紅色字體是實際的時間, 兩者相差不大,所以模擬跟實際有對應到, **筆者認為一般爬山若誤差超過一個小時,那麼事後就要檢討思考是哪邊需要重新評估** ![](https://i.imgur.com/c0ojEmd.png) ![](https://i.imgur.com/amL8lQA.jpg) 上池有山前,距離很長的石瀑,很特別的自然景象 --- ## 結論 閱讀到這裡,想必你心中有一定的方法與理論推論 每個人的體能 狀況都不同,再加上若是團體行動,還要再將那些因素考量進去 >有幾個休息點... >每個休息點要停留多久... >團體中誰的體力需要多留意... >天氣、季節等等... 感謝讀到這裡的讀者,希望能夠幫助到你一些些, 登山是個危險的運動,所以充分的準備是必要的, 冒險跟探索是人的天性,況且臺灣就是群山之島, 超過3000公尺的有兩百多座高山, 你說,在這個島上長大的子民,能不想一窺其美麗的面貌嗎 預祝各位讀者 登山平安 以上內容有出入或錯誤,再請留言勘誤,謝謝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