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習慣讀書心得 ## 設定習慣的原則 1. 一次只培養一種習慣(簡單) 2. 別大幅度改變生活 3. 簡單不複雜,輕鬆不麻煩 太複雜、太麻煩人們會頃向放棄。 4. 找出自己的特殊性,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 執行的階段 1. 身體和大腦會反抗(先降低份量),重要的是讓自己慢慢習慣。 2. 設定並應對例外突發狀況的規範,找可行的替代方案 讓你偷懶時也能完成最低限度的習慣,重要的是不要中斷。 if-else statement 3. 新習慣依附舊習慣,不穩定期 4. 倦怠期 * 頭腦會開始亂想,控制它,並找他解決方案。 * 脫離倦怠迴圈的方式就是加些小改變,增加新奇感。 ## 習慣是複利效應 意味著想要放棄、覺得無聊、甚至狀態不佳時還是要去==維持習慣==。 即使當天沒力氣健身、或是沒想法來產出文章,還是要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出現(SHOWING UP)、完成每天固定的練習,並準時發佈你的文章! ## 成功者與普通人的差別 成功人士和專業運動員就算覺得無聊、環境惡劣,他們也不會讓環境主導一切,相反地,他們會把主控權掌握在自己身上。 並且成功人士優先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日常雜事干擾造成分心。 短期健身不會看到成果,重要的是我們每天都要出現,成果是一種漸進長期的過程。 >你見過內向的人練習表演喜劇觀眾卻沒反應的情況嗎 ## 三個層次-認知差異 最內層的身份認同(你是什麼人,戒菸或是完全不抽煙的人) 中層過程 最外層是結果 >通常必須先改變認知,才好養成習慣 每個人都有各種身份,且有相關的權利與責任(工作上稱為職責),比方說,一個程式設計師。 程式設計師的責任是“寫程式”,但這三個字包含很多事情,例如寫程式代碼、單元測試、系統測試、bug修復、開會、撰寫文件等。 想知道程式設計師一天當中都怎麼度過也可以在YouTube搜尋, A Day In The Life Of A Software Engineer 。 ## 定期反思生活狀態:分析 1.今年什麼事很順利 2.什麼事不順利 3.你學到了什麼 ## 如何開始? 首先要讓習慣微小到容易開始 : 兩分鐘原則,試著每次最少做兩分鐘,然後就可以休息。 ## 執行步驟 >養成好習慣(行為簡單易於開始且感到滿足喜悅) >V.S.戒掉壞習慣(讓壞習慣變得困難,並且感到痛苦) 1. 提示-讓好習慣的暗示顯而易見。 * 比方穿著特定服裝,像是前天就準備好隔天早上要晨跑穿的運動服,早上起來立刻更衣再去洗漱。 * 在生活周遭,自己位置旁擺放養成好習慣的暗示。 >壞習慣像是電玩,就把主機把她收到隱密的地方,不容易被自己找到 2. 渴望-有吸引力 通常多數人都會羅列新年計畫、目標,像是減肥、學新語言、健身、學新技能,但多數人都只是說說導致沒能達成所設定的目標。 人們都有夢想,我的意思是,想變成更好的自己,卻不夠了解達成夢想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方法,我們其實要根本改變生活習慣與認知,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變成更好的自己是不是很有吸引力呢 而對照組則是生活失去目標,也不想努力去改變現狀的人,他們只想要爭取權利,卻不知道權力的另一面是責任,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會讓人變得沒有魅力。 3. 回應-讓開始一個習慣輕而易舉 >把目標和習慣拆分成最小單位 比方說最終目標是跑馬拉松>跑半馬>跑10公里>5公里。 再來把習慣設定成每天跑5公里>2公里>1公里>散步10分鐘,是不是變成很容易達成了呢? 對於壞習慣,則是要讓我們潛意識裡對他感到困難、複雜、害怕,就很難開始,並且會一直灌性拖延。 4. 獎賞-回饋機制 總的來說,獎賞就是習慣本身,但剛開始時,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機制,來維持習慣。 比方說只要連續30天都有達成每天發一篇文章,就能得到一個禮物,犒賞因人而異,可能是去不同的咖啡廳寫作,獎勵可以很小,卻能令人滿足。 另一方面,我們如果只要從事壞習慣就會感到痛苦、不開心,那我們就不會想要維持這個習慣。 ## 如何從A進步到A+ 當我們把複利習慣後,我們要開始加上刻意練習來持續進步。 你把習慣養成自然後,通常腦袋就不會像是剛培養習慣時,會不停的試錯,並改善方法。 你會停止思考與察覺自身,就有可能會造成退步或是妨礙察覺,這種退步是很微小到難以被察覺的 如有必要,紀錄下你的每個習慣的時段與詳細情況,讓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什麼習慣接續下一個習慣。什麼時後狀態好,什麼時後狀態不好。 關於刻意練習,最重要的是安排和選擇最適當的練習,這裡有兩個原則 * 要超出你極限的104% * 要能讓你持續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