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學] 解釋幾乎所有你在高中化學會看到的熔沸點比較原則 > 此文程度假設你是高三畢業生,如果你還沒畢業,且看到一些陌生的名詞,若非你自己的問題,高機率只是你還沒學到。沒事的,你可以繼續閱讀,之後就會懂為什麼了 > ## 前言 - 此文由一個晚上不睡覺,想把筆記與理解上傳至網路上的重考生。既然都說重考生了,我目前程度最高也只有選修化學,我會盡可能用高中範圍的知識描述。但相對,我描述的精確度可能也會受限,若有資訊上的嚴重錯誤,可以直接丟到 [aaronsu.18@gmail.com](mailto:aaronsu.18@gmail.com) 跟我說,避免誤人子弟 - 資訊來源多是我自己統整,而統整來源為我高中時期在建中遇到的教師自編講義,若有不周之處,是我自己笨,憑良心說他們教非常好😀 - HackMD (應該)不支援 mhchem,所以我的化學式是用一般 LaTeX 數學式打的,略傷眼抱歉 - 化學這門科目,常常是先有實驗結果,才去想理論解釋,所以**這些只是大原則,絕對存在例外**,尤其淺薄的高中知識更甚。所幸,純粹應付學測、分測的話,基本不會出現刁鑽特例 - 你在高中範圍中,大概會在三個地方看到溶沸點比較:初學**化學鍵**時、學到**分子間作用力**時、學到**有機化合物**時 然而,後面兩者大多在討論由共價建構成的分子化合物,且精細到結構、官能基差異,而最開始的離子化合物與金屬,反而較少人提及。**此文主要聚焦在前者**,後面分子間化合物的部分,我會簡單說明判斷方式,至於解釋與證明過於冗長,請自己去翻書 ## 經驗公式:針對所有不同型物質 對於所有不同型物質,比較溶沸點時,有個經驗公式如下: > **共價網狀固體 > IIAO > $SiO_2$ > 二價離子化合物 > 過度金屬 > 一價離子化合物 > 典型金屬 > 分子化合物** > - 共價網狀固體中,不包含被獨立出來的 $SiO_2$ > - IIAO 指 IIA 族元素與一個氧結合而成的化合物 > - 顯然,**二價離子化合物** 要扣掉 IIA 族陽離子 > - 典型金屬中,汞 $Hg$ 是例外,對,人家在常溫下液態 眾所周知,化學鍵可簡單分類為金屬鍵、離子鍵、共價鍵三種,其中共價鍵的鍵能遠大於後面兩者。那為什麼分子化合物在上面經驗公式排於末位呢?原因很簡單:分子化合物在融、沸時,無須打斷共價鍵 必化中有提及,只有分子化合物能使用分子式,其餘物質都是實驗式(簡式)。追根究柢,原因出在離子晶體為無限堆積,而固態金屬原子沉浸在電子海中,你不會單抓出一個金屬原子來討論。但分子化合物,如同其名,就真的是一個"分子":醋酸蒸發後,明顯不會變回碳氫氧吧?那麼,分子化合物改變型態時,自然不打斷共價鍵,否則分子就拆解回原子了 當然,化學討人厭的地方就在於,你剛學到一個東西,就會發現存在例外,共價網狀固體即為此。由於共網融化需打斷共價鍵,而共價鍵的鍵能又特高,故它居於排行榜最上面。唯獨 $SiO_2$ 的 C-O 鍵,沒有金剛石他們的 C-C 鍵來得強悍,相比之下反而遜於 IIA 族一氧化物 ## 金屬 ### 金屬鍵 金屬鍵的成因是金屬陽離子沉浸在一坨自由電子(電子海)中,被緊緊吸引在一起。實際上,金屬鍵存在於整個晶格中,我們不會、也無法去描述他的鍵長、鍵能與鍵角,而最接近"金屬鍵鍵能"的概念是**金屬昇華熱**,把固態金屬拉出來,使其完全脫離電子海的消耗能量,你應該在**熱化學反應式**那邊學到 $Na(s) \rightarrow Na(g),\Delta H= 786 KJ/mol$ Whatever,但你其實不太在乎這個。你想知道,是什麼因素會影響金屬鍵強弱?就我所學,大約存在 **價電子數、原子半徑、晶體堆積方式** 這三個變因 而金屬鍵的強弱,直接關係到金屬的溶沸點、汽化熱,畢竟要打斷金屬鍵嘛,那麼金屬鍵愈強,上述數值便愈高 ### 價電子數 由庫侖公式 $F_c = \frac{KQq}{r^2}$,我們知道 $Qq$ 愈大,庫倫吸引力也愈大。至於 $Qq$ 的真身,就是自由電子與陽離子。而帶負電的每顆自由電子帶點量均相同哇,真正能造成影響的,**只有陽離子的價電子數**。這就是為何 $Al > Mg > Na$(當然半徑也是原因之一) > **陽離子價電荷數愈大,金屬鍵愈強** ### 原子半徑 庫倫公式的分母,是不是還有個距離平方?而必化也學過,週期表愈靠右上半徑愈小,高週期原子半徑大於低週期原子半徑,那你完全看得出距離 r 耶。這說明了為何 $Li > Na > K > Rb > Cs$ > **原子半徑愈小,金屬鍵愈強** ### 晶體堆積方式 一個老早在 99 課綱刪掉的東西,硬要說的話,$NaCl$ 的配位數或許會奇蹟似地出現在模考中 總之,想像你有很多顆球(金屬粒子),要把它們堆在一起,那根據你排列的方式不同,你的模型密度也會不同。這邊的排列,並非指完全對齊的那種,例如你會想把第二層的球,塞在第一層的空隙中,那你第三層放哪裡,就會影響堆積方式了。 實際上,存在六方最密堆積、面心立方堆積、體心立方堆積等等,我也沒去深入研究。像 IIA 族的 $Be$ 與 $Mg$ 是六方最密堆積,而 $Ca$、$Sr$ 卻是面心立方堆積,$Sr$ 用體心立方堆積。這導致 IIA 族彼此的溶沸點順序,沒有什麼規律: $Be > Ca > Sr > Ba > Mg$ 喔,這個不會考,超級大超綱 ### 過度金屬? 上面的經驗公式中,過度金屬的溶沸點普遍高於典型金屬,這是因為其擁有更多價電子(來自 s+d 軌域)、較高的核電荷、更緊密的排列方式,以及 d-金屬鍵 對金屬鍵的強化 最後一個根本不在課綱中,聽聽就好。可以想成來自 d 軌域的自由電子,並不如 s 軌域的來得"那麼自由",他們會被部分侷域化。而這個"部分局域化",便增強了金屬鍵的強度,使粒子彼此之間綁得更緊。當然,也因為 d 軌域的電子"比較不自由",這使得過度金屬的導電性遠比典型金屬來得爛 再更詳細的原因,我暫時沒去展開了 ## 離子化合物 ### 離子鍵 與金屬類似,離子晶體也是無限延伸的結構,故同樣沒有"離子鍵能"這種說法,與其最接近的概念叫**晶格能**,具體而言為下述的反應熱 $Na^+(g) + Cl^-(g) \rightarrow NaCl(s),\Delta H = -787.3 KJ/mol$ 晶格能無法直接測得,不過能透過**波恩-哈伯循環**算出,有興趣自己去查,老實說我這輩子只在化學九陰真經看過這名詞。 [圖源](https://www.999gou.cn/article.php?id=5404)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kr2tWD6kl.png) 又扯遠了,你應該不是為了這個而點進來。要判斷溶沸點大小,首先你要先知道目標是否為 **1:1 型的離子化合物** 所謂**1:1 型的離子化合物**,係指 $NaCl$、$CaO$、$CaSO_4$ 這種陰陽離子比值恰為 1 的,而像 $SnCl_2$、$MgBr_2$ 則否 由於離子晶體的溶沸點,其實也會受到晶格結構影響,一般題目不會拿 1:1 型與非 1:1 型叫你比較,因為同時受到太多因素影響,甚至因素間會打架,已經變得不單純,沒什麼簡單規律 ### 1:1 型離子晶體 同樣來自庫侖公式 $F_c = \frac{KQq}{r^2}$,這裡就不重複敘述原因了,直接給結論 > **陰陽離子電荷數乘積絕對值愈大,離子鍵愈強** > **陰陽離子半徑和愈小,離子鍵愈強** 拿些例子來說,$MgO > NaCl$(電荷),$LiF > NaCl > CsI$(鍵長) 順帶一提,雖然實際上離子鍵無法測量鍵長,但我們習慣稱呼達平衡時,陰陽離子中心的距離為離子鍵鍵長。 [圖源](https://chemed.chemistry.org.tw/%E5%AD%B8%E6%B8%AC%E8%A9%A6%E9%A1%8C%E8%A7%A3%E6%9E%90%EF%BC%9A%E9%9B%A2%E5%AD%90%E6%99%B6%E9%AB%94%E4%B8%AD%E7%95%B0%E9%9B%BB%E8%8D%B7%E9%9B%A2%E5%AD%90%E7%9A%84%E9%9D%9C%E9%9B%BB%E5%BC%95%E5%8A%9B/)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JvACbPT1g.png) 看過這張圖對吧?但凡陰陽離子的間距過長或過短,都會產生引力或斥力,唯獨剛好位能最低(高二下選物會告訴你為何為能可以是負數),*U = -589 KJ/mol* 的那個點,就是抓此時刻的間距! ### 非 1:1 型離子晶體 這個時候,我們會討論這個晶體的**離子性**或**共價性**有多高,我忘記在哪裡學到的,不存在百分之百的離子性,但存在百分之百的共價性 離子性與共價性位於數線的兩個極端。簡單理解成,陽離子不可能就真的完全把一個電子丟給陰離子,自己沒有任何想要吸回來的慾望,而**陰離子有多想要握緊電子、陽離子有多不想拿回電子**,便稱為離子性。相反,**陰離子有多想和你共用電子而非獨吞、陽離子有多想把電子拿回來**,就稱為共價性 而離子性愈高的物質,離子鍵愈強。我們可以直接比較電負度差異,已知基本愈靠週期表右上角電負度愈高: > **電負度差 $\Delta EN$ 大者,離子性愈大,離子鍵愈強** e.g. $BaCl_2 > SrCl_2 > CaCl_2 > MgCl_2$ 這是判斷的最簡單方法,也是最通用的概念。但如果你不幸是前幾志願的學生,而今天遇到的題目真的很奇怪,可能會需要用到另一個概念,稱為**法楊斯規則**: > **同陰離子的離子化合物,其陽離子半徑愈長、價數愈低,離子性愈大,離子鍵愈強** > **同陽離子的離子化合物,其陰離子半徑愈短、價數愈低,離子性愈大,離子鍵愈強** 不用背,真的,別浪費你珍貴的腦容量,你可以直接理解它。記得剛剛解釋共價性與離子性時,我所使用的比喻嗎?所謂離子性,就是看你的陽離子多討厭電子、陰離子多喜歡電子,又引力正比於價數,反比於半徑平方。 陽離子的半徑長、價數低,就代表它超級討厭電子,恨不得別把電子吸回來,全部丟給陰離子。陰離子的半徑短、價數高,表示它吸得住電子,可以牢牢握緊手上的電子 舉實例而言,$SnCl_2 > SnCl_4$,$NaCl > MgCl_2 > AlCl_3$ 上面這是陽離子相同的 case。噢,你問為何 1:1 型的會跳出來?說真的,我也不清楚 陰離子相同的 case:$MgF_2 > MgBr_2$ 你會注意到,兩個都擁有價數低這個特徵,別弄反了,所以我才說建議直接理解內化 話說,我其實有稍微更改敘述方式,以維持此文視角的一致性,否則法楊斯規則原文是從離子性出發,慢慢透過條件,計算物質往共價性的回偏,恰好與鮑林相反 ---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JxEHzD6Je.png) 我也希望,但還有個小原則,我沒看過任何題目單考這個,當故事聽聽就好? > **陽離子有 d 軌域電子參與者,離子鍵較弱** 主因是 d 軌域的電子遮蔽效應,但高中沒討論過有效電荷,故這點我亦無法以課綱內知識說明。我個人的記法是,s 軌域是 spdf 中,唯一不具方向性的軌域。而 d 軌域具有方向性,我想像它會在離子晶體內亂戳、干擾離子鍵,且**具有方向性**是共價鍵的一大特徵,我透過此聯想把 d 軌域價電子與共性性高連結起來 當然,這有可能只是在唬爛,畢竟我沒深究 ### IIA 族一氧化物? 痾,我去查過了,他們之所以強,甚至比共網 $SiO_2$ 強,其實沒什麼特別原因。首先電價數是 $|2\times(-2)|=4$,加上它們陽離子半徑又比 $Na、K$ 來得短。要知道,離子化合物最常見的都是鹵素合 IA 或 IIA ## 分子化合物 ### 共鍵鍵能 你要先記得一件事:討論共價鍵能,與討論分子化合物的溶沸點沒什麼關係。我只是想說有始有終,既然前面講完離子、金屬鍵強度,那就順便提一下共價鍵 共價鍵的鍵能判斷很簡單: > **鍵級大者,共價鍵能愈高,參鍵 > 貳鍵 > 壹鍵** > **否則,鍵長短者,共價鍵能較高** > **若鍵長差不多,極性共價鍵比非極性共鍵鍵的鍵能高** 似乎也沒什麼特別需要解釋的,照著直覺想即可:多一條鍵當然最強,否則選庫侖力大的,最後照慣例看一下極性 但是! > **VIIIA 族中,$Cl_2$ > $Br_2$ > $F_2$ > $I_2$** 上面這個例外,我真的沒有理解原因,似乎是不能被高中所學解釋,只是我之前寫題目被搞到過,筆記包含這句話而已 ## 熔沸點比較 先說結論 > - **先比較氫鍵,有氫鍵者絕對最大,分子間氫鍵又較分子內氫鍵強** > - **下一個比較分子量,大約相差 30 左右比較有意義,分子量大者溶沸點大** > - **再下一個,熔點比較點對稱性,點對稱性愈佳者,熔點愈大。沸點比較接觸面積,接觸面積愈大者,沸點愈大** > - **還比不出來才看極性大小,極性大者溶沸點大** 分子化合物要改變型態,實際上只要克服分子間作用力。在那章中,有提及過**氫鍵與凡得瓦力**,而凡得瓦力又可以分為**偶極-偶極力、偶極-誘發偶極力、瞬間偶極-誘發偶極力(倫敦力)** 氫鍵是分子間作用力中最強的,鍵能比大約是 **凡得瓦力:氫鍵:共價鍵 = 1:10:100**,當然有氫鍵的話,就會把它們丟到超高順位。而分子間氫鍵又比分子內氫鍵來得更擅長結合不同分子,故出現 *反-丁烯二酸* 溶沸點均大於 *順-丁烯二酸* 的情況(前者兩條分子間氫鍵,後者分子間與分子內各一條) 偶極-偶極力比偶極-誘發偶極力強,偶極-誘發偶極力又比倫敦力強。講白話文叫,所有分子間都有最弱的那個倫敦力,倫敦力受分子量影響,故分子量相差大時,分子量大的溶沸點就高 所謂對稱性或接觸面積,高中似乎沒有特別去挖掘其中道理。我自己理解是,點對稱性佳者堆積緊密,要物質汽化必須打破這種緊密堆積,所以較打破對稱性差、堆積鬆散的難(**新戊烷 > 正戊烷 > 異戊烷**)。接觸面積大者,施加分子間作用力的空間也較多,黏得更緊,故接觸面積大的沸點更高(**正戊烷 > 異戊烷 > 新戊烷**) 最後,偶極-偶極力、偶極-誘發偶極力,都與極性相關,極性大者多一種強的凡得瓦力可以用。完全沒東西可以比時,就輪到極性了 這邊涉及的知識太多,加上本文重點本來就沒有要聚焦在這塊,我就不詳細說明每個原因。如果你稍微記得相關內容,希望我上面提的微量資訊夠你回憶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