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邏輯理解三角函數伸縮平移的順序性 其實這個算學測範圍,而且是頗基本的觀念。但我當時抱持得過且過的心態,大概能解出題目就好,沒有真正理解它在幹嘛。這也導致我準備分測時再次看到它,然後全部搞混 跟朋友討論時發現,如果直接 Google **三角函數 伸縮平移**,出來的第一篇結果,科學 Online 在這部分是寫錯的,截至 2024 也大概傳播了 10 年錯誤資訊:於是這篇文便誕生了 順帶一提這邊討論的東西,實際上不僅限於三角函數,你對任何圖形做類似操作,所使用的觀念都是相同的 ## 本文大概在討論這些 倘若你可以毫無猶豫地回答以下問題,代表你的觀念是完全正確且清晰的,可以直接略過本文 > 針對 $y=\sin{x}$ 做出以下兩種操作 > > 1.左右伸縮 $2$ 倍後左移 $\frac{1}{2}\pi$ > > > 2.左移 $\frac{1}{2}\pi$ 後左右伸縮 $2$ 倍 > > 問兩種操作後會得出的函數 :::info 1. $y = \sin[\frac{1}{2}(x+\frac{1}{2}\pi)] = \sin(\frac{1}{2}x+\frac{1}{4}\pi)$ 2. $y = \sin{(\frac{1}{2}x+\frac{1}{2}\pi)}$ ::: > 常見的 **左右平移 > 左右伸縮 > 上下伸縮 > 上下平移** 原則適用於什麼情況 > 如果我要生成一個 **週期 $4\pi$ 且波谷過 $x=0$ 的 sin 函數**,應該寫 > a. $\sin{(\frac{1}{2}(x-\frac{1}{2}\pi))}$ 或 > b. $\sin{(\frac{1}{2}x-\frac{1}{2}\pi)}$ :::info b ::: > 解釋或反駁以下論述: > 左右伸縮 $2$ 倍後再左移 $2$ 單位,由於伸縮與平移是兩個獨立的操作,可以想成把你的體型拉寬 $2$ 倍後叫你往左走 $2$ 步。你並不會因為體型變寬,而變成要走 $4$ 或 $1$ 步。那伸縮 $p$ 後再平移 $q$,$q$ 會受到 $p$ 影響為何說得過去? > **對 $y=\sin{x}$ 左右伸縮 $2$ 倍後左移 $\frac{1}{2}\pi$**,這邊的 $\frac{1}{2}\pi$ 用哪句話解釋最為洽當: > a. 伸縮前的坐標系,$\frac{1}{2}\pi$ 所代表的長度,我圖形就是要移動這個距離 > b. 伸縮後的坐標系,$\frac{1}{2}\pi$ 所代表的長度,我圖形就是要移動這個距離 > c. 一個量值,我伸縮後整個圖形中每個點的 x 座標都要加上這個量值($\frac{1}{2}\pi$) :::info a b、c 差不多,都是錯的,其中 c 又比 b 更不精確一點 ::: ## 伸縮平移的本質 依我自己的了解,與其說伸縮是把圖形拉長或擠扁,說在 **重新定義每個刻度所代表的單位**,會較前者更好理解。以左右拉伸 $2$ 倍而言,現在每個刻度代表的量值加倍了。本來的 $x=1$ 代表 $1$ 個單位長,但現在代表 $2$ 個。換言之,本來你標示 $x=1$ 的地方應該改成 $2$,$x=2$ 的地方應該改成 $4$ ... (註:其實這只是解釋問題,實際上你要說他是"物理上的圖形拉長兩倍"、"把坐標軸擠扁"、"使每個刻度代表的單位更多"都是合理的) 差別在哪裡?首先,這可以解釋為何前文提到,**把你體型拉寬兩倍後往左兩步** 是不合理的比喻:伸縮根本不是在把你的體型拉長,而是在調整測量你時,所用刻度的意義。如果本來你測出來的寬度是 100 公分,伸縮兩倍後應該測出 200 公分(你所對應到的刻度數目完全相同,不過每個刻度的價值翻倍了)。實際上你本人就在那邊不曾動過,我改變的僅為測量標準罷了 至於平移,我不會說 **伸縮 $p$ 後平移 $q$** 的 $q$ 是一個絕對的數字,它更像是一個長度。今天一根棒子就是那麼長,無論你用英制或公制單位描述其,都不會改變它本身的長度。而當我說我圖形要左移 $q$ 時,代表我對目前圖形做出任何改變之前,先透過 **目前的刻度** 來確認好這個 $q$ 有多長,下文稱其為"這個長度" 這邊的長度和圖形本身相同,無論你之後怎麼伸縮都不改變 當我們的操作順序是 **伸縮後平移**,代表我們會改變要用的刻度,使這個刻度代表的單位改變,但我剛開始量好的"這個長度"並不會跟著被拉開,只是我得用新的單位表達其。這就是為何平移受到伸縮影響,我要用伸縮後的新單位,來表達早就量好的"這個長度" (註:等你最後在運算時,$y = \sin{\frac{1}{2}x+\frac{1}{2}\pi}$ 的 $\frac{1}{2}\pi$ 是指移動這個 **刻度**,與刻度本身代表的單位無關,如果你打算用我的邏輯去想,得先接受這點) ## 伸縮與平移的順序性 <font size = 4>**先附圖**</font>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JQn9ClVC.png) 藍色是先做伸縮再平移的結果,而綠色是先做平移再伸縮的結果,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圖形。上段解釋了平移何以被先來的伸縮影響,下文同樣以對 $y=\sin{x}$ 做出以下操作來舉例(因為我懶得想新數字): > > 1.左右伸縮 $2$ 倍後左移 $\frac{1}{2}\pi$ > > > 2.左移 $\frac{1}{2}\pi$ 後左右伸縮 $2$ 倍 第一種情況,就是剛剛講的,所有的單位皆被改變。我們先把函數變成 $y=\sin{\frac{1}{2}x}$ 在新單位下,每個刻度的價值翻倍,本來 $x=\frac{1}{2}\pi$ 的地方變成 $x=\pi$ 了。現在的要求是我要移動 **在原本 $=\sin{x}$ 的圖形尺度中,$\frac{1}{2}\pi$ 之長度** 顯然我現在直接左移 $\frac{1}{2}\pi$ (的刻度)太多對吧?硬移的話會是我預計長度的兩倍。是故我們將這個 $q$ 也丟進括號中,函數變成 $y=\sin{[\frac{1}{2}(x+\frac{1}{2}\pi)]}=\sin{(\frac{1}{2}x+\frac{1}{4}\pi)}$,這樣才會到達正確位置 至於第二種呢?這相對直觀不少。因為我尚未做出任何伸縮操作,我打從一開始的刻度,就跟我指定要"這個長度"時所用的刻度相同,那就直接把圖形往左丟:$y=\sin{(x+\frac{1}{2}\pi)}$ 接下來要平移。注意到我現在的圖形已經完成了要移動的任務,圖形本身已經固定了,現在只是更改刻度而已:圓形的東西換把尺量也不會變成正方形。所以直接把 $\frac{1}{2}$ 的係數加在 $x$ 上,變成 $y=\sin{(\frac{1}{2}x+\frac{1}{2}\pi)}$ ## 看著式子生成圖形,與看著圖形生成式子 常見的 **左右平移 > 左右伸縮 > 上下伸縮 > 上下平移**(我印象中出自對話式,也可能滿普及的)規則,是用在當我們看到一個式子時,要按照這個順序來對原始圖形操作。像 **$y = a\sin({bx+c})+d$** 這個式子,假如我們是從 **$\sin=x$** 的基礎開始一步步操作,就會先把它左右平移 $c$,然後改變左右單位長,伸縮 $\frac{1}{b}$ 倍,然後改變上下單為長,伸縮 $a$ 倍,最後圖形上下平移 $d$ 上面的流程是看著式子生成圖形,如果反過來呢?以我經驗而言沒有特定順序,你開心就好,不過常見的思考邏輯有以下兩種,還是要注意左右平移與伸縮的互相干擾。拿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為例: > 我要生成一個 **週期 $4\pi$ 且波谷過 $x=0$ 的 sin 函數** > 最後會是 $y=\sin{(\frac{1}{2}x-\frac{1}{2}\pi})$ 如果你的思考脈絡是"週期 $4\pi$ 代表圖形要左右伸縮 2 倍,波谷本來應該在 $x=-\frac{1}{2}\pi$ 的地方,現在卻跑到 $=0$ 了,表示我有右移 $\frac{1}{2}\pi$",那麼你這邊的平移,看的是 **原始圖形,什麼都還沒動** 的長度,你可以直接把圖形打過去,等打完再更換刻度即可。換個說法叫先平移再伸縮 相對,如果你打從一開始就意識到"伸縮後的波谷在 $-\pi$,那就要注意此時的單位。你現在每個刻度代表的單位,都是原本的兩倍。所以在移回去時,只需要移動 $\frac{1}{2}\pi$ (的刻度)就夠了 當然,如果你是那種先伸縮後,直接帶入 $f(0)=-1$ 的流派,就暫時不用管這些了,此方法沒有錯的可能(只是我不喜歡,我能直接寫出來的東西,我幹嘛算方程式) --- 然後這邊補充一個來自我朋友的流程,他使用的方法與前述沒什麼關係,不過是好的 同樣假設函數是 $y=a\sin{(bx+c)+d}$ - 首先觀察函數上下界,兩者相加 $/2$ 後即為 $d$ - 觀察振幅,即波峰減波谷後 $/2$,此數字即為 $|a|$ - 尋找週期 $\mathbb{T} = \Large{\frac{2 \pi}{|b|}}$ - 由以上兩點得出 $a$、$b$ 的四種組合(要考慮正負),然後帶入已知點求出 $c$,再對照題目條件驗證 $c$ 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