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份文件為 Chad Huang 重點摘錄自 Jonah Brger 所著 Contagious: Why Things Catch On(陳玉娥譯,時報文化出版),版權歸該作者與出版社所有,本文可自由轉貼並註明作者,不可作為商業用途。 口碑行銷的事實 本書最主要闡述的便是口碑行銷,或許口碑行銷四字聽起來很老套,但比起最熱門的網路行銷、廣告行銷等方式,其發生的地點與時間無所不在且更加準確,事實上,網路上所創造的口碑只佔了 7%,雖然網路上的活動容易量化與觀察,非上網時間比起上網時間還是有八倍之多,由一般人口耳相傳所造成的口碑效果,至少是傳統廣告的十倍。許多人也認為,只要找到意見領袖,就能帶動風潮,然而,關鍵在於訊息本身,而不是意見領袖,作者透過研究社會影響力,探討是否有方法能夠將日常生活在平淡無奇的產品、創意、理念,都能製造熱門話題,於是他提出了感染力六大原則。 感染力六大原則 STEPPS 社交價值(Social Currency) 人們非常喜歡分享個人的意見,分享意見的同時也在分享自己的喜好、價值、身分、品味、人格特質等,絕大多數人在談天、閒聊的時候也會希望自己表現出好的一面、「內行人」的一面、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一面等,某種程度上能符合消費者去談論的虛榮心,就能提高被談論與傳遞口碑的機會。
8/8/2020本文為 Chad Huang 重點摘錄自 James Clear 所著 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 (蔡世偉譯,方智出版社出版) 之個人閱讀心得筆記,版權歸該出版社所有,本文可自由轉貼並註明作者,不可作為商業用途。 本書從人性下手,讓讀者能從小處著手,開始慢慢培養出想要的習慣,或避免壞習慣的持續,將傳統的「目標導向」改為從「系統」著手,由小而大以複利方式逐漸改變自己成為想要的人,便是書名的由來。 行為改變的三層次 培養新習慣、戒除壞習慣容易皆容易半途而廢,原因在於其方式仍停留在第一層:改變結果,然而改變結果為三層次中最外層,專注於行為的結果,做起來不僅感到痛苦,且仍未改變行為的方式、行為背後的理念,因此不容易持久。 以結果為基礎的習慣:以達成什麼事為目標,藉此逐漸改變行為方式,最後以行為定義個人身份 以身份認同為基礎的習慣:以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為目標出發,藉此逐漸改變行為模式,由內而外作出相對應的行為
6/13/2020此份文件為 Chad Huang 重點摘錄編輯於 Hahow 之「社群力:30 堂課突破你的內容行銷盲點!」課程。版權歸該網站及講師所有,本文可自由轉貼並註明作者,不可作為商業用途。 社群定義與核心價值 社群是由一群有共同價值的人於集散地內互動所組成的共同體,包含實體與虛擬社群 此種人與人、人與人群間的連結產生相對持久的社會關係 協助個人定義自己的社會身分、價值以及社會實踐方向 使得社群中的個人更容易認同社群中的想法和行為,導致經營社群具有高度的商業價值 由於資訊平台與科技的多樣化與演進,個人對於資訊的接受量和接觸時間都大量增加 過去僅單靠單一平台行銷的時代已經過去
5/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