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來的) 前期藝術性討論
## 2022-01-27
Q: 怎麼讓作品增加一些「個性」
認同愛滋這件事情想呈現的是:
* 愛滋(認同)很有價值 Price
* 想要增加自己的愛滋 Quantity
* 我愛滋我驕傲
```
What's AIDS culture?
What's AIDS color?
What's AIDS theme song?
We're in the AIDS (economy) circle!
```
「反認同」 --> 有個性的反認同 --> "不受馴服"
我不馴化愛滋、因為愛滋直面了公衛國家及性污名的系統。
* [南洋放送局+傳送門:李紫彤的「帕斯堤貨幣」計劃2 -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6O9NpWuLJvHPmJdSvAGYI) 7:00 提到的 "BugChaser"
* [Bugchasing](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gchasing) (wiki)
* [The Gift (2003 film)](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Gift_(2003_film))
* [Queer take on gift of life will shock](https://www.theage.com.au/entertainment/movies/queer-take-on-gift-of-life-will-shock-20030311-gdvcth.html)
* [Bug Chasers: The men who long to be HIV+](https://en.wikipedia.org/wiki/Bug_Chasers:_The_men_who_long_to_be_HIV%2B)
* [SURVIVORS' GUILT](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news/ct-xpm-1995-08-30-9508300016-story.html)
> 1990 年代中期對於 HIV 陰性男同性戀者來說是一個令人困惑的時期,許多陰性同性戀者覺得自己像「二流男同性戀者」,甚至在同性戀社群中成為邊緣人。有些人甚至隱匿他們陰性的狀況,讓周遭的陽性朋友認為自己也被感染了,因為覺得說自己是陰性會很粗魯。
「**在死亡跟國家系統與性污名的壓迫中,我選擇的直面這些來保持我完整的能動性。**」
## 2022-01-25,26
### 1. 觀眾體驗描述
手持式裝置
* 觀眾進入展間後,手機會收到感染通知 -- 表示自己被 HiV 病毒感染了
* 感染後可以從手機看到病毒碼的資訊
* 感染者可以在展間中尋找任一個同為病毒持有者的感染者,然後交換病毒株
* 交換病毒株需要使用手機,一旦交換了病毒株,感染者會透過手機的提示開啟問卷網頁
* 回答網頁上的所有問題後,最後會問你是否願意獲得帕斯提貨幣
* 使用者點是的話,請它輸入 email 和 wallet address,然後傳送
* > [name=POS] TBD3 有討論是否要制定填寫錢包地址的開放時間
病毒株交換(交易)
* 病毒持有者(感染者),可以前往展間中的 ATM 機器前操作病毒株的交換
* 交換病毒株的程序完成後,ATM 機器上的 No1 螢幕會顯示關於愛滋病、用藥成癮...等等的介紹
走訪展場空間
* No2 螢幕顯示帕斯提貨幣作品的介紹影片
* No3 螢幕及時顯示目前 POS 的價值(兌換美金價格) -- 價值會根據觀眾填寫問卷的答案而及時改變
* No4 螢幕及時顯示一些問卷題的使用者回答
### 2. 愛滋病認同
先透過詢問一個 Main Question 和其他 Sub Question 來讓觀眾思考下面的問題:
* Main Question
* 政府對疾病的控管系統是對的嗎?
* Sub Question
* 既使社會對未知的傳染疾病總是會恐懼,但普遍來說當有人因為病痛受苦時,大多數人都願意給予同情或支持。但如果這個傳染病牽扯到「性」,因為「性」而染病時,為何這種支持就會轉變為一種「道德譴責」?
* 為什麼人生病時服用藥物,既使成癮也會被諒解,但是相較於「治療性用藥」,「娛樂性用藥」卻總是會冠上負面的評價?人為何需要用藥?人類用藥的歷史背景為何?用藥成癮的原因是什麼?
* 截至 2021 年 3 月,疾病管制署的統計資料指出女性愛滋感染者僅佔總感染人數的 5%,你認為這個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什麼?
* 女性跟性污名的勾結
**NOTE:** 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與同理經驗後,參與者願不願意獲得愛滋貨幣?
> 獲得 POS --(代表一種)--> 對於社群的支持
### 3. 區塊鏈的未竟之業
b. The Unfulfilled Dream of Blockchain (未竟的區塊鏈之業)
```
增加獨立經濟體的可能、成為去中心化民主決策的工具
```
為什麼要創造自己的經濟圈?
* 為了創造認同 ex: 蘭嶼幣 (垃圾帶回台灣 -> 發幣)
* 為了「以隱匿的方式」交換價值 ex: 比特幣曾被用於暗網交易 -- 因為不受監管,難以追蹤
### 4. 自問自答
* 手環是免費的嗎?
* > [name=POS] 在上面的討論中,手環並非必需品
* a-1. 免費在展場拿 POS 遊戲碼 --> 怎麼拿?
* > [name=POS] 最好的最法就是像「社交距離 App」的使用感覺,你走進這個場域中,也許是在某個定點?也許是這個場域中有太多人?也許是靠近某些人?手機就跳出「你被感染了」的通知
* 免費拿幣需要做 Proof of Identity 的過程
* > [name=POS] 在上述的體驗中,我們設計觀眾透過回答問題來呈現 PoI 的程度
* (100000 稀有幣/ 只有展場有) --- > 交易 ATM etc. (各項規則)
* > [name=POS] 只要有交易過,有回答過問卷,就會獲得「一個 POS」
* a-2. 在交易所買 POS ---> 其他人持有其他貨幣還是想買 PoS 創造價值 (proof of identity)
* > [name=POS] 在上述的體驗中,不會在交易所「買到 POS」
* POS == proof of identity; Value proposition
* 藝術家的合作;ngo 的合作;可以有作品後面更多的東西 (POS 的藝術層次?)
* > [name=POS] 目前沒有涉及這方面,整個體驗的目的是讓參與者透過 PoI 取得 POS,並且那一個 POS 的價值高低,是與所有人對問卷(愛滋病)的想法連動的。
* a. 貨幣與污名關聯
* > [name=POS] 目前透過「問卷答案影響單一 POS 的價值」來呈現
* 使用 chatbot?
* > [name=POS] chatbot 或許可以用來做些事?
> * 透過 chatbot 查詢什麼?(POS 幣值、愛滋病的故事)
> * 透過 chatbot 偵測是否是 POS 持有者,因而解鎖什麼功能?(至於什麼功能?我還不知道 XD)
* ---- What are we trade with?
* > [name=POS] 我們用 POS 交換參與者的愛滋認同感,因此參與者必須證明他們有認同感 -- PoI
* ---- What does the token carry? (information and art value?)
* > [name=POS] POS 這個貨幣是否做到了以下的目標?
* [ ] 創造一個「與公衛系統相反(去除愛滋病)」的方向
* [ ] 透過「讓人獲得愛滋病毒」進而「讓人擁有愛滋認同(AIDS identification culture)」
* [ ] where to get AIDS?
* 獲得 POS 的方式
* idea A:文章 --- 支持 /才/ 按讚(獲得 POS)
* idea B:Social media(Public) / Questionnaire(Private) --> 他們願不願意獲得愛滋貨幣?
* idea C:Social media(Public) / Questionnaire(Private) --> 部分問題會影響 POS 的數量 or 價格 --> 他們願不願意獲得愛滋貨幣?
* > [name=POS]
> * 目前計畫透過「線上問答」的方式處理
> * 有些問題的答案(通常是選擇題或是非題,易於量化的)會影響 POS 的價值(不是數量,是單一一個 POS 的價值)
> * 有些問題需要寫下感想(申論),寫下的東西可能會及時顯示在 No4 的螢幕上
* 展場 idea
1. 每個問題會有一個天平
2. 參與者移動天秤左右兩邊 決定重量
3. 拿到 手環 (positivecoin.cc)
4. 提供錢包地址
5. 12/1 公佈結果 -- 幣的價值
* > [name=POS] 是否需要把問題轉換成天平、選擇器、旋鈕...等等的樣貌?或是只需要把所有問題都上網(線上問卷的概念)?
* Pos 的數量; Airdrop -- POS
* > [name=POS] 根據上面的描述,只要
> 1)參與者有在 ATM 進行過有效的交易
> 2)參與者有回答問題並確認接受 POS
> 3)參與者有提供有效的錢包地址
> 那麼他們就可以獲得「一個」POS
* Why issue the coin?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coin?
* > [name=POS] 發行貨幣的目的是為了讓參與者建立與承認對國家疾病控管系統的「反認同」-->「愛滋認同」
* a. Coin amount 價格或數量~= Reflect the change of value 對於愛滋評價的變化 (上述觀眾輸入的內容)
* > [name=POS] 上述的討論應該是:觀眾輸入的內容影響價格(價值),而非影響數量
* TBD1: 需要弄清楚怎麼操作幣價(POS 的價值 --> POS 兌換美金的價值)
* > [name=POS] NOTE: 兌換美金只是一個舉例,實務上可能是對換 ETH 或 XTZ,但 ETH/XTZ 又可以有方式兌換為美金,所以這邊以「兌換美金」這個詞彙來呈現
```
污名 -
總數量1000
初始價格 10
污名上升 總數量增加(release) +100<--> 相對價格降低 9
污名下降 總數量減少(burn) -100 <--> 相對價格增加 11
(uniswap 用便宜的幣鑄POS)
```
* 11/1 說明發行總量 -- 螢幕顯示即時總量
* > [name=POS]
> * 這裡提到「發行總量」的原因,是正在討論中糾結觀眾的問答影響的是發行總量?還是單一「一個 POS 貨幣」的價值?
> * 目前的結論是影響一個 POS 的價值
> * 因此「發行總量」這件事情,對觀眾來說就是個不重要、不需要揭露的資訊
> * 但是「發行總量」應該會影像 POS 的初始價值,這點還需要弄清楚怎麼操作(上面的 TBD1 有列)
> * 因此「發行總量」是營運團隊(就我跟你 XD)需要煩惱的,跟觀眾無須介入或關心
* <-- >理想上 台北、非展場觀眾可以買 POS
* eg. 3/31真正發行
* > [name=POS] TBD2: 這裡要討論是,何時可以取得 POS?取得 POS 有兩種方式,直接在交易所買,或是透過線上的問答系統獲得。
> * 如果是在交易所買,代表購買者需要真實支付 ETH/XTZ 換取 POS,假設我們已經設定好了 POS 的初始價值,這樣的兌換應該是可以隨時隨地開始的。
> * 需要思考的是,上述的買幣行為等於購買者可以繞過了作品的希望參與者進行「反認同」的設計。但或許不用在乎,因為如果購買者知道線上問答會影響幣價的話,理論上它還是會願意走過線上的問答系統。
> * 另一種是透過線上問答系統 --> 填錢包地址 --> 等 airdrop 的人。「理論上」隨時都可以兌換「可以是一種選擇」,但實務上須注意的是,在技術上很難避免重複兌換 -- 這裡是指已經通過問答、填錢包地址過的人,又重新做一次問答、再次填錢包地址(可以申請多個錢包)
> * TBD3: 所以或許制定一個時間是比較好的選擇,例如 3/31 那天才真正把幣發行出來,才真正把幣一一空投出去。在 3/31 之前,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貨幣的價值,但是想透過交易所買的人無法買,想提早填寫錢包地址的人也不開放填寫。
### 5. 關於病毒概念
下面這整段的討論,原因是因為在前面的「愛滋病認同問答」概念較清晰後,宇庭在之前版本所引入的「病毒」概念就顯得有點尷尬。因為它似乎不是作品最核心想做的事情,那些透過程式碼模擬出的病毒特性 -- 病毒會成長、會死亡、藥服藥控制、RNA 怎麼互相感染...等等,似乎都只把重心放在「仿生病毒」這件事情上,擔心如果刻意強調可能會失去焦點?
```
b. Game Coin ~= virus gene 病毒基因 (視覺呈現)
每個人初始病毒數
污名量化
Game Coin 的數量怎麼跟 POS 連結(POS的數量決定於線上的污名問題頁)?
最後有1000個 coin 我可不可以買 1000個 POS
1000的病毒 就可以有 1000的 POS?
Game病毒」有 growth rate / expired date ---> 數量增長 <---->每個錢包裡的數量
//多少幣// <--cost --> Uniswap
|台幣:Positive Coin|
- 幣的流通等於病毒的流通
rna 受到數據影響?
growth rate 成長率
death rate 致死率
handling fee 交易稅 (去交易所 = 去醫院 / 繳稅 = 拿藥單)
expected life circle 生命預期長度
note: 去中心化民主決策的工具
b. 法幣兌換(NTW - POS) --> (NTW/ POS) --> 給 NGO 跟藝術家要聯絡
```
然後晚上 10:30pm 的紫彤突然靈光乍現 <3
```
===========================================
(前傳)
- 一個病毒基因 = 一台手機中的QR碼 (視覺)
- ATM可以交換基因 (airdrop 台灣社交距離)
規則: 交換基因後可以輸入wallet 換取一個 POS
===========================================
```
因此這段才是當天討論的最後結論,上面的所有想像和行為陳述都是基於這段描述寫的。接下來要思考的是可行性和一些實作細節。
### 6. 「反認同」與「愛滋認同」
* 與公衛系統相反
* 公衛系統把愛滋病視為一種不好的東西 --> 軍事化詞彙
* 怎樣才算是擁有愛滋認同?
* 看待自己和醫院的關係
* 長期服藥者和...監察員?
* 看待自己和政府的關係
* 因為愛滋病受到國家管控,因此感染者某種程度能看到公衛系統的樣貌
* 國家對疾病的管控衍生的汙名
* 男同志不能捐血
* 其他人對疾病未知的恐懼 -- 如果病毒數量稀少,事實上不會傳染
* 透過作品讓人理解愛滋認同是什麼?
* 酷兒化
* 用藥者 同志 (因為性而得病的事情 容易被汙名)
* 台灣 -- 酷兒島
* 因為不需要符合國家的定義,反而能有不一樣的可能
* 用買海水當作是買認同
- 海澀愛在《論情感政治:感覺倒退、感覺「背」》中說,在今日的酷兒運動之外,仍舊需要持續思考一系列由社會排斥經驗所生產出來的負面情感,這些負面情感就如同地圖上的X點,標誌出了社會力運作於我們的地點。Cvetkovich, An archive of Feelings: Truma, Sexuality, and Lesbian Public cultures(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2003)。
- 酷兒認同,作為一種**反身分認同的身分認同**,並不意味其位處於絕對的反,相反地,在酷兒認同中的一種「連帶性」,以及在酷兒研究誕生的初始對於交織性的深化,就是積極的要與其他運動交織,但同時與此維持著活躍的張力。
**關於「反認同」**
* 透過「買海水」這件事,建立與承認對國家系統的「反認同」。
* 透過「購買 Positive Coin」這件事,建立與承認對國家疾病控管系統的「反認同」。
其他關鍵字:DAO、去政府、去中心市場(<-可以說這些名詞都有「反認同」的成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