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打` # 二、臺灣防禦戰略 ## 軍事戰略 ### 防衛固守 提升戰力防護與保存成效,確保作戰指管、重要資產及關鍵基礎設施安全,強化資通電作戰能力,以增進聯合反制及防衛戰力。 利用海峽天塹,結合全民防衛總體力量,構築多層次防禦縱深,以強化作戰持續力,達戰略持久效果。 ### 重層嚇阻 採取更為積極的防禦態勢,從過往的純守勢改為重視有限度的攻勢能力與境外決戰作為,不排除在敵軍攻擊前就主動先發制人,並在敵軍兵力接近台灣本島前就予以打擊。 以「創新/不對稱」的思維,透過新建構的各式長程精準武器獲得遠程精準打擊的能力,運用所延伸的火力投射距離,將打擊範圍往前延伸至中國本土,增加戰略防衛作戰的縱深,減輕防衛固守的壓力,並搭配「源頭打擊」的戰術,可對敵方的本土目標及從敵登陸作戰的集結準備階段就開始施以聯合打擊,強化重層嚇阻的層次、範圍、嚇阻力、打擊力,增加敵攻台戰略的阻礙與成本,嚇阻敵不致輕啟戰端。 若敵仍執意進犯,則依「拒敵於彼岸、擊敵於海上、毀敵於水際、殲敵於灘岸」之用兵理念,從敵方國土開始,一路從空域、海域、灘頭、城鎮進行重層攔截及聯合火力打擊,避免讓戰火接近台灣本土,逐次削弱敵登島進犯之作戰能量,累積小勝為大勝,進而瓦解其攻勢,迫使敵犯臺失敗。 ## 整體防衛構想(ODC,Overall Defense Concept) 依「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發展「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整體防衛構想。 善用台海天塹及地緣優勢,統合三軍戰力,發揮「創新/不對稱」之作戰思維,掌握戰場主動,避實擊虛,打擊敵作戰重心與關鍵節點,擾亂敵作戰節奏,在決勝點上以我之合、擊敵之分,予敵致命打擊,達成「迫敵奪台任務失敗」之作戰目標。 ### 戰力防護 是戰力保存與發揮的關鍵,並且貫穿作戰全程。 最大程度的運用台灣海峽天塹,利用地形、地物、地貌,結合機動、掩蔽、隱蔽、分散、疏散、欺敵、偽裝、護衛、謀略、誤導、抗炸、干擾、快速有效之損害管制及整合民間資源快速修補等方式,妥善的進行戰力保存,以降低敵先期攻擊之危害。 避免在戰爭發生之初,讓數量居於劣勢的國軍部隊被被敵方鎖定攻擊耗損戰力,進而確保我軍的戰力完整以進行後續作戰,而戰力保存的地點,會在全程進行保密。 例如陸軍各部隊會進入戰時戰術位置進行疏散、掩蔽、隱蔽,例如捷運、高鐵站、廠房、校園、民居、超市、影院、高架橋下、涵洞、隧道等,並將人員及車輛實施偽裝、設置假目標誘敵人,避免人員與裝備遭導彈攻擊,達到欺敵與戰力保存的效果。 ### 濱海決勝 渡海船團的航速慢、目標大,在橫越台灣海峽時會是明顯的攻擊目標,而船團若遭受重創甚至殲滅,導致能運送到目的地的地面單位數量不足,那麼守方的勝算就會很大。 孫子兵法 行軍第九:「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渡而擊之,利。」渡海到一半時是最脆弱的環節,此時擊其半渡的勝算是最高的。 國軍的主要打擊力量將會於濱海集結,慎選最易發揮聯合戰力的鄰近海域形成局部優勢,待船團接近時集中全力阻殲船團。 ### 灘岸殲敵 灘岸與沿海城鎮為殲滅殘存敵軍的最後一道防線,並預置各種阻絕障礙和聯合火力配置。 乘敵殘存的登陸船團進行艦岸運動之際,於泊、灘、岸地區,進行三軍聯合火力打擊,全殲殘餘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