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札記 ## 第一章 天文學的老師有點「活潑」這件事,奧斯丁是早有耳聞。 老師是一位理著平頭、戴著厚重鏡片、纖瘦但很有氣勢的青壯年。一上台,拿起麥克風,第一件事,便是向所有同學提問。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這些星光是從多遠的地方來的?」 「來,我正前方的這位同學你來回答一下。」奧斯丁還沒從遲到邊緣的緊張感緩過氣,一抬頭就發現老師的麥克風正指著自己。只能怪剛才的自己貪玩,多排了一場PVP,才不得已坐在沒有人要坐的公媽位上。不過這個問題對奧斯丁來說是很基礎的,他喘了口氣,不急不徐地回答到:「[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5%8D%97%E9%96%80%E4%BA%8C)至少也有幾光年。」 「哦,這位同學剛剛提到了光年!各位同學想一下,光年是一種標明年份的單位嗎?」 「光年呢,**不是**一種時間單位,所以它不是代表幾年份的歲月。反之,一光年代表的意思是『**光在真空中走一年的距離**』,大家都知道光速大概是三乘以十的八次方公尺每秒($3*10^8 m/s$)嘛,一光年算起來大約等於9.46兆公里這麼遠哦!」 「之前搞不清楚沒關係啦,因為就連我的大學國文教授都在課堂上濫用,我當場就氣得吐血啦!甚至還有[歌曲](https://mojim.com/twy102201x5x3.htm)的作詞者也將光年誤用成時間的單位,同學們學過後就別再搞混啦!」 「回到我們的問題。沒錯,就像這位同學說的,除了行星之外,這些星光距離我們從幾光年至百億光年都有可能。」 回答完問題,奧斯丁聽著老師以頗高的語速,唱獨角戲般地講解著光年是距離單位而不是時間單位。雖然是已經會的內容,但因為老師在這之間偷渡了嘴砲,還不至於太無聊。原以為沒自己的事了,卻見老師興致勃勃的講麥克風又遞到自己眼前。 「同學你是對天文學很有興趣才來坐我面前的嗎?」 奧斯丁錯愕的搖了搖頭,自己只是因為教室滿了才被迫坐到這的。 只見老師失望地收回麥克風,用戲劇性的哭腔說著:「你這個負心漢,你忍心這樣辜負我嗎……」,奧斯丁還一臉茫然的在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不小心穿越到哪個詭異八點檔時,老師便歛起表情,拿起講台上有著發泡手指的指示棒對準自己。 「既然你如此狠心,那也休怪我無情——來當我的小老師吧!哈哈哈哈哈!」 這齣詭異的鬧劇來得快、去得也快,老師就這麼自顧自地將課堂進度往下推。除了光年以外,也介紹了天文學上另兩個常用的距離單位,天文單位與秒差距。 「總之,了解距離尺度是天文學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僅能使天文學家決定要使用哪種觀測方法,也能讓一般人學會判斷消息真偽,以及理解我們至今的觀測成果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 >1.半人馬座α星,又稱南門二,是距離太陽僅4.37光年,離我們最近的恆星系統。 2.天文單位:原始的定義是地球環繞太陽的橢圓軌道半長軸長度,現為一個常數。 3.秒差距:1秒差距約為3.26 光年,是用來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距離的長度單位。 --- 【中之閒聊時間】 抱著「一堂課這麼短真的可以嗎?!」的緊張心情發布了。 本來還想用老師帶大家看影片~~再~~~~水一些字數~~,但還有一堆交流還沒回還是先不要好了。 下面兩個影片就留給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挖掘啦!(つ´ω`)つ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8Are9dDbW24"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i93Z7zljQ7I"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