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tle: tags: --- {%hackmd 8cSxfIW9RCKSwJfwuNeZGA %} ```mermaid graph LR A[兒童行為觀察方法] -->|適用於個別或少數幼兒的詳細描述| B[樣本描述法] A -->|記錄行為出現次數或時間,適用於經常發生的外顯行為| C[時間取樣觀察法] A -->|觀察特定事件,如哭泣、打小報告等| D[事件取樣法] A -->|快速記錄行為有無,適用於大規模觀察| E[檢核表] A -->|評斷行為强度或表現,適用於不需要現場觀察的情況| F[評量表] A -->|利用代碼系統將行為分類,適用於教室內教學活動觀察| G[觀察系統] B --> B1[定義:對個別或少數幼兒進行詳細描述] B --> B2[觀察指引:非參與角色,專心記錄] B --> B3[優點:獲得豐富、可靠資料] B --> B4[缺點:耗時且難以用於大規模記錄] C --> C1[定義:記錄行為出現次數或時間] C --> C2[觀察指引:適用於經常發生的外顯行為] C --> C3[優點:省時省力,容易量化] C --> C4[缺點:無法得知行為背景或因果] D --> D1[定義:觀察特定事件] D --> D2[觀察指引:描述性記錄與行為檢核] D --> D3[優點:提供完整的描述性資料] D --> D4[缺點:資料不易整理和分析] E --> E1[定義:記錄行為有或無] E --> E2[觀察指引:清楚界定檢核行為] E --> E3[優點:容易使用,達到觀察效果] E --> E4[缺點:無法瞭解行為原因] F --> F1[定義:評斷行為强度或表現的工具] F --> F2[觀察指引:主觀判斷,無需現場觀察] F --> F3[優點:方便使用,範圍廣] F --> F4[缺點:缺乏對行為的直接觀察] G --> G1[定義:利用代碼系統將行為分類] G --> G2[觀察指引:根據研究目的設計] G --> G3[優點:豐富資料,易於分析] G --> G4[缺點:需要針對需求修正或擴展] ``` --- # 樣本描述法 ## 定義與應用 - **樣本描述法**:對幼兒行為性質的描述性記錄,適合對個別或少數幼兒進行詳細深入的描述。 - **觀察角色**:觀察者通常採用非參與觀察的角色,專心且不受干擾地記錄。 ## 觀察指引 * **觀察者角色與記錄**:採用非參與角色,專心記錄。 * **觀察時間**:每次觀察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 * **詳細描述**:盡可能詳細地描述觀察到的行為。 * **影響因素**:留意可能影響目標幼兒行為的因素。 * **輔助工具**:配合錄音、攝影或場地簡圖使用,以強化或修正記錄。 ## 優缺點 - **優點**: - 不需事前準備表格式類別化的觀察工具。 - 能深入了解行為的意義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互動過程。 - 有助於教保人員理解孩子行為的狀況及背景原因,並實施有效輔導策略。 - **缺點**: - 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神投入。 - 不適合用於大規模或團體幼兒的記錄。 --- # 時間取樣觀察法 ## 定義與應用 時間取樣是先將欲觀察的行為分類列表,然後記錄在單位時間內行為出現的次數或時間長短。這種方法無法顧及行為的前因後果,但觀察到的行為容易量化,便於進行考驗分析。 ## 必要的行為特性 * 經常發生的行為。 * 適用於外顯且可觀察到的行為。 ## 行為類別 時間取樣是對行為==量的觀察方法==。 ## 記錄方式 * 時段連續觀察:如5-20分鐘,記錄行為出現的次數及持續時間。 * 時距取樣:如1分鐘,30秒或15秒,記錄這段時間內的行為。 ## 觀察指引 * 針對出現頻率高且外顯的行為。 * 在適當安排的觀察情境下觀察。 * 觀察者需熟練於觀察技巧。 * 需事先準備好觀察表格及工具。 * 進行大量或多次觀察以獲得具代表性的行為資料。 * 盡量記錄附注描述資料。 ## 優缺點 - **優點**: * 省時省力,容易記錄。 * 對行為的掌握客觀而正確。 * 適合觀察大量樣本。 * 量化資料易於統計分析。 * 可搭配描述性記錄。 - **缺點**: * 無法觀察發生頻率低及內在思考層面的行為。 * 無法得知行為背景、因果關係、行為發生過程及結果。 * 觀察者可能過於專注於特定行為類別,影響對真實行為的觀察品質。 * 需花較多時間練習及準備。 * 時間取樣可能誤解行為的本質。 --- # 事件取樣法 ## 定義與應用 事件取樣法適合觀察如哭泣、打小報告、撕書、說髒話、爭吵等特定幼兒行為,或與幼兒學習、教保活動有關的事件。 ## 特點 事件取樣法能更直接掌握行為的重點,並進行深入探究。它關注特定事件的本身,這些事件代表了更明確的焦點行為。 ## 記錄方式 * 描述性記錄。 * 以行為類別進行檢核記錄。 ## 優缺點 - **優點**: * 對於不經常發生的行為提供了完整的描述性資料。 * 檢核資料的立即性與方便性。 - **缺點**: * 描述性質的資料不易整理和分析。 * 與一般描述法相似的缺點。 --- # 檢核表 ## 定義與應用 檢核表用於決定行為是否出現,記錄行為的有無或是或不是。 ## 檢核表類型 * 靜態的描述項目:如年齡、性別、社經水準等。 * 活動檢核表:記錄幼兒觀察時的行為。 ## 檢核表的形成 教保人員可利用現成工具或自行開發檢核工具。 ## 優缺點 - **優點**: * 容易使用,達到觀察效果。 * 對相關人員非常實用。 - **缺點**: * 欠缺質的資料,無法了解行為發生的原因。 * 只能判斷是否有無,無法掌握行為的程度範圍。 --- # 評量表 ## 定義與應用 評量表是評量者用來判斷行為強度或表現的工具,不需要現場直接觀察。 ## 評量表種類 * 數字量表:將特質編制進程題目,並列舉數字代表不同程度。 * 描述量表:以文字描述行為特質。 * 強迫選擇量表:評量者從提供的選項中選擇最接近的答案。 ## 優缺點 - **優點**: * 方便使用,節省時間。 * 評量者無需特別訓練。 * 適用範圍廣,資料分析方便。 * 能判斷行為表現的程度。 - **缺點**: * 缺乏對行為的定義,評量者以自己的知覺判斷。 * 缺乏對行為實際現場的觀察,容易偏誤。 * 評量者對行為程度的理解可能不一致。 * 評量表項目可能已含價值判斷。 * 常見評量表錯誤:集中趨勢、月暈現象、邏輯上的錯誤、對比的錯誤。 --- # 觀察系統 ## 定義與應用 觀察系統利用代碼系統將行為劃分成有意義的類別,適用於教室中的教學活動觀察。 ## 觀察系統應用 * 學生不專注行為觀察系統。 * 佛蘭德斯的師生互動觀察系統。 * SRI教室觀察系統。 ## 特點 觀察系統根據研究者的目的設計,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修正和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