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文件目錄 [toc] ::: #### 活動資訊 由大溪漁港周邊蒐集來的保麗龍與寶特瓶,經過清洗再製,做成獨一無二的海廢拼圖。由海洋大學郭庭君老師團隊,與海洋之心協會共同開發。透過動手拼圖,你將拼出海洋生物的樣貌,也能看見人類行為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一面拼拼圖,將一面進行海洋生物小知識問答,聊聊蝦子的心臟在哪、鯨魚吃什麼,也聊聊那些不該出現在海裡的東西。最後,一起動手做一件屬於自己的海洋主題手作,帶一份記憶回家。 時間|4/27(日)16:00-17:30 地點|海波浪2F(261宜蘭縣頭城鎮濱海路5段451號) 記錄員|陳運成 參與者|陳運成、李一品、嚴麗、孫煜宸、王馨儀、張文恭、郭庭君、楊承學、蕭穆旬、蕭函青、簡佑任、林靖凱、李函臻 #### 共筆區 > 以下開放大家一起筆記聽到的活動重點 這次是郭庭君老師的第二次活動,上次僅搭配講義,與現場參與者一同討論未來在綠博的海廢拼圖工作坊(預期為親子一同參與)要如何進行,進行現場回饋與討論。這一次活動,老師與團隊參考上次的回饋,發展出互動性的簡報,並帶來海廢拼圖,與現場參與者進行實測和現場討論。海波浪團隊則召集社群夥伴們以及來作伴,參與海廢工作坊的實測。 這次活動的開場,直接從解釋海廢拼圖的由來開始,並說明每組桌上都配有海廢拼圖,老師現場說明搭配互動簡報。 庭君老師開場: 透明的拼圖象徵大海,有顏色不同圖案的拼圖(如小丑魚、魟魚)則象徵海底生物。根據今年開始的新法規,海膽要超過8公分才能夠現行採集,現場提供海膽尺作為現場趣味問答(暖身)的小禮物。 開始跟大家分享一些小知識,講解海廢,包含常見的海廢、奇特的海廢有哪些,並引導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想想為什麼海裡會有垃圾?看到海廢跟海洋生物在一起有什麼想說的?我們能怎麼幫助海洋?大家一起想一想吧! 然後講解海廢拼圖的身世: 第一步—收集(與船長合作,收集港邊與海底的廢料) 第二步—熱壓 第三步—製成板材 第四步—設計(與宜蘭的設計單位 TZULAï厝內 合作) 第五步—成品 有哪一組已經拼好拼圖了嗎?庭君老師團隊與各組現場互動。 拼完後,開始手作時間,要把卡片上的大海填滿,搭配桌上的口紅膠。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塗上口活膠,撒上小亮粉跟小貼紙,完成後可以將卡片帶回家。 簡報待確認是否可授權(綠博後) #### 討論區 > 以下紀錄參與者回饋與共同討論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