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md /@hipp0/Hippotumuxthem %} # 演算法 ## 介紹 演算法不是程式語言。演算法是用來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法與過程。 一個定義良好的計算方式,會包含單一,或一組完整的輸入,並且產生出一個值,或一組值作為輸出,如果所有輸出的值都是正確答案,則說明解決了問題。 ### 例子 假設今天要解決一個問題是:「如何把芋頭和牛奶,做成芋頭牛奶」 1. 將芋頭切塊蒸至熟透。 2. 將芋泥蒸熟後先放入白糖攪拌均勻。 3. 再放入奶油攪拌均勻,最後加入牛奶時再將芋頭壓成泥狀即完成。 可以說這3個步驟就是把芋頭和牛奶做成芋頭牛奶的一種演算法 ### 為什麼要學? - 學習演算法可以讓我們了解在不同規模下的表現和效率,從而更好地理解系統的可擴展性,即系統在處理大規模數據時的能力,然而在計算領域,性能通常決定了什麼是可行的,什麼是不可能的。優化性能可以讓原本不可行的任務成為可能,或者讓原本可行但低效的任務變得更加有效。 - 可以透過學習算法,了解不同的思維,由其在離散的框架上,很多時候和一般思維下會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以及觀點。 - 然而實作是加強理論的實現,如果一個人只懂理論,從來沒動手過,很容易會導致遇到問題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怎麼下手,或者使用了所謂的 "笨" 方法。 ### 特性 在電腦科學中有一條公式: ![](https://i.imgur.com/05AtLD8.png) 我們透過設計一連串的指令、動作,讓電腦去執行,以便協助我們解決一些特定問題 今天說穿了,其實演算法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 而在TAOCP整理了一個演算法需要具備五個特性: 1. 輸入 : 一個演算法必須有一個或多個輸入。 2. 輸出 : 一個演算法必須有一個或多個輸出(結果)。 3. 明確性 : 演算法描述明確定義清楚,保證實際執行結果符合期望,通常要求結果正確。 4. 有限性 : 演算法須在有限的次數內解決問題。 5. 有效性 : 演算法的每個步驟需可行,也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 ### 電腦 + 程式設計 ( 資料結構 + 演算法 ) = 無所不能 ? 所謂的電腦,可不只單純是主機、筆電,具上述計算能力的最小單位就是一個晶片,而晶片早就被廣泛應用在我們生活之中,像是遙控器,手機,電視,火警,保全。 所以只要具備計算能力硬體在的地方我們就需要演算法,也因此有演算法可以改變世界之說。 ### 迷思 $$ 電腦並不聰明,反而很笨,對,電腦超級笨,超級無敵笨!!! $$ 你可能不這麼認為,電腦不是很聰明嗎? 你看現在有自動駕駛,AI繪圖,聊天室AI... 但是沒騙你,電腦真的超級笨,電腦就像超級魁儡一樣,超級聽話,而且幾乎不出錯,更重要的是,運算速度超級快。 根據這三個特性,發明了一種方式叫做"Programming" 把現實世界要解決的問題變成數學,丟給電腦來幫我們做運算,所以聰明的並不是電腦,而是背後的人用聰明的方式,讓其他人誤以為電腦很強大,很聰明。 <!-- 其實我小時候也是認為電腦甚麼都做得到@@ --> ## 寫演算法的好習慣及小技巧 無論如何,我認為你都應該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一是如果題目複雜,你可能會想很多種想法,但如果都沒寫下來,會很難判斷可行性。 再者當你詢問其他人的時候,別人不知道你的程式碼的變數意義,也不知道你寫的邏輯,當你一一介紹你的變數意涵時,別人很有可能還是看不懂QQ,所以如果你直接拿出你的想法紙,根據題目意義來敘述,會簡單明瞭許多,這也就是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那要如何寫下自己的想法呢? ### 從下而上(Bottom - UP)設計策略 嘗試把人腦變的單純,不要用人腦習以為常的觀點來思考事情,而是要模擬計算機(computer)處理事情的方法。依據這種思維模式,很自然的會這樣想:「不要一次看到事情的全貌,要把問題切割成一個一個具體的數理步驟,將解決步驟條列式的以數學和邏輯的語言寫出來」。 Bottom – UP程式設計策略的精隨就是:遇到不會解的問題時,就不要嘗試一次全部解決,先找出「解決部分問題」的方法,先做會做的部分,接著再用「相同的方法、相似的程式片段」,依序把剩下的問題用暴力式的方式寫出來。這時候的暴力程式雖然不夠優雅,但確實可以正確的解決問題。 之後,我們就可以引入變數和迴圈…等觀念,用變數取代重複的敘述中「不同的部分」,然後再用迴圈取代重複的敘述中「相同的部分」,來優化暴力程式。 ### 例子 來看一個經典的範例:在螢幕上顯示(印出)九九乘法表。假設我們現在根本不知從哪裡開始著手,沒關係,依照Bottom – UP程式策略的精神,我們先做會做的部分就好,例如寫2 * 2 = 4 ~ 2 * 9 = 18 …,這個總沒有問題吧。所以我們就先寫出: 2 * 2 = 4 2 * 3 = 6 2 * 4 = 8 … … … 2 * 9 = 18 3 * 2 = 6 3 * 3 = 9 3 * 4 = 12 … … … 3 * 9 = 27 注意到了嗎,我們可以把前面的乘數以一個變數取代(例如i),後面的乘數以另一個變數取代(例如 j),所以其實我們的演算法就是計算「i * j」,並讓 i 的值從2 ~ 9做變化,j 的值也是從2 ~ 9做變化。 我們以變數取代「不同的部分」,並且用迴圈取代「相同的部分」,將暴力程式做優化,結果如下: ```cpp= for (int i = 2; i <= 9 ; i++) { for (int j = 2; j <= 9 ; j++) { // 因為要美化,所以用printf(),用法跟python差不多 printf("%1d x %1d = %2d ",j,i,i*j); } cout << '\n'; // 印完一整列之後要換列 } ``` ![](https://i.imgur.com/USWEzUh.png) ### 由上而下(UP - Bottom)設計策略 UP – Bottom程式設計策略有兩個步驟: - 寫出解決問題的「最外層迴圈」敘述,再依序向內逐步寫出迴圈,必要時可以先用中文作為虛擬碼,並以工作變數描述需要被重複執行的工作。 - 逐步將迴圈內的虛擬碼轉換成實際的C語言程式碼,必要時使用「方程式」描述工作變數與迴圈變數之間的關係。 工作變數、迴圈變數(計數器)、或者另一個常聽到的旗標變數(flag),其實也都是一般的變數而已,只是方便做出變數應用情境上的區別,便於我們理解與使用。 這裡我們舉一個「印出圖形」的例子,應用UP – Bottom程式設計策略的精隨。例如要在螢幕上顯示(印出)以下的圖形: ``` * *** ***** ******* ********* ``` 一開始我們不知道如何著手,於是依照UP – Bottom程式設計策略的精神,先想想看如何寫出解決問題的「最外層迴圈」敘述,也就是「印出一列訊息後換列,共印出五列」。這樣的迴圈蠻簡單的,如下: ```cpp= for (int i = 1 ; i <= 5 ; i++) { 第一列印出1個 * 符號; 換列; 第二列印出3個 * 符號; 換列; … … … 第五列印出9個 * 符號; 換列; } ``` 外迴圈和虛擬碼都寫出來了,我們再來想想如何把中文的虛擬碼轉換成C語言。由於每一列印出的 * 號不固定,因此我們以一個整數變數x來代表每列 * 符號的個數,為了便於理解與使用,我們把x特稱為工作變數。 我們把最外層的迴圈變數i,和工作變數x的關係寫出來: ``` i = 1x = 1 * i = 2x = 3 *** i = 3x = 5 ***** i = 4x = 7 ******* i = 5x = 9 ********* 得出x = 2*i–1 ``` 所以我們就可以把剛剛的程式碼寫的更清楚了 ```cpp= for (int i = 1 ; i <= 5 ; i++) { 每一列印出x個(即2*i-1個)星號 (印出後)換行; } ``` 中間的部分很明顯就是用for迴圈來完成,所以程式碼結果為: ```cpp= for (int i = 1; i <= n ; i++) { for (int j = 1 ; j <= 2*i-1 ; j++) { cout << "*"; } cout << '\n'; } ``` ![](https://i.imgur.com/LtPwSSF.png) ### 結合 第三個訣竅就是,整合了前兩種,無論是Bottom – UP或是UP – Bottom兩種方法,只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最後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答案,就算程式碼略有不同也無所謂。所以綜合起來應用,成為第三種訣竅,其步驟是: - 分析問題,會寫多少就先寫多少敘述,不會寫的部分就先用中文虛擬碼表示。 - 用Bottom – UP策略把中文虛擬碼翻譯成C語言,如果程式碼足夠多,或有這個價值,就把它寫成函數的型式。 - 如果仍然有無法一次解決的問題(或子問題),就先「簡化問題」,先從最簡單的狀況開始著手,再修改簡化問題的程式碼,或加以擴充,來解決原始問題。 不過訣竅終究只是訣竅,只是輔助的技巧而已,還是要搭配許多練習和實戰經驗,下苦功去實作過,還要不停吸收新知,不停的精進自己的技巧,才能真正學好演算法。 ## 演算法優劣 常常聽到有人說,這個效率不好! 另外一個效率比較好,那到底怎麼來比較一個演算法的效率呢? ### 目標 - 描述函數在極限中的行為方式。 - 如何表示算法的運行時間。 - 比較函數的“大小”的方法。 - 判斷一個程式(做法)會不會TLE - 透過測資反推所需的演算法效能可以到多少 ### 簡單方程比較 這邊簡單說一些常見的方程,在極限中的行為 非常重要的函數關係!!!! - 指數函數 > 多項式函數 > 對數函數 > 常數函數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Hyy6pDCxA.png) 而當出現多個函數,如果是加法,可以直接取最大的,乘法則不行 例如 $n^2 + 3n + 5$ ~ $n^2$ $2^n + n^2logn$ ~ $2^n$ 有這些估計,就可以帶入題目,或者現實上的 size 進行估計。 如果一個題目的 n 值為 $10^6$,根據OJ上一秒大概跑 $10^8$ 可以推論 $n^2$ 的算法是不行的,而 $nlgn 的算法是可以的$ ### 符號 然而描述一個函數有以下幾種方式 (但通常會直接用 big O 居多) - O-notation (big-o or o) - Ω-notation (big-omega) - Θ-notation - o-notation (little-o) - ω-notation (little-omega) 簡單一點的描述你可以看成 - O ~ <= - Ω ~ >= - Θ ~ = - o ~ < - ω ~ > 所以當我們描述兩個方程 f, g 在趨近極限的狀況 f = O(g) 你就可以大致看成成 f <= g ,以此類推 接下來來進行比較嚴謹的定義 ### O-notation (big-o or o) ☆☆☆☆☆ O-notation(大O符號)描述了函數漸近行為的上限 (upper bound):它表示一個函數的增長速度不會超過某個特定的速率。這個速率是基於最高次項的。 數學上的定義,若 f = O(g),則存在一個常數 c > 0 使得當 N 夠大的時候,對於所有 n >= N,有 f(n) <= c(g(n)) 舉例來說: $5x^2 + 3logx + x + 3$ = O($x^2$) $3e^x + 99x^{99}$ = O($e^x$) $3xlogx + 5x$ = O($3xlogx$) ## 常見演算法分析 ### 迴圈 - O($n$) ```cpp= for (int i = 0 ; i < n ; i++) { // do something } ``` - O($n^2$) ```cpp= for (int i = 0 ; i < n ; i++) { for (int j = 0 ; j < n ; j++) { // do something } } ``` 注意這裡是用 big-O ,所以以下情況也是 $O(n^2)$ ```cpp= for (int i = 0 ; i < n ; i++) { for (int j = i ; j < n ; j++) { // do something } } ``` 這樣是 $\frac{1}{2}(n)(n+1)$ = $O(n^2)$ ### 二分 (logn) ```cpp= int arr[5] = {1,2,3,4,5}; int left = 0, right = 5; int target; cin >> target;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2; if (arr[mid] < target) { left = mid + 1; } else { right = mid; } } cout << "index = " << (left + right)/2; ``` 為什麼二分會是 (logn) 假設區間大小是 n ,二分的時候每次都會讓區間大小縮小一半 第 1 次找: $\frac{n}{2}$ 第 2 次找: $\frac{n}{4}$ $....$ 第 k 次找: $\frac{n}{2^k}$ 當 $\frac{n}{2^k}$ 等於 1 的時候停止搜尋 所以得到 $\frac{n}{2^k} = 1$ $k = log_2n = O(logn)$ ### 遞迴 簡單的可以直接看出來的 (讚!) 複雜遞迴: 可以使用 master theorem 來判斷 太複雜的?? ### 輸入輸出問題 雖然複雜度可以估計,但實際上輸入輸出的時間也是耗費很大,所以為了避免掉這個問題,會使用,但基本上 CPE 不需要用也可以。 ```cpp= ios::snyc_with_stdio(false),cin.tie(0); ``` (畢竟如果卡了輸入輸出,就看不出演算法實際效率了,例如圖論題目,需要大量 node 以及 edge 的時候,通常輸入挺龐大的) ## 常見內建函數 - memset O(N) - sort O(NlogN) - __gcd / gcd (c++17) O(logN) - lower_bound / upper_bound / equal_bound O(logN) - vector insert O(N) !! ## 練習 常見選擇 $O(1)$、$O(n)$、$O(n^2)$、$O(nlogn)$、$O(2^n)$ $....$ ### 第一題 ```cpp= for (int i = 10 ; i < n ; i++) { for(int j = i-100 ; j >= 1000 ; j--) { cout << i << " " << j << endl; } } ``` :::spoiler 解答 $O(n^2)$ ::: ### 第二題 ```cpp= int k; cin >> k; cout << k*(k+1)/2 << endl; ``` :::spoiler 解答 $O(1)$ ::: ### 第三題 ```cpp= int f(n) {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n-1) + f(n-2); } ``` :::spoiler 解答 $O(2^n)$ ::: ### 第四題 ```cpp= // arr size is equal to n for (int i = 1 ; i <= n ; i++) { sort(arr, arr+i); } ``` :::spoiler 解答 $O(n^2logn)$ ::: ### 第五題 ```cpp= for (int i = 1 ; i < n ; i = i * 2) { for (int j = i ; j < n ; j += i) { arr[j] += arr[j-1]; } } ``` :::spoiler 解答 $O(n)$ ::: ### 第六題 ```cpp= // vec size = n // q is the question sort(vec.begin(), vec.end()); while (q--) { int qus; cin >> qus; cout << *upper_bound(vec.begin(), vec.end(), qus); } ``` :::spoiler 解答 $O(nlogn) + O(qlogn)$ need to check q and n which is bigger :::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