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 基礎能力
### 編譯器
推薦使用[線上c++](https://www.onlinegdb.com/online_c++_compiler) 好用不費事,隨時都可用。
或者用vscode,不過環境變數要設定有點麻煩
## 變數的宣告與指派
### 變數宣告:
```cpp=
int a = 1;
long long b = 2;
char c = 'a';
double d = 2.564;
string e = "ABC";
bool ck = 0; //false
```
$常見資料型態:$
1. int:
- 整數型態
- 4Byte 可以存放 -2^31 ~ 2^31-1
- 超過會出現無法預期的結果
2. long long:
- 長整數型態
- 8Byte 可以存放 -2^63 ~ 2^63-1
- 運算速度小於int
- 常常會因為忽略使用它而 WA !!!
3. char:
- 字元型態
- 字元以兩個單冒號括住,像是'a'
- 可以用int型態表示,為ASCII碼,例如'a' = 97
4. double:
- 雙倍精確度浮點數
- double的精度為15~16位
- 會有誤差
5. long double:
- 精度為18~19位
- 同樣有誤差
6. string:
- 字串型態
- 很多個字元串在一起,以雙冒號括住,例如 "I am Hippo"
- 和char[]語法不太一樣,不過string方便很多,競程不使用char[]。
7. bool:
- 布林型態
- 僅表示 1(true) 和 0(false)
- 常用來判斷某些情況是否用過了。
$不常用和注意事項:$
- float因為準確度太低,誤差太大,不適合在寫題目使用。
- 需要一開始就定義變數的型態,才能給值。
- 若宣告時未指派值,變數的值不一定是 0,可能是任何數。
### 指派
在程式語言的世界中 = 這個符號有著不同的意思。
它代表著的,並非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等於,而是指派。
所以,如果我們寫下列的程式碼,意思為 a定義為整數型態,並且給他一個值為3
```cpp=
int a;
a = 3; // a你現在被我指派為3了!!
```
同時,以下的程式碼也是合法的,和我們理解的 = 不同,現實中的相等是用==表示(之後的章節會提到)
```cpp=
int a = 7412;
a = 7413;
a = 7414;
```
### 型態互轉
某些型態是可以互相轉換的,例如
```cpp=
int a = 3;
long long b = 5;
double c = 7.321;
a = c;
b = c;
c = a;
```
不過要注意的是,當浮點數轉為int時候,小數點會全部捨去。
## 基本輸入輸出及標頭檔
### 標頭檔
在程式設計中,特別是在C語言和C++中,標頭檔或包含檔案是一個檔案,通常是原始碼的形式,由編譯器在處理另一個原始檔的時候自動包含進來。一般來說,程式設計師通過編譯器指令將標頭檔包含進其他原始檔的開始(或頭部)。
一個標頭檔一般包含類、子程式、變數和其他識別碼的前置聲明。需要在一個以上原始檔中被聲明的識別碼可以被放在一個標頭檔中,並在需要的地方包含這個標頭檔。
簡單說,它可以提供工具來使用!!
### 常用標頭檔

是不是很多呢,好像打完這些時間就不夠用了。
所以在競程常用一個標頭檔涵蓋了上面這些 <bits/stdc++.h> 請務必記起來!
我們只要打#include<bits/stdc++.h> 就可以了
```cpp =
#include <bits/stdc++.h>
```
### standard
今天程式要寫出像是cout 或是cin等的程式碼時,如果沒有使用using namespace std; 就會讓程式無法成功運作。我們要寫 std::cout, std::cin 這樣很麻煩。
注意是因為寫題目比較方便,在外面還是盡量不要用。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
### 輸入cin
運作
```cpp=
int x;
cin >> x;
```
那如果我輸入123abc,x會存放什麼,答案是123
cin一個整數時,程式會一直讀取直到下一個位置的字元不是數字為止!
### 輸出cout
運作(輸出的東西,不一定要是變數!)
```cpp=
int x;
cin >> x;
cout << " x值為 : " << x << '\n';
```
題目正常,行尾要輸出換行字元’\n’!
$務必注意cin,cout 的箭頭方向$
### main函式
當你要執行一個程式的時候,電腦需要知道你是從哪裡開始的所以我們需要寫一個main
完整程式: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int a = 3 ;
int b ;
cin >> b;
cout << a << " " << b << '\n';
return 0;
}
```
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基本的程式了
## 進階輸入輸出
如果遇到字串 "Happy birthday"
cin >> a 的時候,遇到空白cin會當成你接收結束,所以此時的a值為"Happy",那要怎麼去解決呢?
### getline
這邊介紹新的輸入字串方法,getline,運作原理是讀入直到遇到換行字元('\n')
```c==
string a;
getline(cin,a);
```
但如果是用char[]存放字串,需使用下列方式
```cpp=
char a[105];
cin.getline(a);
```
不過string方便許多,所以之後不會用char[]型式
### 若前面有輸入
假設題目先輸入一個整數,再輸入字串。
直覺上會這樣寫
```cpp=
int n;
string a;
cin >> n;
getline(cin,a);
cout << n << a << '\n';
```
不過此時會發現才剛輸入完一個數字後,程式就輸出結束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cin是讀到不是整數的字元,而getline遇到換行字元就結束了。
所以輸入5的時候 n 讀到 5 ,不過當你按下enter時,換行字元並非整數字元,所以getline就接收到並且結束。
這樣要怎麼解決呢? 簡單的方法就是我們直接讀取兩次,這樣雖然第一次結束了,但是第二次還是會讀進去。
```cpp=
int n;
string a;
cin >> n;
getline(cin,a);
getline(cin,a);
cout << n << a << '\n';
```
但是這樣會影響程式碼的可讀性,這邊提供兩種方法,使用getchar(),或者使用cin.ignore()。
前者是讀入一個字元,所以我們的換行字元就會被getchar()讀取,後者是忽略一個字元。
第一種方法:
```cpp=
int n;
string a;
cin >> n;
getchar();
getline(cin,a);
cout << n << a << '\n';
```
或者
```cpp=
int n;
string a;
cin >> n;
cin.ignore();
getline(cin,a);
cout << n << a << '\n';
```
### cin/cout 加速
速度在程式解題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常常會遇到雖然有些時候,演算法寫的沒什麼問題卻依然TLE(超時)。
而加速的方法有常見的兩種
1. 使用輸入優化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cin.tie(0);
看起來會像這樣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0);
int a;
cin >> a;
cout << a << '\n';
}
```
2. 避免使用endl來換行,取而代之我們使用'\n',因為endl是由'\n'和flush組成,flush會使目前輸出的結果立即顯示,所以速度不高,並且細心的人可以注意到,這篇講義並不會使用endl;
若只使用第一點,不使用第二點,則在輸出時仍然會因為flush過慢拖累整體執行效率。
若只使用第二點,雖然輸出時不會 flush,但 cin 時預設也會 flush,因此依然很慢。
請注意,如果要debug,可以把優化那行先註掉,因為優化完輸出會在程式結束的時候才輸出,有些情況下不會立即顯示,很難debug。
## 四則運算
### 常用
1. $+$ 加法
2. $-$ 減法
3. $*$ 乘法
4. $/$ 除法
5. % 取餘數
注意:在進行很大的數字相加/相乘時務必注意,若於運算中之任何時刻超過int可表示的範圍,即使最終答案在int範圍,也會導致overflow而使答案錯誤
例子 輸入兩整數,輸出+ - * / % 的結果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void){
int a ,b;
cin >> a >> b;
cout << "加法:" << a + b << '\n';
cout << "減法:" << a - b << '\n';
cout << "乘法:" << a * b << '\n';
cout << "除法:" << a / b << '\n';
cout << "取餘:" << a % b << '\n';
}
```
### 運算後指派
在運算後指派如果只有一個的話,有方便的寫法
```cpp=
a += 5; // a = a + 5
b -= 2; // b = b - 2
c *= 3; // c = c * 3
d /= 4; // d = d / 4
a += b; // a = a + b
```
有些情況不適用如
```cpp=
a = (a + 3) * 8 + b;
```
針對 a = a + 1 , a = a - 1 ,有下列寫法
```cpp=
a++; // a = a + 1
a--; // a = a - 1
```
## 條件判斷與基礎邏輯
### 條件判斷
格式:
```cpp=
if (條件) {
做事情;
}else if(條件){
做事情;
}else if(條件){//可以做很多次else if
做事情;
}else{
做事情;
}
```
沒有很難,直接上程式碼比較好理解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main(void){
int a, b;
cin >> a >> b;
if(a > b){
cout << "a比較大" << '\n';
}else if(a < b){
cout << "b比較大" << '\n';
}else{
cout << "ab一樣大" << '\n';
}
}
```
### 注意事項
特別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 條件由小括弧包含住
2. 滿足條件後要做的事情由大括號包含住
3. 若滿足條件後要做的事情只有一句(以分號為界),可不包大括弧
4. if 可單獨存在,也就是說,就算沒有後面的 else if 跟 else ,也是合語法的
5. if 可多層套疊
### 基礎邏輯
| 基礎邏輯 | 意思 | 例子 |
| -------- | -------- | -------- |
| > | 大於 | a > 3 |
| < | 小於 | a < 3 |
| == | 等於 | a == 3 |
| != | 不大於 | a != 3 |
| >= | 大於等於 | a >= 3 |
| <= | 小於等於 | a <= 3 |
| && | 且 | a > 3 && a != 5 |
| \|\| | 或 | a > 3 \|\| a == 0 |
| ! | 否 | !(a>3) |
### 注意事項
1. 特別注意 並沒有 3 < a < 5 這種寫法,需要用 3 < a && a < 5 才行,危險的地方是,這個程式碼並不會導致編譯錯誤
2. 多個判斷有前後順序,由前往後,在陣列中很常用來判斷邊界問題。
3. 記住!! 等於是 == 而且寫成a=3編譯也不會出錯,然後debug半天才看到,會很想罵髒話!
### 三元運算子
什麼是三元運算子(ternary operator),簡單說它是 if … else … 的精簡版,
語法如下:
```cpp=
條件式 ? 條件式為true時執行的陳述句 : 條件式為false時執行的陳述句
```
上面語法看不懂也沒關係,馬上直接看例子吧!
一般寫 if … else … 的例子如下:
```cpp=
int ret, a = 10, b = 11;
bool flag = true;
if (flag)
ret = a;
else
ret = b;
```
等價於
```cpp=
int ret, a = 10, b = 11;
bool flag = true;
ret = flag ? a : b; //這裡的flag就是判斷式,例如 ret = 7 == 10 ? a : b
```
## 進階運算
### 浮點數誤差
因為電腦是離散的結構,所以在使用double進行加加減減多少會產生一些誤差。
此時我們就不以==來判斷是否相等,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只需判斷他們之間差的絕對值是否小於特定值,我們稱這個值為epsilon,是不是很像極限的概念!!
另外,在程式中可以使用1e5,1e6...這種用法,簡單說就是10的X次方,所以我們在定義epsilon可以不用定義的那麼長,例如double eps = 0.0000001;
```cpp=
double a, b;
double eps = 1e-9;
cin >> a >> b >> c;
if(a > b && a-b < eps) cout << "Equal" << '\n';
else if(a < b && b-a < eps) cout << "Equal" << '\n';
else cout << "not Equal" << '\n';
```
### 字元運算
在提到char字元的時候,有說到每個字元會對應到一個[ASCII碼 - 詳情點進去看](http://kevin.hwai.edu.tw/~kevin/material/JAVA/Sample2016/ASCII.htm)
所以字元在進行運算的時候,會將其視為ASCII碼! 例如 'a'+10 其實就是 97+10 對應過去的字元也就是'k';
請注意 A’~’Z’以及’a’~’z’以及’0’~’9’,在ASCII table的位置是連續的,但這三者之間並非連續的,'A' 是 65 , 'a' 是 97 , '0' 是48
知道這個之後可以做什麼呢? 舉個簡單例子
### <大寫轉小寫>
```cpp=
char c;
cin >> c;
c += 'a' - 'A'; // c = c + ('a' - 'A');
cout << c;
```
因為'a' 和 'A' 差距是 97-65 = 32 ;
我們只要大寫字母 + 差距 就會是小寫, 反之就減回去。
### 字元比較
字元的比較以ASCII碼來比。 例如 'a' > 'A' , 'A' > '0'
也可以拿來判斷位元是否在裡面,像是判斷字元是不是小寫
```cpp=
char c;
cin >> c;
if(c >= 'a' && c <= 'z') cout << "c是小寫" << '\n';
else cout << "C不是小寫" << '\n';
```
### 位元運算 (較難,比較特殊情況才會用到)
在電腦中,數值以二進位 0 和 1 儲存,並且有以下幾種位元運算
| 位元符號 | 意思 | 例如(下列以二進位表示) |
|:--------:|:--------------------------------- |:----------------------:|
| & | 且(and),同1為1,其餘為0 | 100 & 101 = 100 |
| \| | 或(or),其1為1,其餘為0 | 100 \| 101 = 101 |
| ^ | 互斥(xor),其1為1,同1為0,同0為0 | 100 ^ 101 = 001 |
| ~ | 非(not),把1換0,把0換1 | ~ 100 = 011 |
| << | 左移(將一個變數向左移動並且補0) | 101 << 1 = 1010 |
| >> | 右移(將一個變數向右移動並且捨去) | 101 >> 1 = 10 |
注意 互斥^ 不要把它當作次方!C++並沒有次方的運算子! 而<< >> 和cin cout那個沒有關係
有趣的是,大寫和小寫只差32,剛好是$2^5$,所以上述的大寫轉小寫可以這樣寫
### <大小轉小寫>
```cpp=
char c;
cin >> c;
c = c | 32;
cout << c << '\n';
```
可以發現使用or,可以直接讓大寫+32,那如果利用xor的性質,是不是就剛好可以讓大小轉小寫,小寫轉大寫了呢!
```cpp=
char c;
cin >> c;
c = c ^ 32;
cout << c << '\n';
```
### 乘$2^n$ 除$2^n$
利用二進位的特性,假設二進位數字1010 乘2的時候,會變成10100,是不是就剛好向左移動了一位。
反之就是除法,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寫
```cpp=
int a;
cin >> a;
cout << "a * 2 = " << (a << 1) << '\n';
cout << "a / 2 = " << (a >> 1) << '\n';
```
請注意,因為cout cin的箭頭和左移右移一樣,所以需要括起來,以免出錯。
### 是否為奇數
我們在判斷一個數字是否為奇數很顯然會這樣寫
```cpp=
int a = 5;
if (a % 2 == 1) cout << "是奇數" << '\n';
else cout << "不是奇數" << '\n';
```
我們可以利用 true 為 1, false 為 0 的特性,搭配&且(and)。如果是奇數的話2進位的最右端一定是1,所以&1的結果就會是 1 (true)
```cpp=
int a = 5;
if (a&1) cout << "是奇數" << '\n';
else cout << "不是奇數" << '\n';
```
這樣有什麼好處? 感覺變得好難理解 ? 理由是使用後者的話可以加速約600%的效率 有興趣可以看這篇[利用位元運算加速運算效率](http://chuiwenchiu.wordpress.com/2007/05/11/as3)
## 陣列
如果要儲存5個變數,我們可能會這樣做
```cpp=
int a, b, c, d, e;
```
但如果100、1000個變數那怎麼辦呢?
### 宣告
使用陣列,可以使用儲存大量資料,語法如下。 注意,程式是從0開始,0~初始大小-1。
```cpp=
int a[15]; //a[0]~a[14] 共15個
char b[150]; //b[0]~b[149] 共150個
double c[200]; //c[0]~c[199] 共200個
string str[1500]; //str[0]~str[1499] 共1500個
```
也可以在宣告時候給值
```cpp=
int arr[4] = {1,5,3,4};
```
另外,可以不用指派每一個元素的值,只指派前幾個,不足者會自動補 0
常常用來全部初始為 0 。
注意:
- 若全部未指定值,則陣列中每個元素的值可能是任何值!
- 陣列宣告過後,不可改變大小或重新宣告。
- 程式語言的世界編號由0開始,所以設定大小為n,可用空間為0~n-1
### 取值和修改
如果我們想輸出陣列中位於 3 號的元素的值,這樣寫:
```cpp=
cout << arr[3] << '\n';
```
陣列中的元素就像一般元素一樣,可以加減乘除,可以任意指派值,直接把它當成平常的變數就好:
```cpp=
arr[1] += 15;
arr[2] = 5;
arr[3] = arr[1] + arr[2];
cout << arr[0] << arr[1] << arr[2] << '\n';
```
### RE錯誤 (記憶體區段錯誤)
當陣列取值超過範圍大小,就會跑出RE錯誤,像是剛剛提到
```cpp=
int a[5] = {1,2,3,4,5};
cout << a[5] << '\n'; // Wrong!!!
```
這樣就會跑出RE錯誤,因為大小是5,但是是從0~4,所以arr[5]並沒有定義。
或者arr[-1]也是錯的,從零開始並沒有-1往下。
注意: 很常會因為邊際而導致RE錯誤,像是剛剛提到的arr[5],也很常遇到沒看好題目給定的範圍,所以錯誤。
### 多維陣列
陣列是可以有多個維度的,例如:
```cpp=
int arr[13][14][15] = {0}; // 設0,
cin >> arr[2][5][6];
cout << arr[2][5][6] << '\n';
```
用一張圖來看,假設我們 int maze[3][4],存放的記憶體會長這樣;

同時也可以這樣定義
```cpp=
int arr[2][3] ={{1,2,3},{4,5,6}};
```
當然我們也不是可以存放無限多的陣列,要注意,在區域變數中乘起來最大約$10^5$~$10^6$,在全域變數中乘起來不可以超過大小限制約$10^8$。
本篇最後會介紹區域變數和全域變數。
## 迴圈
當我們需要重複做同一件事很多次,總不能一個一個全部寫出來,如果要重複1000千次,那是不是程式碼就要幾千行,影響了可讀性,所以便會使用迴圈,而迴圈有下列的用法。
### for
最常用的迴圈,語法如下:
```cpp=
for (int i = 0 ; i < 100 ; i++){
cout << i << '\n' ; // do things
}
```
for迴圈有四件事要做
1. 在第一個在分號前,代表程式執行到迴圈時,第一件會做的事情,像是我宣告了一個 i = 0
2. 在第二個分號前,代表程式進行的條件,如果不滿足,便會離開這個迴圈,像是範例中,只要 i < 100 就會繼續。
3. 執行for迴圈內文,像是我輸出 i 的值
4. 在第二個分號後,代表每次執行迴圈一次後,程式會做的事,像是我讓i的值+1
### <補充> string 基本操作(講STL會詳細一點)
和其他一樣基本輸入輸出
```cpp=
string a, b = "I am Hippo";
cin >> a;
cout << a << b << '\n';
```
字串長度判斷 : 變數名稱.length()
```cpp=
string a;
cin >> a;
cout << a << "長度=" << a.length() << '\n';
```
### string 使用 for迴圈遍歷
在處理字串的時候很長需要一個一個字元來判斷,此時就會用到 length(),舉個簡單例子。
```cpp=
string a;
cin >> a;
for (int i = 0 ; i < a.length() ; i++) {
if (a[i] >= '0' && a[i] <= '9') cout << "number" << '\n';
else if (a[i] >= 'a' && a[i] <= 'z') cout << "小寫" << '\n';
else if (a[i] >= 'A' && a[i] <= 'Z') cout << "大寫" << '\n';
else cout << "其他" << '\n';
}
```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string在陣列上也是從0開始到length()-1,所以for迴圈那邊不能寫<=,會出錯
### while
有時候我們的迴圈不需要用到變數,像是
```cpp=
int n = 0;
for( ; n < 10 ; ){
int x;
cin >> x;
n += x;
}
```
我們只需要在意n是否小於10這樣寫for迴圈就不好看,所以while就出現了!。
用法如下:
```cpp=
while(n < 10){
int x;
cin >> x;
n += x;
}
```
只保留了for迴圈中,是否判斷的部分,這就是while
### break
break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用來跳出迴圈。
直接用例子來看。假設我們要找出哪個數字的三次方為438976
此時我們不知道哪個數字,所以我們可以慢慢加上去,一一判斷是不是答案
```cpp=
int x = 1;
while(true){
if (x*x*x == 438976) break;
x+=1;
}
cout << x << '\n';
```
當然這只是個簡單例子,也可以直接在while()判斷式寫x*x*x!=438976就好了。
### continue
continue用於跳過某種情況,但是迴圈會繼續執行。
假設今天題目要求輸出1~1000之中,不是偶數的數字,那我們可以這樣寫
```cpp=
for (int i = 1 ; i < 1000 ; i++){
if (i % 2 == 0) continue;
else cout << i << '\n';
}
```
當然我們也可以這樣寫
```cpp=
for (int i = 1 ; i < 1000 ; i+=2){
cout << i << '\n';
}
```
## 迴圈特殊應用
### while ( cin >> n )
有些題目會要求多筆測資的輸入,有些題目會先輸入一個整數代表幾筆,但有些卻不告知,這時候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利用 cin 函數會回傳true false的特性。
```cpp=
int n;
while(cin >> n){
cout << n << '\n';
}
```
cin 回傳true false的條件為,不符合 n 的值。像是整數卻輸入字元就會回傳false.
### do while
有些情況下,我們無論如何要先做一次再來判斷,這時候就可以用do while來寫,像是
```cpp=
int k;
cin >> k;
do{
cout << k << '\n';
k *= 2;
}while(k < 500);
```
如果輸入2 輸出:

如果輸出600 輸出:

也就是說,不論第一個數字是什麼,都會先輸出。
### while(t\-\-)
剛提到,有些多筆測資的題目會先輸入一個整數,代表幾筆測資,所以我們可能會這樣寫
```cpp=
int n;
cin >> n;
for (int i = 0 ; i < n ; i++) {
// do things
}
```
但我們也可以利用 true的值是1,false的值是0來寫,所以可以寫成
```cpp=
int n;
cin >> n;
while(n--){
//dothing
}
```
每做一次n就會減1,直到為0就會跳出迴圈
### 多層迴圈
簡單明瞭,所以直接舉個例子,假設我們要輸出box裡面全部的東西,我們就可以這樣寫
```cpp=
int box[2][3] = {{1,2,3},{4,5,6}};
for (int i = 0 ; i < 2 ; i++){
for (int j = 0 ; j < 3 ; j++){
cout << box[i][j] << " ";
}
cout << '\n';
}
```
輸出

### 注意事項(重要)
停不下來 : 執行時候,發現怎麼停不下來。一定是有地方寫錯了,且高機率是判斷式子
例如
```cpp=
for(int i = 0 ; i < 5 ; i--)
```
因為i只會變小,所以就會一直執行下去。
☆ 或者前面提到的,把 == 寫成 = ,這樣程式也不會結束。
## 函式
### 函式是什麼
什麼是函式,函式的英文是function,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塊有特定功能的程式,它不會被寫在main裡面,因為main本身也是個函式。
我們直接來看個例子
```cpp=
void say_hello(){
cout << "Hello~" << '\n';
}
```
在上面的程式中,我們宣告了一個名為say_hello 的函式。
前面的void代表並沒有要回傳什麼東西(後續會提到)。
後面的括號內是來裝參數的,不過這個例子沒有參數。 大括號底下的內容,就是要做的事情。
簡單來說,這個函式就只印 Hello~ 的功能
所以我們可以main()呼叫這個函式
```cpp=
void say_hello(){
cout << "Hello~" << '\n';
}
int main(void){
say_hello();
say_hello();
}
```
此時我們會稱main是"主函式" , say_hello為"副函式"。
### 函式的小誇號
上面提到,函式的小誇號是用來裝參數的,可以看下列例子(可以好幾個參數,也可以不要就像上面一樣只有誇號)
```cpp=
void sum(int x ,int y){
cout << x + y << '\n';
}
int main(void){
int a , b;
cin >> a >> b;
sum(a,b);
}
```
在定義sum的時候,用了兩個int參數x,y,代表這個函數宣告時,需放進兩個int值。
所以主函式要呼叫sum的時候,放進了ab,此時sum的xy就接收到了ab的值,並做下列的運算印出。
注意:更改xy的值並不會改動ab的值,這在後面講全域變數的時候會提到。
### 函式的型態與回傳值
在上述例子中,我們最前面寫的都是void
他的意思為並不需要回傳什麼。我們也可以透過上述例子知道他就只是單純印出一些東西而已。
接下來若我們要讓函式回傳一個值,我們就要依照回傳答案的型態定義。
舉個例子,寫個函式讓傳入的值+10後傳回。 此時知道要回傳值為整數,所以用int命名
```cpp=
int add10(int x){
return x+10;
}
int main(void){
int s;
cin >> s;
s = add10(s);
cout << s << '\n';
}
```
傳入一個值後,我們定義int的function,所以需要用return一個同樣為int的值。
所以回傳的是x+10。
注意: 定義什麼樣形態的函式,只能回傳同樣型態的值才行!!
### 函式的定義問題
我們把上面的例子程式碼順序改一下
```cpp=
int main(void){
int s;
cin >> s;
s = add10(s);
cout << s << '\n';
}
int add10(int x){
return x+10;
}
```
此時會發生以下問題

這是怎麼了? 理由是main函式執行的時候,抓不到add10,就像我們在定義變數一樣,必須要先定義才能使用,那又為什麼上上面的例子卻可以用呢?
理由是,add10宣告在main之前,所以main抓的到函式。 那要怎麼解決呢? 一是宣告在前面,第二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宣告函式。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dd10(int x);
int main(void){
int s;
cin >> s;
s = add10(s);
cout << s << '\n';
}
int add10(int x){
return x+10;
}
```
注意:宣告函式的時候,內容不需要寫,只需要定義名稱跟變數。
### 函式的呼叫
前面的範例都是在main主函式裡面呼叫函式,其實函式也可以呼叫函式哦
舉個例子,想要判斷是否會被當。
```cpp=
void IPass(){
cout<<"PASS";
}
void IFail(){
cout<<"FAIL";
}
void sayResult(int score){
if(score>=60){
IPass();
}
else{
IFail();
}
}
int main(){
int score;
cin >> score;
sayResult(score);
}
```
可以看到我們在sayResult函式裡面呼叫了IPass()跟IFail()
當然了,自己也可以呼叫自己,像是
```cpp=
void say_hello()
{
cout<<"Hello~"<<'\n';
say_hello();
}
```
雖然有點不直覺,不過這可以做到很多神奇的事情,就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遞迴"
## 遞迴
以剛剛的例子來看
```cpp=
void say_hello(){
cout << "Hello~" << '\n';
say_hello();
}
```
這個函式在印出Hello~ 之後,會在呼叫自己,自己又會印出Hello~在呼叫自己。
就很像一個說哈囉的夢,在夢中說完哈囉會躺在床上在做一個一模一樣的夢,在夢中夢說哈囉,然後在夢中夢躺床坐夢中夢中夢.....
這樣不就不會醒來了嗎? 對 , 如果執行的話會變成永遠的循環,直到當掉為止。
### 注意
- 所以在使用遞迴函式的時候,需要注意:
- 必須有結束條件,或是在某些條件下才呼叫自己,這樣才有醒來的機會。
### 經典問題:費波那契數列
費波那契定義如下
1. 第0項 = 0
2. 第1項 = 1
3. 其他項 = 前兩項相加
所以我們可以照定義寫出
```cpp=
int f(int n){
if (n == 0) return 0;
else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n-1) + f(n-2);
}
```
在主函式就可以呼叫了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int n){
if (n == 0) return 0;
else if (n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n-1) + f(n-2);
}
int main(void) {
int n;
cin >> n;
cout << f(n) << '\n';
}
```
遞迴是個很神奇的東西,不知道要怎麼知道f(5),但只需要知道f(4) f(3)的值,而這兩個也無法憑空生出來,所以在繼續呼叫下去值到條件到達,很多時候寫出來自己很難想像是怎麼寫出來的。
像是練習題的河內塔,用遞迴寫只需要短短幾行,超級神奇的。
### 因此遞迴有個名言 "遞迴只應天上有,凡人應當用迴圈"
## 區域、全域變數、靜態變數
### 區域變數
區域變數:又叫自動變數(Automatic Variable)
生命週期與生存空間:起始於變數宣告,結束於宣告敘述所在的區塊的大右括號。
同一區塊內不可宣告同名的區域變數
在生命週期內會佔用記憶體
缺點:記憶體會被分配在 stack 區段,而這塊區域一般來說並不夠大,因此只要陣列太大,就會立刻 stack overflow。
舉一些例子,
在 func 裡面的 abc 是屬於 func 裡的區域變數,只要出去這個 func 就結束了生命週期
在 main 裡面的 ab 是屬於 main 的區域變數,而 for 迴圈裡面的 i x ,是屬於那個迴圈的區域變數,同樣出去之後就結束了生命週期。
(不能去抓其他地方的區域變數)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unc(int a, int b) {
int c = 5;
return c*(a+b); // abc都屬於func的區域變數 (和main的abc不衝突)
};
int main(void){
int a, b; //屬於main函式的區域變數
cin >> a >> b;
cout << func(a,b) << '\n';
for (int i = 0 ; i < 3 ; i++) {
int x; //出了for迴圈之後,x就結束了
cin >> x;
cout << x << '\n';
}
}
```
### 全域變數
宣告在所有區塊和類別之外的變數
不可宣告同名的全域變數
若沒有給定初始值,會自動給0
生命週期:在程式執行到程式結束期間都會暫用記憶體
生存空間:從宣告後的任意程式碼區塊都可存取
好處是,相較於區域變數不會被配置到 stack 區,他陣列大小可以取比較大,對於競程來說常常會需要大陣列。
舉個簡單例子
```cpp=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rr[10000000]; //全域變數,所以沒有給定初始值會自動給0
int main(void){
int str[100000]; //這邊是區域變數,沒有給定初始值就不會有
}
```
題外話:雖然在競賽中會因為需要大陣列而用到全域,不過不加上const的全域變數是不好的,會使得程式的維護性降低。
### 靜態變數(競程幾乎不會用到)
以關鍵字static修飾的變數
```cpp=
static int num = 0;
```
不可宣告同名的靜態變數
若沒有給定初始值,會自動給0
生命週期:在程式執行到程式結束期間都會暫用記憶體
生存空間:任意程式碼區塊皆可存取
詳細用法可以參考[static的5種用法](https://shengyu7697.github.io/cpp-static/)
###### tags: `演算法`
{%hackmd aPqG0f7uS3CSdeXvHSYQK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