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hing Phone 3a 系列評測:性能、攝影與設計的全面升級?

前言
---
在尚未推出 Nothing Phone 數字系列的旗艦級手機產品之前,Nothing Tech 再度以中階手機的 A 系列,於手機這個水深火熱的市場,加入了一場有趣的戰鬥。
Nothing Tech 這次一口氣推出了兩款新的中階手機,分別是 Nothing Phone (3a) 以及 Nothing Phone (3a) Pro。
雖然在 Nothing Phone 最具代表性的 Glyph Light 上,仍舊採用與 Nothing Phone (2a) 十分相似的 3 段式的燈條,但對於整體 A 系列的風格,還是有維持相對應的家族式造型。
> 還沒看過 Nothing Phone (1)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 [從 Android 系統開發者的角度評價 Nothing Phone(1)](https://hackmd.io/@EdwardWu/Spacewar_review)
>
> 還沒看過 Nothing Phone (2a)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 [不同以往的 Nothing Phone:睽違已久的 Mediatek](https://hackmd.io/@EdwardWu/Pacman_review)
>
> 還沒看過 Nothing Ear / Ear (a)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 [Nothing Ear / Ear (a) 實際體驗:Nothing Ear (2) 使用者親自分享](https://hackmd.io/@EdwardWu/NothingEar_review)
>
> 還沒看過 CMF By Nothing Phone 1 的上手體驗文章看這邊
> -> [流著 Nothing OS 血液的平價版 Nothing Phone:CMF By Nothing Phone 1](https://hackmd.io/@EdwardWu/Tetris_CMFBuds_review)
Nothing Phone (3a) & (3a) Pro
---
### 硬體規格
以下簡單用表格列出此次 Nothing Phone (3a) 以及 (3a) Pro 的一些規格參數
[Nothing Phone (3a)參考來源](https://www.gsmarena.com/nothing_phone_(3a)-13672.php)
[Nothing Phone (3a) Pro 參考來源](https://www.gsmarena.com/nothing_phone_(3a)_pro-13649.php)
| 硬體 | Nothing Phone 3a | Nothing Phone (3a) Pro |
|-------------------------|--------------------------------------------------------------------------------------------------------------------------------------|----------------------------------------------------------------------------------------------------------------------------------------------|
| **晶片組** | Qualcomm SM7635 Snapdragon 7s Gen 3 (4 nm) | Qualcomm SM7635 Snapdragon 7s Gen 3 (4 nm) |
| **中央處理器 (CPU)** | 八核心(1x2.5 GHz Cortex-A720 & 3x2.4 GHz Cortex-A720 & 4x1.8 GHz Cortex-A520) | 八核心(1x2.5 GHz Cortex-A720 & 3x2.4 GHz Cortex-A720 & 4x1.8 GHz Cortex-A520) |
| **圖形處理器 (GPU)** | Adreno 710(940 MHz) | Adreno 710(940 MHz) |
| **記憶體** | 8GB / 12GB | 8GB / 12GB |
| **出廠 Android 版本** | Android 15,Nothing OS 3.1(可獲得最多 3 次主要大版本升級) | Android 15,Nothing OS 3.1(可獲得最多 3 次主要大版本升級) |
| **內部儲存空間** | 128GB / 256GB | 128GB / 256GB |
| **SIM 卡** | 雙卡(Nano-SIM + Nano-SIM) | 雙卡(Nano-SIM + eSIM;採用 3 選 2 設計) |
| **電池** | 5000 mAh 鋰聚合物電池(不可拆卸);支援 50W 有線快充 | 5000 mAh 鋰聚合物電池(不可拆卸);支援 50W 有線快充 |
| **尺寸** | 163.5 x 77.5 x 8.4 毫米 | 163.5 x 77.5 x 8.4 毫米 |
| **顯示螢幕** | 6.77 吋 AMOLED,解析度 1080 x 2392 像素,120Hz,HDR10+,Panda Glass | 6.77 吋 AMOLED,解析度 1080 x 2392 像素,120Hz,HDR10+,Panda Glass |
| **後置相機** | 三鏡頭組合:<br>• 50 MP, f/1.9, 24mm (wide), 1/1.57", 1.0µm, PDAF, OIS<br>• 50 MP, f/2.0, 50mm (telephoto), 1/2.74", 0.64µm, PDAF (25cm - ∞), 2x optical zoom<br>• 8 MP, f/2.2, 15mm, 120˚ (ultrawide), 1/4.0", 1.12µm | 三鏡頭組合:<br>• 50 MP, f/1.9, 24mm (wide), 1/1.56", 1.0µm, dual pixel PDAF, OIS<br>• 50 MP, f/2.6, 70mm (periscope telephoto) (15cm - ∞), 1/1.95", 0.8µm, PDAF, OIS, 3x optical zoom<br>• 8 MP, f/2.2, 15mm, 120˚ (ultrawide), 1/4.0", 1.12µm |
| **前置相機** | 32 MP, f/2.2, 22mm (wide), 1/3.44" <br> 1080p@30fps | 50 MP, f/2.2, 24mm (wide), 1/2.76" <br> 4K@30fps, 1080p@30fps |
| **感測器** | 螢幕下光學指紋感應器、加速度感應器、陀螺儀、近距離感應器、羅盤 | 螢幕下光學指紋感應器、加速度感應器、陀螺儀、近距離感應器、羅盤 |
Nothing Phone (3a) 是這次台灣市場唯一有上市的機型,Pro 版雖然很可惜沒能在台灣上市,但鄰近的其他國家市場也都有上市發表。
這次的 Nothing Phone (3a) 除了保留與 2a 相同的 Glyph Light 造型,其餘都有相當大的改進,包含從兩顆後鏡頭升級到三顆後鏡頭,下方的地鐵路網圖造型也有所改變之外,更大改進則的是換上了 Qualcomm Snapdragon 7s Gen 3。我一直都是 Qualcomm Snapdragon 的忠實粉絲,很高興這次能在 Nothing Phone 3 Family 上看到全是採用高通 SOC 的產品。
這次 Nothing Phone 3a 總共推出 3 個顏色,分別是白色、黑色、藍色,不過藍色暫時沒有在台灣販售的計畫。
而我這次取得的 Nothing Phone 3a 為白色版本,3a Pro 是灰色的版本。3a 鏡頭擺放方式為橫式置中排列,3a Pro 則是採用 L 字形不對稱式排列,周邊以 Glyph Light 點綴。

▲ Take By Nothing Phone (2)
Nothing OS
---
在我拿到手機之後,總共更新了兩次系統。分別是從 (Asteroids_V3.1-250112-1904 -> Asteroids-V3.1-250217-2235) 以及 (Asteroids_V3.1-250217-2235 -> Asteroids-V3.1-250302-1856)
|  |  |  |
| ------------------------------------ | ------------------------------------ | ------------------------------------ |
這次 Nothing Phone (3a) & (3a) Pro 採用的是比目前在售的機型還要更新的 Nothing OS 3.1。而我也發現,兩台機型所使用的系統韌體是同樣的,也就是說兩台機型代號其實是相同的,因此在許多地方會有非常接近的表現,不論是相機的 HDR 演算法或是遊戲效能體驗,可說是雙生機種。
這次將 SOC 從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升級至 Qualcomm Snapdragon 7s Gen 3 除了在效能上有很大的提升之外,也在其他方面皆有所提升(如:Camera ISP, GPU, 藍芽協議),且在行動網路方面肯定會比搭載聯發科天璣 7200 Pro 的 Nothing Phone (2a) 還要穩定以及高效,畢竟 Qualcomm 一直以來都號稱在 modem 方面有很卓越的效能表現,也一直是高通的強項。
#### MTK & Qualcomm 的小插曲
這邊可以插播一個我前陣子在 Nothing Phone (2a) 以及 CMF By Nothing Phone 1 的機型上測試出的一個功能缺陷。
我將手邊的香港 3hk 門號 SIM 卡,插在這兩台搭載 MTK SOC 的機型上做使用,且人在台灣,根據現在台灣的 3G 關閉情形,理論上我應該要可以觸發 Network Roaming + VoLTE Roaming 才可以完全正常使用,但實際測試結果為,僅能觸發 Network Roaming,並沒有辦法達成 VoLTE Roaming,這表示我無法在異地他鄉,進行電話撥號。
透過與 Nothing Taiwan 的工程師深入詢問之後,得知原因竟來自 MTK 提供的 BSP,預設並未提供啟用 VoLTE / VoNR 的漫遊選項。這也因此讓我又對 Snapdragon 的 SOC 多了幾分好感。
一如既往,Nothing OS 已經在大家的心目中留下相當原生輕量的深刻印象,採取原生 Android 的風格。在保留原生系統的乾淨清爽的架構之上,再逐步加入多數使用者覺得好用、實用的功能。
實際性能表現我也一並在這次上手體驗當中,做了一些效能測試。
### 效能測試
- 以下跑分全部都是在室溫下,且沒有把跑分軟體加入遊戲模式當中,所有設定都是預設值
#### Nothing Phone (3a)
|  |  |
| ------------------------------------ | ------------------------------------ |
▲ GeekBench 6 連續 4 次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 Nothing Phone (3a) Pro
|  |  |
| ------------------------------------ | ------------------------------------ |
▲ GeekBench 6 連續 4 次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以下是對照組,有 Nothing Phone (2a) 以及 Nothing Phone (2)
#### Nothing Phone (2a)
|  |  |
| ------------------------------------ | ------------------------------------ |
▲ GeekBench 6 連續 4 次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 Nothing Phone (2)
|  |  |
| ------------------------------------ | ------------------------------------ |
▲ GeekBench 6 連續 4 次的測試結果(左圖)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 輪壓力測試結果(右圖)
而我這邊也幫各位做成圖表,可以更能判斷出效能高低。
可以從跑分結果得知,3a 與 3a Pro 畢竟是雙生機種,跑分只有些微差距。
也可以明顯看出 3a 整體比 2a 的效能跑分贏出不少。


Essential Space
---
Essential Space 是這次 Nothing Phone (3a) 主打的新功能,Carl Pei 曾在 [Introducing Phone (3a) Series | Nothing TV](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zbGaSnIUE) 發表會影片當中提到,現代人經常在各種社群平台流轉,也經常會有些許天馬行空的想法,但總是沒有辦法將所有感興趣的內容(貼文、筆記、文章、圖片...等)集中在同一個區塊。或許每個 APP 都有各自的儲存功能,但現今的社群平台實在太多,即便使用螢幕截圖,經常是一陣子就遺忘了。因此,Nothing Tech 在這次的 3a 家族當中為手機加上了 Essential Space 用來把所有天馬行空的想法蒐集到一起,透過按下電源鍵下方的 Essential Key 觸發錄音筆記或是自己輸入內容的備忘錄,有效的把資訊整合,甚至可以做到 To-Do List 的模式,也可以轉儲會議內容,對於許多場景都很方便。
以下使用幾張截圖,展示 Essential Space 的功能。
|  |  |
| ------------------------------------ | ------------------------------------ |
|  |  |
不過,根據外媒的深入體驗,現在 Essential Space 對於混和語言輸入,還是有些困難,如果一下混和中文加上英文,亦或者是具有特殊口音的英文,經常會有辨識錯誤的問題。
也期待未來可以持續改進語言的支援度,期許未來可以在亞洲地區更為流行。甚至現今有不少台灣開發者自發性的加入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的語音錄製工作,這些也都是開源的資料庫,希望未來有機會可能可以被整合進去。
Nothing Camera 相機
---
上次我進行 Nothing Phone (2a) 時,將場景著重於室內與美食,本次的測試將會主要測試戶外的樣張,由於這次 Nothing Phone (3a) 搭載的是 Snapdragon 7s Gen 3,也因此可以採用 Snapdragon 提供的 ISP,進一步提升 AI 對於拍照的演算法,也支援許多相機的畫風,甚至可以透過分享的方式,將自訂過的畫風讓其他 Nothing Phone (3a) 的使用者也享受到其他人製作的風格模板。
3a 系列在這次將相機系統進行了全面的升級。3a 新增加了長焦鏡頭,採用 Samsung 50MP 畫素的 JN5;3a Pro 則是主相機/廣角改為採用 Samsung 50MP 畫素的 GNJ,也額外搭載了一顆 50MP 的 Sony IMX882 做為潛望式鏡頭,可以做到最高 60x 的放大倍率。
以下我會分享一些我於 3 月初,在中壢的中原文創園區所拍攝的一些照片樣張。
沒有額外備註的照片皆是 HDR 自動,原圖直出
▼ 由 Nothing Phone (3a) 拍攝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下是對照組 30x 以及原始 1x 的距離差異。
- 即使原本就有支援 OIS,但由於傳感器的特性,放大倍率越大,輕微的抖動就越明顯,因此還是不建議放到這麼大來做拍攝,除非有額外使用三軸穩定器。

▼ 由 Nothing Phone (3a) Pro 拍攝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後一張是採用微距模式拍攝(微距模式是使用潛望鏡頭 - Sony IMX882)
▼ 以下是對照組 60x 以及原始 1x 的距離差異。
|  |  |
| ------------------------------------ | ------------------------------------ |
|  |  |
- 額外提供一組對照組,來自 Nothing Phone (2a)
|  |  |  |
| ------------------------------------ | ------------------------------------ | ------------------------------------ |
|  |  |  |
總結
---
給個沒用的小知識, Nothing Phone (3a) 以及 (3a) Pro 的 SIM 卡卡托,是相同尺寸的可以相互交換。

總結來說,這次 Nothing Tech 在策略布局上,應該算是絞盡腦汁,繳出一張相當不錯的成績單,在規格方面除了 SOC 我認為可以再稍微換上更高一點效能的 SOC,其餘表現我都認為相當不錯。
只可惜據我所知的消息,Nothing Phone (3a) Pro 暫時沒有引進台灣市場販售的計畫,雖然現階段 NCC 是有通過驗證了,可以期待未來有沒有機會再引進販售。
不過,個人認為 Nothing 的產品總是有些活在自我的小圈圈當中,雖然對於一個新世代品牌,貌似不能太過苛求,但總歸是希望這個品牌好,或許有些愛之深責之切。
喜愛 Nothing Phone 的受眾以及實際的使用者,普遍來說都是對於這個品牌感興趣的人,有些難突破,無法將不熟悉這個新創品牌的人吸引過來,我相信這不會是單一市場的問題,而是在全球市場都會發生。
因此 Nothing Tech 確實該好好思考一下該如何跳脫這個舒適圈。一個好的產品,不應該只有單一受眾會能夠接受購買,該如何做到讓其他品牌的使用者願意嘗試,除了可以從穿戴式配件下手以外,應該反思有沒有什麼特點是其他品牌無可替代的,貌似現階段只有 Glyph Light,這恰恰不是一台手機的必需品,它可以是加分項,但這並不是扣分項,消費者並不會因為缺少 Glyph Light 而購買或是不購買手機,所以更應該好好區分一下產品定位,這或是才是 Nothing Tech 的下一步。
### 產品家族大合照
不免俗的,還是要來一張台灣版 Nothing 產品家族大合照的吧XD
現在就缺 Nothing Phone (1) 以及 Nothing Ear (1) 了。
Nothing Phone (2) 推出之後,我就將 Nothing Phone (1) 轉手給認識的朋友了,也因此手邊暫無該機台,現在想想是有些可惜,有機會一定要在收購一台回來收藏。

About Me
---
我是 EdwardWu
- Telegram:[EdwardWu](https://t.me/edwardwu0223)
- Instagram : [_920223](https://www.instagram.com/_920223/)
- GitHub : [bluehomewu](https://github.com/bluehomewu)
<a href="mailto:bluehome.wu@gmail.com"> <img src="https://img.shields.io/badge/-Gmail-c14438?style=flat&logo=Gmail&logoColor=white" /></p></a>

###### tags: `Android` `Nothing` `Nothing Phone (3a)` `Nothing Phone (3a) Pro` `ROM` `Nothing Tech` `C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