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子龍(2023年09月06日),有哪些辯論的元問題?[回答],知乎。https://hackmd.io/@DebateTeddyBear/SyYGypWrJg # 有哪些辯論的元問題? <style> .text-align { text-align: justify; text-justify: distribute; } </style> <div class="text-align"> 在回答「有哪些辯論元問題」之前,更重要的也許是:**為什麼這是個問題**?我為什麼要關心這個問題?知道了問題的答案,又能怎麼樣?“WHO CARES?SO WHAT?” > 『在我中學打辯論的時候啊,我不懂這一點。我每一個辯題,我們討論的時候都很辛苦,每次打比賽都要重新準備。到了大學的時候,就是差不多跟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才慢慢懂了這一點,我才慢慢懂了這一點。那個時候我在打比賽的時候,常常被其他同學調侃,有的說我有一個口頭禪(現在我已經改掉這個口頭禪了,我現在已經換了另一個口頭禪了,不是什麼好事)當時我有個口頭禪叫做什麼?與其說,倒不如說。什麼叫做「與其說,倒不如說」就是:這個辯題,與其說是在討論美是主觀客觀,倒不如說它是在討論(!@#$%^&*()_+)一個東西[^1]。 這段話出自執中學長,2015年,四川農業大學的講座。表面上看,他講的就是,對「元問題」的直觀理解和運用:根源和還原,找到所有辯題的根源,然後還原這個問題(所以,正確的用字,其實是「源/原」問題,而不是「元」問題——後者是「後設」的意思,就像元倫理學,不是「所有倫理問題」的根源,而是針對倫理學本身,探討「什麼是倫理(道德)」的學問。因此,如果真要討論「辯論」元問題,那應該是針對辯論本身,進行探討的問題,而不是問題描述的「很多辩题的最终讨论可以回归到这一些基本辩题上」的問題。) 但是「根源和還原」其實是不一樣的,首先是,作用的時間,就不一樣:根源,解決的是「每次打比賽都要重新準備」的問題;還原,導致的是「在打比賽的時候有個口頭禪」的結果。前者,讓你準備比賽起來更輕鬆;後者,讓你在打比賽的時候,可以說出:與其說,倒不如說。 這有什麼差別?差別可大了。但是現在,我先不想多說。 --- 而在知道“WHO CARES?SO WHAT?”之後,接下來就是回答問題了。有哪些辯論元問題?常見的答案有兩個:冷頭腦和熱心腸;心物之辯和善惡之辯。 前者,就是執中說的,這裡還是引用,四川農業大學講座的版本: > 『你們要學會這個能力:與其說是什麼什麼,倒不如說他們在討論……我不是說要你們講這句話,是你腦子裡要能夠過一次。而我這裡頭「倒不如說,在討論什麼」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給各位的,它們都是在討論什麼,你們知道嗎?冷頭腦與熱心腸,這個是我所見到這世間,絕大多數的爭議(有價值的爭議,無聊的爭議不算)所有「有價值的」爭議,背後的兩個原點、出發點。』 後者,是陳銘「引用」自趙林老師的話(不是他自己說的,也不是熊浩說的[^2]。) > 『這讓我想到了很久之前,趙林老師說的一句話……他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辯題,歸根到底只有兩個辯題,就是:世界是唯物還是唯心的?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的?所有的辯題,歸根到底只有兩個辯題,叫「心物之辯」和「善惡之辯」。一個負責物質,一個負責精神,把這個人類的辯題全涵蓋了[^3]。』 陳銘這段話,沒有展開,但執中其實還有更細緻的論述,只是用「冷頭腦/熱心腸」加以命名,所以還是建議不管支持,還是反對,都好好把內容看完再說——但在這裡,我不打算加以說明,只想做個小小補充:不管是唯心唯物,還是性善性惡,都是「事實上」這個世界/人,是唯心唯物/性善性惡?但是我們真正能夠辯論的,只會是,我們「相信」哪一個——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又將會採取何種行動)地相信這件事情,這才是,冷頭腦與熱心腸的差別。 前面(根源)的東西,只是拿來打平和湊時間的「廢話」而已[^4]。 > 『实际上,艺术家们通常是对现有的思想进行处理,并且通过陌生化使得这些思想看起来是新的。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东京物语》的思想归结为一句明确表述出来的主题:善待父母,趁他们还活着。这一思想就其独创性来说,几乎就没什么惊人之处,但很少有人可以否认,这部影片的处理是非常感人的[^5]。』 </div> [^1]: 黃執中(2015),衝突語境下的溝通與交流,四川農業大學,連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t411r7vX [^2]: 順便吐槽一下,現在的辯論圈,大家很愛吵「偽證」之類的問題,但是平常就連「哪句話,是誰,在什麼時候」說的,也懶得弄清楚,只會以訛傳訛。如果總是這樣,讓辯論的歸辯論,生活的歸生活,那麼辯論,終究只能是,毫無意義的遊戲。 [^3]: 陳銘(2016),半決賽:评审讲评,第四届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G4y137C4?p=12 [^4]: 張子龍(2022年10月04日),辯論,講廢話的藝術,知乎/HackMD。https://hackmd.io/dGOlXkPyQayGOvgWzQeYvA [^5]: 克里斯汀·汤普森(2020),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