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輸入法的一些心得與想法 ## 前言 之前還沒遠距時,東海大學附近有家樂福跟 NOVA ,我在家樂福購買生活用品之餘,就會到 NOVA 碰碰各種電子產品。其中最讓我感到好奇的的是鍵盤,畢竟寫程式的我常常使用鍵盤。我試打了各種鍵盤,最喜歡的是青軸那種段落感強烈的軸體。當時的我並未對鍵盤著墨太深。 最近疫情爆發,我開始長時間在家遠距。我使用筆電當做我的主機,另外接一個螢幕,所以需要外接鍵盤。原本的鍵盤是羅技的 K270 薄膜鍵盤,但體會過機械式那種感覺後,就算不會對我的程式能力造成提升,我還是想換一把機械式鍵盤。於是經過爬文後,我購入了 filco ninja 茶軸。茶軸沒有青軸那麼大聲,也有段落感。 ![](https://i.imgur.com/uEXKUax.jpg) 那購入鍵盤後,我開始對輸入法有了興趣。一般臺灣人最常用的是〈注音輸入法〉,中國人通常用〈拼音輸入法〉,這兩個輸入法都是「字音輸入法」,最直覺且只要懂注音或拼音就可以輸入中文,但是中文的同音字跟多音字非常多,使用這種輸入法的人常常會需要進行選字。那另外一種就是「字形輸入法」了,將字拆成字根或筆畫,並進行輸入。繁體中文中比較知名的字形輸入法有〈倉頡輸入法〉、〈嘸蝦米輸入法〉、〈大易輸入法〉等等。這幾個輸入法的優點是重碼率低,但缺點就是不容易上手,就算是標榜好學的嘸蝦米也還是有一定的入門門檻,需要經過練習。 這幾周我開始在休息時間學習字形輸入法。一開始我學習的是嘸蝦米輸入法,之後轉為學習行列輸入法。雖然如此,我這篇文還是用 RIME 的注音輸入法打的。我目前還只有瞭解這兩種輸入法的規則,之後有時間應該會選擇使用行列輸入法進行精進。話雖如此,我到現在還是有一點心得,且聽我娓娓道來。 ## 嘸蝦米輸入法 一開始在選擇字形輸入法時,我希望不用記鍵位,因為我的鍵盤只有注音跟英文,所以我一開始就棄倉頡跟大易了。嘸蝦米是我在看了 [papaya 的教學影片](https://youtu.be/fLrjzLPw5BE) 後又找了[劉重次](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8A%89%E9%87%8D%E6%AC%A1)的[教學](https://youtu.be/ieiDbPW6xF8),搭配[官方的教學網站](https://boshiamy.com/cai.php)練習。這裡我對它做一些介紹。 首先,字根都是使用英文輸入,分為取「形」 ![](https://i.imgur.com/eTxdFD2.png) 跟取「音」。 ![](https://i.imgur.com/QPluqF1.png) 念得出來的取「音」,念不出來的取「形」。 接下來,根有超過四個的只取前三根跟最後一根,根不到兩個的要加「輔根」,也就是最後一筆劃的形狀。這樣避免太多字根的字輸入麻煩,也避免字根太少的字要選字。並且,有些字根可以取「意」,還有一些相似的字根都使用同樣的字母進行輸入,官方叫這做「搖頭擺尾」。還有一些簡碼就不再細說了。 但是為什麼後面我不選擇學習嘸蝦米?他不開源,跨平臺支援度不佳,更新緩慢,之前官網甚至掛掉導致手機版嘸蝦米無法使用(資訊來源為ptt嘸蝦米版)。你可以一直使用試用版,等三個月再重新下載,你也可以買這套輸入法,但「不開源」都影響他的普及率。相較倉頡,嘸蝦米的普及率真的太低了。還有就是哪些取形,哪些取音,甚至哪些取義。還有一到十有些用英文記,有些用字音記,有些用臺語記(???),學到中間真的感覺有點混亂。 ## 行列輸入法 之後我查看 windows 預設輸入法有哪些時,意外看到行列輸入法,搜尋後覺得就是它了。它開源、免費,有社群進行維護,多平臺支持,不用記鍵位。這裡我再對行列輸入法做一些介紹。 行列有分行列40、行列30跟行列10,現在電腦上大多是行列30,以下使用行列30進行說明。行列30是用數字輸入,分別為 1、2、3、4、5、6、7、8、9、0 ,每個數字又有上、中、下。舉例:Q、A、Z(左手小拇指)分別代表 1↑、1-、1↓ , 1↑、1-、1↓ 又分別代表 10\~14、15或1-、16\~19。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呢?行列輸入法將字拆成字根,又將字根拆成基本筆形字根,每個字根由兩個基本筆形字根組成,基本筆形字根分別由1到0輸入,所以每個字根就是兩位數字號碼。例如:森 = 木 + 木 + 木,而木是 48 ,也就是 4↓ ,因此森的輸入就是 4↓、4↓、4↓ ,也就是 V、V、V 。原則上行列依照書寫順序取碼,它跟嘸蝦米一樣,根有超過四個的只取前三根跟最後一根,但就沒有輔根了。 詳細的介紹跟教學可以參考這個網站: https://array30.misterfishup.com/ ## 展望 最近看到臺大關於雙語教學的一場論壇,裡面的教授提到:語言與思考有密切的關係。敝人認為雖然英文化是國際趨勢,但中文仍然是我們的母語。當我們要進行細膩的表達與縝密的思考時,仍然是使用我們的母語。 現在我們進行輸出(寫作、聊天、論壇討論...)很大一部分都是透過電腦打字,因此若中文輸入法做得好,我們是不是就有更好的效率? 目前有個想法是做一個開源的輸入法,字音輸入可以藉著字庫或自動記憶使用者的輸入習慣等變得更聰明(這部分還沒有深入研究)。還有一個部分是預知輸入:輸入法可以搭配字庫網站,有點像 Github 的概念,我們可以製作詞庫,在上面上傳詞庫,而使用者根據需求下載詞庫。例如有人創作一個詞庫叫做「歷史人物」,使用者A下載詞庫後,無論用什麼輸入法,只要打「班」,就會出現「班傑明·納坦雅胡」的選項;只要打「Yonatan」,就會出現「Yonatan Netanyahu」的選項。並且可能有「PTT 詞庫」、「社會學詞庫」、「政治人物詞庫」等等。這種根據需求下載的預知輸入詞庫也許能夠在特定領域、特定論壇進行更高效的輸入。 btw. 中文輸入法的歷史也許可以研究一下,看了一些前輩的文章,似乎在輸入法的歷史中曾經有一場腥風血雨。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