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深度研究報告 ## 一、事件概述 **官方名稱**: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 **發生時間**:2025年9月23日14時50分 **發生地點**:花蓮縣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 **災害類型**:堰塞湖溢流災害 **傷亡統計**(截至2025年10月1日):18人死亡、11人失聯、32人受傷 --- ## 二、完整時間線 ### 【災害形成期】2024-2025年 #### 2024年 - **4月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強震(0403大地震),造成山體大規模鬆動,埋下堰塞湖形成的潛在危機 #### 2025年7月 - **7月中旬**:颱風薇帕外圍環流為花東帶來豪雨,馬太鞍溪上游國有林地大規模崩塌 - **7月19-21日**:堰塞湖正式形成,壩高約200公尺、壩寬約2,300公尺、壩長約600公尺,壩體體積約2億立方公尺 - **7月21-26日**:林業保育署展開初步偵測,發現堰塞湖形成跡象 - **7月26日**:成立馬太鞍溪堰塞湖應變小組 - **7月26-31日**:啟動空中勘查,進行量體建模和風險初評 ### 【監測應變期】2025年8月 - **8月1-7日**: - 建立應對機制,展開機關協調 - 壩頂現勘與安全評估 - 壩體初步判斷為「穩定」 - 開始規劃下游預警與疏散方案 - **8月6日**:花蓮分署邀集下游單位協調防災分工 - **8月7日**:林業保育署副署長率隊現勘,協調撤離作為 - **8月7-12日**:中央與地方舉行專家會議,討論預防性疏散問題 - **8月12-14日**: - 楊柳颱風來襲前啟動預防性疏散 - 完成259戶697人撤離 - 颱風過境後研判壩體暫穩,解除警戒 - 持續即時監測與整備 - **8月13日**:農業部長陳駿季於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性」(後成為政治爭議焦點) - **8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中央政府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主張應將馬太鞍堰塞湖納入重建範圍 - **8月18-20日**:空勤協助在壩頂裝設水位計,提高回傳頻率與判讀精度,公開監測面板與跨單位共享數據 - **8月26日**:立委林憶君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與農業部長陳駿季,指出農業部僅以監測方式應對堰塞湖 - **8月27日**: -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明確分工成壩體、工程、疏散三小組 - 會議中要求於10月初可能溢流前,加速清淤、補強橋梁,並精進監測與對外溝通 - **8月28日**:協調河道疏濬,訂定9月底完成60萬噸目標 ### 【災害預警期】2025年9月 - **9月3日**: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製作第1版村里避難疏散圖及GIS監測紀實故事地圖 - **9月8-11日**:專案會議建立地震與多情境警戒標準,規劃細胞簡訊預警 - **9月12-15日**:對光復、萬榮、鳳林警戒區預告將於16日發送細胞廣播測試警訊 - **9月16日**: - 執行細胞廣播演練 - 事後發現部分區域收訊不佳,NCC建議擴大基地台框選範圍至河道兩岸約5公里 - **9月17日**:花蓮縣消防局應變中心辦理「馬太鞍溪疏散撤離因應對策研擬及推動研討會議」 - **9月19日**: - 更新馬太鞍溪潰壩影響範圍 - 專家討論共識:將最可能情境由「極端潰壩」改為「晴天溢流、下切約50公尺」之沖刷型事件 - 農業部專案小組第2次會議 - **9月20日**: -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製作第二版村里避難疏散圖 - 花蓮分署提醒樺加沙颱風致災風險,籲民眾注意 - **9月21日**: - 氣象署上午8:30發布颱風海上警報 - 林業保育署發布「黃色警戒」,建請縣府提前準備 - **農業部林業署仍稱「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於10月下旬壩頂溢流」**(時間判斷失準) - **9月22日**: - 上午7:00發布「紅色警戒」,要求立即撤離 - 啟動預防性疏散,針對光復鄉、鳳林鎮、萬榮鄉列管的1,837戶、實居8,524人撤離 - 啟設3處收容所,並輔以依親與垂直避難等分流措施 ### 【災害發生】2025年9月23日 - **中午前**: - 陽明交大防災中心評估堰塞湖面約137公頃 - 蓄水量約8,637萬噸(滿水量約9,100萬噸,已達庫容量95%) - 湖面距離溢流口高差小於5公尺(3.6公尺) - 每小時流入量約120萬噸 - 預估當天中午前溢流 - **14:50**:壩頂溢流發生 - **15:08**:首波洪峰衝到馬太鞍溪橋 - **15:30**:馬太鞍溪橋遭沖斷,台9線交通中斷 - **16:00**:土石泥流溢淹至光復市區,宛如「水庫灌入市區」 - **當日**:花蓮縣政府成立應變指揮所 ### 【災後應變與政治發展】2025年9月24日至今 #### 9月24日 - 災情統計:14人死亡、152人失聯、32人受傷 - 民進黨新聞部副主任黃國昌批評藍白在天災期間操弄政治口水 -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批評「官僚殺人」 #### 9月25日 - 總統賴清德親赴花蓮勘災 - 賴清德發現花蓮縣政府代表未到場,與縣長徐榛蔚電話溝通 #### 9月26日 - 災情更新:18人死亡、11人失聯 #### 9月27日 - 監察院啟動調查撤離流程 - 檢調介入調查災民是否未獲撤離通知 #### 9月30日 - 行政院長卓榮泰到立法院施政報告 -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質詢,質疑農業部長陳駿季曾說「不會潰堤」 - 卓榮泰拿出7頁通訊資料反駁,承諾「必要的檢討、究責也將展開」 #### 10月1日 - 花蓮縣府指責內政部提出「垂直避難」概念導致部分民眾誤判 - 內政部反擊:垂直避難非新創,2018年(民國107年)花蓮縣水災保全計畫就有相關規定 - 行政院表示將減少政治口水,專注救災 #### 10月2日 - 行政院院會通過以200億元為基礎,提出「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修正案及追加特別預算 - 監察院持續調查中 --- ## 三、災害成因與規模 ### 3.1 形成原因 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1. **地質因素**:2024年0403花蓮大地震(規模7.2)造成山體大規模鬆動,地質結構不穩定 2. **氣象因素**:2025年7月颱風薇帕外圍環流帶來豪雨,沖刷已鬆動的山體 3. **觸發因素**:大規模土石崩塌阻塞馬太鞍溪上游河道,形成天然壩體 ### 3.2 堰塞湖規模 - **壩體尺寸**: - 壩高:約200公尺(相當於66層樓) - 壩寬:約2,300公尺 - 壩長:約600公尺 - 壩體體積:約2億立方公尺 - **蓄水量**: - 滿水庫容:約8,600-9,100萬立方公尺 - **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的蓄水量** - **湖面面積**:約137公頃(災前評估) - **溢流規模**: - 溢流水量約6,800-8,600萬噸 - 壩體溢流後下切約15公尺 - 剩餘蓄水量約1,300萬噸(9月26日航拍數據) ### 3.3 為何不能人為破壞壩體? 根據東華大學防災團隊與多位專家研判,**短期內的壩頂工程均不可行**: 1. **地理位置問題**:堰塞湖所在地無任何道路可供大型機具進入 2. **壩體結構脆弱**:壩體本身鬆軟,一旦處理不慎可能導致整體潰堤,水勢失控衝下山谷,災害規模恐更嚴重 3. **人員安全風險**:進入現場的工作人員面臨高度危險 4. **技術限制**: - 降挖工程:無法安全施工 - 爆破:可能引發更大規模潰堤 - 虹吸引流:技術上難以實現 **專家共識**:只能透過嚴密監測、預警疏散來因應,中長期檢討通達道路、持續清淤與防砂工程配置。 --- ## 四、政府應變過程 ### 4.1 監測機制 - **監測單位**: -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主責) - 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 東華大學防災團隊 - 陽明交大防災研究團隊 - **監測設備**: - 壩頂水位計(8月20日裝設) - 空中勘查與航拍 - CCTV監視系統 - 雨量站 - 即時監測面板(公開數據) ### 4.2 應變組織 - **中央**: - 農業部專案小組(壩體、工程、疏散三分組) -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 內政部(疏散撤離) - 經濟部(河道疏濬) - **地方**: - 花蓮縣政府災害應變中心 - 花蓮縣消防局 - 光復鄉、萬榮鄉、鳳林鎮公所 ### 4.3 疏散撤離措施 #### 第一次預防性疏散(楊柳颱風) - **時間**:8月12-14日 - **規模**:259戶697人 - **結果**:颱風過境後壩體暫穩,解除警戒 #### 第二次預防性疏散(樺加沙颱風) - **時間**:9月22日啟動 - **規模**:1,837戶、實居8,524人 - **收容所**:3處收容所 - **方式**:收容所安置、依親避難、垂直避難 #### 撤離通知方式 - 細胞廣播簡訊 - 消防車沿路廣播 - 電話通報(保全戶精準通報) --- ## 五、政治事件與爭議 ### 5.1 中央與地方責任歸屬之爭 #### 中央立場(民進黨政府) - **行政院長卓榮泰**: - 承諾「必要的檢討、究責也將展開」 - 強調中央已提前部署,多數民眾採收容所安置 - 批評外界無端謠指農業部、經濟部及內政部處置有違失 - **農業部長陳駿季**: - 否認曾說「不會潰堤」,強調8月備詢時情況與9月災害時不同 - 表示壩體仍不穩定,持續紅色警戒 - 回應立委質疑時提出完整應變時間軸 #### 地方立場(國民黨籍花蓮縣長徐榛蔚) - 指責中央提出「垂直避難」概念讓民眾誤判風險 - 強調地方已盡力撤離,但部分民眾選擇垂直避難 - 向中央要求災後復原加速進行 #### 責任爭議焦點 -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馬太鞍溪、堰塞湖都是中央管轄」,中央應負責 - **民進黨**:整理時間軸批評藍白在天災期間操弄政治口水、造謠卸責 - **內政部vs花蓮縣府**:垂直避難概念歸屬之爭 ### 5.2 立法院質詢與政治攻防 #### 8月26日質詢(災前) - **立委林憶君**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與農業部長陳駿季 - 指出農業部僅以監測方式應對堰塞湖,未能實質解除民眾擔憂 - 陳駿季說明「沒有立即潰堤的危險性」 #### 9月30日質詢(災後) -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 - 質疑陳駿季曾「明確說過不會潰堤」,判斷失準 - 批評堰塞湖風險早有警訊,專家與地方多次示警 - **行政院長卓榮泰反駁**: - 拿出7頁通訊資料證明陳駿季的發言被斷章取義 - 強調8月備詢時狀況與9月災害時不同,情勢變化快 -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批評「官僚殺人」 ### 5.3 垂直避難爭議 #### 爭議起因 - 部分罹難者選擇在家中二樓「垂直避難」,未撤離至收容所 - 花蓮縣府指責這是內政部提出的「新創避難方法」,讓民眾誤以為在家二樓就安全 #### 內政部反擊 - 2025年10月1日內政部發布聲明: - **垂直避難非新創措施** - 2018年(民國107年)花蓮縣政府自己的水災保全計畫中就有相關規定 - 強調垂直避難有嚴格先決條件,不是任何情況都適用 #### 實際問題 - 部分長者重聽、不會使用手機,無法確實收到撤離通知 - 撤離通知僅靠廣播和簡訊,對高齡者效果有限 - 有災民家屬表示「沒收到通知」 ### 5.4 民進黨內部群組外洩事件 - 民進黨立院黨團內部群組截圖流出 - 內容要求政院「釋出花蓮縣政府疏散不力的殺傷力消息」 - 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批評民進黨在災難時刻操弄政治 - 引發外界對政黨政治操作的批評 ### 5.5 時間判斷失準爭議 - **9月21日**:農業部林業署評估「10月下旬可能溢流」 - **9月23日**:實際溢流發生,**提前約一個月** - 引發對專家評估準確性的質疑 - 顯示氣候變遷下極端天氣的不可預測性 --- ## 六、災害影響 ### 6.1 人員傷亡 - **死亡**:18人(截至10月1日) - 年紀最長:享耆壽百歲的盧姓人瑞 - 罹難點多為一樓住宅 - 光復鄉敦厚路、佛祖街罹難人數最多 - **失聯**:11人(持續搜救中) - **受傷**:32人 ### 6.2 原住民部落影響 #### 受災部落 - **馬太鞍部落**(阿美族語:Fata'an) - **太巴塱部落** - 兩大阿美族部落首當其衝 #### 部落特色 - 馬太鞍是花東縱谷少數**超過400年未遷動的阿美族部落** - 光復鄉八成居民務農,擁有逾2,500公頃平坦農地 - 以阿美族文化、濕地生態與農業聞名 #### 傳統智慧啟示 - 專家指出:阿美族住了400年,為何不住光復市區? - **傳統部落選址避開易淹水區**,顯示祖先早已了解洪氾風險 - 光復平原長期人煙稀少,淹水是必然會發生的事 #### 災後部落訴求 - 阿美中會議長王傳祥牧師: - 設立中繼安置所需尊重族群文化差異 - 讓阿美族文化與族群性得以保留延續 - 為受災原住民擬定農牧等經濟補償 - 規劃符合部落生活方式的重建方案 ### 6.3 基礎設施受損 #### 交通 - **台9線馬太鞍溪橋**:遭洪流沖斷,南北交通中斷 - **替代道路**:省道台11丙線→台11線→台30線,繞行時間增加約2.5小時 - **短期目標**:10月15日前完成河床涵管便道,供應急車輛通行 #### 民生設施 - **停水**:約4,378戶 - **停電**:一度達2,648戶 ### 6.4 農業與經濟損失 - **農地損失**:數百公頃農地被土石泥流覆蓋,成為灰泥 - **商業損失**: - 商家超市貨架被沖倒 - 商品被水淋濕損毀 - **家庭財產**: - 許多民宅被洪水淹沒 - 一樓高度遭水淹 - 家庭財物與生活必需品損失嚴重 ### 6.5 環境與地質影響 - **河床地勢提高**:堰塞湖潰堤後,造成河床地勢明顯提高 - **二次災害風險**: - 縱使溢流口已阻斷,仍潛藏水患風險 - 壩體兩側剩餘材料可能再度滑落,形成新堰塞體(約30-40公尺高) - 如遇規模5左右地震或強降雨,可能再次形成堰塞湖 - **壩體現況**(截至10月): - 溢流口下切15公尺 - 剩餘蓄水量約1,300萬噸 - 仍維持紅色警戒 - 壩體及周圍地質仍不穩定 --- ## 七、後續發展 ### 7.1 監察院調查 - **啟動時間**:2025年9月27日 - **調查方向**: - 撤離流程是否完善 - 災民是否確實收到撤離通知 - 各級政府應變措施是否得當 - 是否有重大違失需提案糾正 - **調查委員**:已有3名監察委員立案調查 ### 7.2 檢調介入 - 檢調機關已介入調查 - 重點:災民指稱未獲撤離通知的真實性 - 花蓮縣政府回應:全力配合調查,消防局第一時間分組沿路廣播 ### 7.3 災後重建預算 #### 10月2日行政院院會決議 - **法源依據**:修正「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 - **預算規模**:以200億元為基礎編列追加特別預算 - **適用範圍**: - 花蓮全區已劃定為災區 -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納入丹娜絲特別條例範圍 - 丹娜絲原有預算已編列堰塞湖處理預算 - 災害預備金亦可因應 #### 25項慰助方案 - 衛福部啟動「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 - 截至10月初已收到超過23萬筆捐款,金額達7億8,402萬元 - 花蓮縣長徐榛蔚表示縣府善款將全數發放,每戶5萬元 ### 7.4 政策檢討與改善 #### 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 - 全力協助災區復原重建 - 必要的檢討、究責將展開 - 減少政治口水,專注救災 #### 可能的政策改革方向 1. **災害預警機制**: - 提升堰塞湖監測技術準確度 - 改善極端氣候下的時間預估模型 2. **撤離通報系統**: - 強化高齡者、弱勢族群的通知機制 - 改善細胞廣播涵蓋範圍 - 建立更完善的保全戶精準通報系統 3. **垂直避難政策**: - 明確界定適用條件與風險告知 - 避免民眾誤判安全性 4. **防災體制**: - 有學者建議設立「防災總署」統籌協調 - 檢討中央與地方權責劃分 - 強化跨部會協調機制 5. **氣候變遷調適**: - 因應極端天氣常態化 - 降雨量異常增加的應對策略 ### 7.5 台灣其他堰塞湖現況 根據林業保育署資料,**目前台灣仍有2座天災形成的堰塞湖**: 1. **木瓜溪堰塞湖**(花蓮) - 2024年0403地震形成 - 持續監測中 2. **另一處堰塞湖**(待確認) #### 歷史知名堰塞湖 | 名稱 | 地點 | 成因 | 現況 | |------|------|------|------| | 韭菜湖 | 南投九份二山 | 921地震崩塌 | 減災工程後已穩定,持續保育管理 | | 澀子坑 | 南投九份二山 | 921地震崩塌 | 穩定、濕地保育,下游溢洪道穩定 | | 水漾森林 | 嘉義阿里山 | 921地震崩塌 | 穩定,景觀濕地,台灣最大堰塞湖之一 | --- ## 八、關鍵爭議分析 ### 8.1 災防漏洞在哪? **一個堰塞湖,三個部會,一個縣政府,兩個月監控,為何依舊奪走18條人命?** #### 監測與預警問題 - 時間預估失準:從「10月下旬」突然提前至9月23日 - 極端天氣變化超出模型預測能力 #### 撤離執行落差 - 8,524人需撤離,但部分民眾選擇垂直避難 - 通知機制對長者、弱勢族群效果不佳 - 「垂直避難」概念造成誤判 #### 權責劃分模糊 - 中央負責監測預警,地方負責疏散撤離 - 但實際執行時協調不足 - 各單位互相推諉責任 ### 8.2 是天災還是人禍? #### 天災因素 - 0403地震造成地質不穩定(不可抗力) - 颱風豪雨觸發崩塌(氣候變遷影響) - 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比預期強(天氣預測限制) #### 人為因素 - 撤離執行不徹底(部分民眾未確實撤離) - 風險溝通不足(垂直避難概念誤導) - 預警時間判斷失準(專家評估落差) #### 結論 **天災為主,但人為應變確有改善空間**。此次災害突顯了: 1. 氣候變遷下極端天氣的不可預測性 2. 大型堰塞湖工程處置的技術限制 3. 災害應變體制的協調問題 4. 風險溝通與民眾教育的重要性 --- ## 九、參考資料來源 ### 官方資料與監測系統 1. 花蓮縣政府馬太鞍溪堰塞湖資訊專區 https://www.hl.gov.tw/ysh/ 2. 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東華大學防災團隊) https://storymaps.arcgis.com/stories/5864cf7ed3b54f83a5247f3f9b39bec2 3. 國有林防災應變及堰塞湖監測系統 https://qlakenew.forest.gov.tw/public/lake/index 4.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NCDR WATCH https://watch.ncdr.nat.gov.tw/watch_barrier_map_v2 5. 行政院樺加沙風災及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案-內政部應處說明 https://www.ey.gov.tw/Page/448DE008087A1971/5fe9b5cd-ce0c-4aa1-9e88-6f544dfec964 6.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https://hualien.forest.gov.tw/0000590/0076789 ### 新聞媒體報導 #### 中央通訊社(CNA) 7. 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為何不先施工引流?堰塞湖形成原因與處置方式一文看懂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509245005.aspx 8. 馬太鞍堰塞湖處置遭質疑 政院盼減少政治口水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10010342.aspx 9. 政院擬追加特別預算補助花蓮災損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10020159.aspx 10. 災民疑未獲撤離通知 檢調要查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509270124.aspx #### 聯合新聞網(UDN) 11.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潰決「如1水庫灌入市區」關鍵2個月時間軸曝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5/9024894 12. 堰塞湖大解密!一文看大自然「臨時水庫」怎麼形成、有何危險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5/9025840 13. 堰塞湖洪水釀重災!作家指「住400年原住民早知道」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6/9025817 14. 馬太鞍堰塞湖「垂直避難」成爭議焦點 內政部反擊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5/9040169 15. 花蓮堰塞湖溢流慘案 天災還是人禍?災情、救援、政府應變一次看 https://topic.udn.com/issue/cards/Hualien_flood 16. 影/支持咎責 傅崐萁:馬太鞍溪、堰塞湖都是中央管轄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9045695 17. 花蓮災後重建 政院規劃丹娜絲特別條例再追加200億元 https://udn.com/news/story/124616/9045336 #### 公視新聞網(PTS) 18. 是溢流、潰壩還是潰堤?馬太鞍溪堰塞湖形成始末一次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72066 19.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土木學者籲設防災總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73227 #### 天下雜誌 20.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防漏洞在哪?三個部會、一個縣政府,兩個月監控,為何依舊奪走18條人命?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649 21. 花蓮光復洪災》馬太鞍堰塞湖成因、最新災情、志工捐款一次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539 22. 光復鄉現場》70分鐘、200公分奪命誤差!誰造成花蓮堰塞湖災情這麼慘重?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7618 #### 商業周刊 23. 馬太鞍溪堰塞湖懶人包:花蓮光復災情、形成原因、溢流時間軸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19558 #### 今周刊 24. 【馬太鞍溪堰塞湖 花蓮光復災情】花蓮光復災情/馬太鞍溪堰塞湖為何不炸掉?9100萬噸水量成因、潛藏危機…監測時間軸揭密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7/post/202509240050/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25.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壩15死:從監測、防災宣導到撤離,如何記取教訓? https://www.twreporter.org/a/mataian-creek-barrier-lake #### 遠見雜誌 26.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是天災還是人禍?如何捐款?關鍵時間軸整理一次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4595 27. 堰塞湖是什麼?花蓮馬太鞍溪災情真相一次看 https://www.gvm.com.tw/article/124581 #### 環境資訊中心 28. 馬太鞍溪堰塞湖水量減 農業部評估開溪床便道上溯11公里挖壩 https://e-info.org.tw/node/242215 #### Yahoo新聞 29. 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如同「南化水庫」形成原因可追溯自0403地震 https://tw.news.yahoo.com/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如同-南化水庫-形成原因可追溯自0403地震-024731252.html 30. 花蓮堰塞湖潰流造成16死 監察院「調查撤離流程」!縣府回應了 https://tw.news.yahoo.com/花蓮堰塞湖潰流造成16死-監察院-調查撤離流程-縣府回應了-091502117.html 31. 陳駿季哪裡有講「堰塞湖不會潰堤」?卓榮泰拿7頁通訊資料打臉張啓楷 https://tw.news.yahoo.com/陳駿季哪裡有講-堰塞湖不會潰堤-卓榮泰拿7頁通訊資料打臉張啓楷-委員只知其一-不知其三-060002859.html 32. 賴清德親赴花蓮勘災「還致電關心」徐榛蔚揭全程對話 https://tw.news.yahoo.com/賴清德親赴花蓮勘災-還致電關心-徐榛蔚揭全程對話-100001572.html 33. 堰塞湖溢流爆中央、地方責任爭議 沈政男:看清誰是台灣禍源 https://tw.news.yahoo.com/堰塞湖溢流爆中央-地方責任爭議-沈政男-看清誰是台灣禍源-144952685.html 34. 堰塞湖溢流「垂直避難」引發爭議 內政部:垂直避難非新創之避難方法 https://tw.news.yahoo.com/堰塞湖溢流-垂直避難-引發爭議-內政部-垂直避難非新創之避難方法-030600240.html 35. 花蓮縣府糗了!質疑新創「垂直撤離」內政部打臉:2018就提出 https://tw.news.yahoo.com/花蓮縣府糗了-質疑新創-垂直撤離-內政部打臉-2018就提出-093129156.html 36. 花蓮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 最新統計18人罹難 https://tw.news.yahoo.com/live/花蓮光復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最新統計18人罹難、6人失聯【不斷更新】-002505653.html 37. 花蓮堰塞湖溢流!光復鄉遭重創 政院:丹娜絲條例追加200億助重建 https://tw.news.yahoo.com/花蓮堰塞湖溢流-光復鄉遭重創-政院-丹娜絲條例追加200億助重建-073103074.html #### 三立新聞網 38. 堰塞湖溢流「垂直避難」引發爭議 內政部回應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1729293 #### 中時新聞網 39.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 元凶是山體崩塌 最深達403公尺 https://tw.news.yahoo.com/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元凶是山體崩塌-最深達403公尺-033120422.html #### 風傳媒 40. 觀點投書:災難政治學─花蓮堰塞湖潰堤揭開民進黨的權謀算計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70775 41. 堰塞湖溢流沖毀光復鄉釀14死 專家揭2歷史線索:花蓮溪不是吃素的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069651 #### 民眾黨 42. 馬太鞍堰塞湖潰堤14人死百人失蹤 陳駿季昔稱無立即危險 黃國昌批官僚殺人 https://www.tpp.org.tw/newsdetail/4195 43. 花蓮馬太鞍溪溢流釀光復鄉慘重災情 黃國昌批官僚殺人 https://tw.news.yahoo.com/花蓮馬太鞍溪溢流釀光復鄉慘重災情-黃國昌批官僚殺人-082744670.html #### 民進黨 44. 民進黨整理堰塞湖溢流時間軸 綠委籲藍白別口水戰 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509240201.aspx #### LINE TODAY 45. 【懶人包】馬太鞍溪堰塞湖如何形成 應變時間軸 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1Dr70Q3 46. 幕後》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悲劇 台大團隊讓決策大轉彎! 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Vx9rOL2 47. 陳駿季哪裡有講「堰塞湖不會潰堤」?卓榮泰拿7頁通訊資料打臉張啓楷 https://today.line.me/tw/v3/article/x23kZzr #### 農傳媒 48. 【用8月備詢罵9月災 陳駿季:拼湊汙衊農業部沒作為】 https://www.facebook.com/agriharvest.tw/posts/1389151793218491/ #### 上下游 News&Market 49. 馬太鞍0925》泥流衝毀家園,數百公頃農地成灰泥,收容所志工互助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227780/ #### 經濟日報 50. 影/馬太鞍災後重建 部落籲尊重族人文化、生計意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9045477 51. 馬太鞍堰塞湖「垂直避難」成爭議焦點 內政部反擊了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9040169 #### 中央廣播電臺 RTI 52. 花蓮災後重建 政院追加200億特別條例公布25項慰助方案 https://www.rti.org.tw/news?uid=3&pid=167663 #### 美麗島電子報 53.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釀災 政院擬編200億追加預算 https://my-formosa.com.tw/DOC_220486.htm #### 僑務電子報 54. 「馬太鞍堰塞湖災後復原情形」報告-災害慰助補助情形 https://ocacnews.net/article/409671 #### 噴泉新聞 55. 「丹娜絲特別條例」適用馬太鞍溢流重建、政院將提200億追加預算 https://www.fountmedia.io/article/309730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 56. 馬太鞍溪堰塞湖原初估10月中壩頂溢流 農業部長陳駿季8月發言遭誤用 https://tfc-taiwan.org.tw/fact-check-reports/factcheck-mataian-creek-dam-overflow-minister-quote-misused/ 57. 農業部長稱「馬太鞍溪堰塞湖無立即危險」?傳言斷章取義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tfc/posts/862530769433125/ #### 其他分析與評論 58. [無偏見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垂直避難引爭議 https://lazyinwork.com/2025/10/01/無偏見報導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垂直避難引爭議/ 59. 世界日報:「釋出殺傷力消息攻擊在野」綠委洪災對話外流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218/9031485 ### 維基百科 60.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 ### 社群媒體與Facebook貼文 61. 堤潰ㄧ角而已。針對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危機 https://www.facebook.com/piling.ku/posts/堤潰ㄧ角而已-地震颱風-樂天知命/10229940084110183/ 62. 0403地震的餘威 馬鞍溪堰塞湖溢流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379614874167484 63. 光復鄉阿美族兩大相鄰的部落 馬太鞍、太巴塱 https://www.facebook.com/cao.ming.zong.2025/posts/10214709353003930/ 64. 內政部民政司請花蓮縣府掌握堰塞湖「潛在災害區」的住戶人數 https://www.facebook.com/alvin.sociology/posts/24821462874130859/ 65.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奪走人命之後 https://www.facebook.com/thinking4public/posts/1207986661355465/ 66. 攸關人命的撤離通知,居然只靠廣播和簡訊 https://www.facebook.com/m.ltn.tw/posts/1134578298853551/ 67.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花蓮縣光復鄉,總統賴清德勘災 https://www.threads.com/@setnews/post/DPBYKsfglbd/ 68.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必要檢討究責 https://www.threads.com/@wang_hongwei/post/DPQZIWGEpqh/ ### 學術與專業分析 69. 壩體出現「V形缺口」馬太鞍溪恐再形成「第二個堰塞湖」 https://tw.news.yahoo.com/壩體出現-v形缺口-馬太鞍溪恐再形成-第二個堰塞湖-075026734.html --- **資料收集說明**: - 本報告採用多元資訊來源交叉比對 - 涵蓋官方資料、主流媒體、事實查核、學術分析等不同角度 - 時間範圍:2024年4月至2025年10月 - 所有網址均為研究過程中實際引用之資料來源 --- ## 十、總結與省思 ### 10.1 災害特殊性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具有以下特殊性: 1. **複合型災害**:地震+颱風豪雨的連鎖效應 2. **長期監測**:從發現到溢流長達兩個月,是台灣罕見的「已知風險」災害 3. **技術限制**:堰塞湖規模龐大、位置偏遠,無法進行工程處置 4. **政治敏感**:發生在選舉前夕,成為政黨攻防焦點 ### 10.2 教訓與啟示 #### 科技層面 - 極端天氣預測仍有極限 - 需發展更精準的堰塞湖監測技術 - 氣候變遷下的災害模型需不斷更新 #### 制度層面 - 災害應變體制需檢討 - 中央地方權責需更明確 - 跨部會協調機制待強化 #### 社會層面 - 風險溝通與民眾教育至關重要 - 傳統知識(如原住民選址智慧)值得重視 - 災害意識與避難文化需提升 #### 政治層面 - 災害不應成為政治鬥爭工具 - 究責固然重要,但改善機制更重要 - 政黨政治不應凌駕於人民安全 ### 10.3 未來挑戰 1. **氣候變遷常態化**:極端天氣將更頻繁,類似災害可能再發生 2. **地質脆弱性**:0403地震影響深遠,花蓮地區仍有多處潛在堰塞湖 3. **人口老化**:高齡社會下的災害應變更困難 4. **原鄉重建**:如何兼顧部落文化與安全考量 ### 10.4 最後反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提醒我們:** > 在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的新常態下,我們必須承認科技與人力的限制,謙卑面對大自然的力量。監測、預警、疏散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輕忽,政府的責任不僅在於災後究責,更在於建立更完善的防災體制。同時,我們也要學習祖先的智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而非一味與自然對抗。 **18條人命的代價,不應只換來政治口水,而應促成實質的制度改革與社會進步。** --- ## 附錄:重要名詞解釋 ### 堰塞湖(Barrier Lake / Landslide Dam) 河道因山崩、落石、熔岩或土石堵塞而形成的湖泊。通常為不穩定地質構成,當壩體受到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作用,可能發生溢壩或潰堤,對下游造成毀滅性洪災。 ### 壯頂溢流 堰塞湖蓄水達到壩頂高度,水流從壩頂溢出的現象。溢流會沖刷壩體,可能導致壩體下切,甚至演變為潰堤。 ### 潰堤 vs 溢流 - **溢流**:水從壩頂溢出,通常是逐漸發生 - **潰堤**:壩體結構崩壞,大量水體瞬間釋放,破壞力更強 ### 垂直避難 在無法水平撤離(離開危險區域)的情況下,往建築物高樓層移動避難的方式。**前提條件**:建築結構能承受災害衝擊、災害規模在可控範圍內。 ### 預防性疏散 在災害發生前,根據預警資訊,提前將可能受災民眾撤離至安全地區的措施。 ### 細胞廣播 透過基地台對特定區域內所有手機發送的緊急警報訊息,無需事先登記即可接收。 --- **報告完成時間**:2025年10月2日 **資料截止時間**:2025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