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膜干涉 ![](https://i.imgur.com/nmABSr8.png) - 從上表面和下表面反射的光將發生干涉。兩個光波之間的相長或相消干涉的程度取決於它們的相位差。該差異又取決於膜層的厚度,膜的折射率以及原始波在膜上的入射角。 $$光程\Delta=ns=\dfrac{c}{v}s=ct$$ - 考慮入射到薄膜被上下邊界反射的光。為了確定干涉條件,必須計算反射光的光程差(OPD)。參考上面的射線圖,兩個波之間的OPD如下: $$OPD=n_2(\overline{AB}+\overline{BC})-n_1(\overline{AD})$$ $$\overline{AB}=\overline{BC}=\dfrac{d}{cos(\theta_2)}$$ $$\overline{AD}=2dtan(\theta_2)sin(\theta_1)$$ 根據司乃耳定理:$$n_1sin(\theta_1)=n_2sin(\theta_2)$$ 則 $$OPD=n_2(\dfrac{2d}{cos(\theta_2)})-2dtan(\theta_2)n_2sin(\theta_2)$$ $$=2n_2d(\dfrac{1-sin^2(\theta_2)}{cos(\theta_2)})$$ $$=2n_2dcos(\theta_2)$$ 如果光程差等於光波長$$\lambda$$的整數倍,則干涉將是相長的。 $$2n_2dcos(\theta_2)=m\lambda$$ ![](https://i.imgur.com/TLcnMh6.png) 建設性干涉 ![](https://i.imgur.com/SrdEzw2.png) 破壞性干涉 - 這些圖顯示了兩個入射光束(A和B)。每個光束產生一個反射光束(虛線)。光束A從下表面反射,光束B從上表面反射。這些反射光束合併以產生合成光束(C)。如果反射光束同相(如第一個圖中所示),則所得光束相對較強。另一方面,如果反射光束具有相反的相位,則所得到的光束將被衰減(如第二張圖中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