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減重可以這樣做~~ 來自有多年減重經驗男子的分享 > 肥胖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長期久坐、不良的飲食環境、運動時間不足、檢康觀念極差都是導致肥胖的原因!學會減重跟投資理財是一樣的,需要長時間的投入才能獲得較大的報酬。同時也有類似炒短線的減肥方式:如168飲食、生酮飲食等能夠速成的飲食法,但高報酬就會有高風險,如果瘦下來後沒有方法、不夠自律、缺乏相關知識,很容易在短時間復胖回去。因此建議最好的減重步驟為:學習相關知識、確立目標、開始實踐、定期檢視、成功建立良好的減重循環模式。 本篇將從0開始帶你一步步的達成理想的體態,過程雖然辛苦,但對未來的生活卻是大大的加分!加油讓我們一起瘦下來~ ## 1. 減重基礎知識 ### a. 減重概念 減重的核心概念是創造熱量赤字(calorie deficit)。熱量赤字簡單來說就是支出大於收入。熱量赤字簡單來說就是一天消耗的熱量大於吃下肚的熱量。 當消耗熱量大於攝取熱量時,脂肪就會開始消耗,隨著熱量赤字的執行,當消耗量扣掉攝取量達到7,700大卡時,就能順利減掉1公斤的脂肪,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數字絕非一蹴可幾,需要好幾天、長時間的飲食控制才能達成。 >**熱量赤字副作用有哪些?** 熱量赤字雖然對減肥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執行上最好以TDEE減掉200~300卡為基準操作比較安全。(抓保守值) 若偏激的只攝取極低熱量可能產生以下幾種副作用: 身體虛弱、皮膚乾燥沒有彈性、便秘、噁心嘔吐、腹瀉、膽囊炎、免疫力變差、反彈肥胖 ### b. 減重方式 自然減重(只靠飲食或有運動) 輔助減重(飲食+藥品或輔助營養品) 醫學減重(中醫、醫學、醫美減重) ### c. 減重必須知道的數值 **1. 基礎代謝率(BMR)** BMR是指一個人一天不吃不喝,只有腦部思考、心臟跳動等維持生存所需的熱量 一般生活形態的人,BMR佔總能量消耗量的60%~75% 70公斤男性每日BMR約為1680大卡 + **BMR計算** BMR(男)=(13.7×體重(公斤))+(5.0×身高(公分))-(6.8×年齡)+66 BMR(女)=(9.6×體重(公斤))+(1.8×身高(公分))-(4.7×年齡)+655 **2. 每日消耗總熱量(TDEE)** 包括BMR和日常活動所需熱量 可根據BMR和活動量計算出每日總消耗熱量 > 減脂人:熱量攝取 < TDEE > 增肌人:熱量攝取 > TDEE + **TDEE的計算=BMRx活動量** -無活動:久坐,TDEE = 1.2x BMR -輕量活動:每週運動1-3天(輕鬆),TDEE = 1.375 x BMR -中度活動量:站走稍多、每週運動3-5天(中強度),TDEE = 1.55 x BMR -高度活動量:站走為主、每週運動6-7天(高強度),TDEE = 1.725 x BMR -非常高度活動量:無時無刻都在運動,幾乎整天都做高強度的運動,像是建築工人等勞力型的工作,TDEE = 1.9 x BMR **3. 熱量赤字** 每天攝取熱量少於身體一日基礎代謝率所需的熱量 在不影響健康的前提下,每日熱量赤字最好在500大卡左右 **4. 減掉1公斤脂肪所需熱量** 1公斤脂肪約等於7700大卡 若每天創造500大卡的熱量赤字,約需16天減掉1公斤脂肪 若每天做1小時有氧運動(350大卡消耗),約需22天減掉1公斤脂肪 **5. 體脂率** 身體脂肪重量佔體重的百分比 + **男性體脂肪標準表** | | 消瘦| 標準 |微胖 |肥胖| | -------- | -------- | -------- |-------- |-------- | | 18~39歲 | 10以下|11~21 |22~26| 27以上| | 30~59歲 | 11以下 |12~22 |23~27| 28以上 | 60歲以上 |13以下 |14~24| 25~29| 30以上 + **女性體脂肪標準表** | | 消瘦| 標準 |微胖 |肥胖| | -------- | -------- | -------- |-------- |-------- | |18~39歲 |20以下| 21~34 |35~39 |41以上 |30~59歲 |21以下| 22~35 |36~40 |41以上 |60歲以上| 22以下| 23~36| 37~41| 42以上 **6. 內臟脂肪標準值** 腰圍超過80公分(女性)或90公分(男性),即代表內臟脂肪超標 健康水準(1-9): 內臟脂肪正常,需持續觀察 偏高水準(10-14): 內臟脂肪高,建議改善飲食習慣並適量運動 過高水準(15+): 內臟脂肪超標,需改變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量 --- ## 2. 減重飲食 ### A. 飲食概念 1. **創造適度的熱量赤字** 每日總熱量攝入應該低於消耗,以每週減重0.5-1公斤為目標。 女性每日總熱量不低於1200大卡,男性不低於1400大卡。 1. **限制糖分和加工食品攝取** 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熱量的加工食品。 選擇低升糖指數的食物,如全穀物、蔬菜等。 1. **增加蛋白質和纖維攝取** 蛋白質可以增加飽腹感,有助於控制熱量攝入。 多吃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1. **注重飲水** 歐洲食品安全局針對年齡、生理狀態與體脂肪含量差異,給予每日飲水建議量。 一般成人男性每日2500毫升,女性每日2000毫升。 可用體重(公斤)×30~40毫升來計算個人每日飲水量。 例如70公斤的人,每日需喝2100~2800毫升。有助於提高代謝和增加飽腹感。 1. **緩慢減重** 每週減重0.5-1公斤為宜,不宜過快。 這樣可以保證減重過程中身體機能正常運轉。 1. 進食順序(三種皆可,飯一定要最後吃) + 菜 ➔ 湯 ➔ 肉 ➔ 飯 + 湯 ➔ 菜 ➔ 肉 ➔ 飯 + 肉 ➔ 菜 、 湯 ➔ 飯 ### B. 低GI vs 高GI的食物 + **GI食物定義** GI(Glycemic Index,升糖指數)是指食物對血糖升高速度的影響。 以攝取100克葡萄糖後2小時內血糖升高值為基準(GI=100),來評估其他食物的GI值。 + **GI值的分類** - 低GI食物: GI值≤55 - 中GI食物: GI值在56-69之間 - 高GI食物: GI值≥70 + 低GI食物的特點 1. 消化吸收較慢,血糖上升緩慢平穩 2. 可增加飽腹感,減少食慾,有助於體重控制 3. 避免刺激大量分泌胰島素,減少脂肪合成 4. 可降低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提高HDL膽固醇 5. 有助於穩定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 + 低GI食物的種類 - 五穀雜糧類:燕麥、糙米、全麥麵包等 - 蔬菜水果類:花椰菜、菠菜、蘋果、草莓等 - 蛋白質類:雞肉、雞蛋、豆腐等 - 其他:花生、腰果、杏仁等 ### C. 參考-健康餐盤原則 **✓ 想要體態更精進,一定要知道211餐盤原則** **原則一:蔬菜比例1/2** - 蔬菜量占餐盤一半,降低升糖指數,穩定血糖,維持腸道功能,保護細胞健康。 - 纖維餵養腸道益生菌,有助分泌抗炎因數和血清素,製造短鏈脂肪酸,增強腸道屏障,預防大腦老化。 - 彩虹蔬菜(至少三種顏色)含植化素,提升抵禦外界侵襲能力。 **原則二:蛋白質比例1/4** - 蛋白質占餐盤四分之一,選擇豆、魚、蛋、肉,優先食用植物性與動物性蛋白質。 - 建議白肉為主(魚肉、雞肉等),避免加工肉品,搭配抗炎好油(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烹調。 **原則三:澱粉比例1/4** - 澱粉占餐盤四分之一,選擇全穀雜糧根莖類(如糙米、燕麥、地瓜)。 - 減少精緻澱粉和加工食品,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取。 進食順序 - 先吃蔬菜與蛋白質,再吃澱粉,每口20~30下細嚼慢嚥,有助穩定血糖、調整體重與腸胃健康。 參考網站: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868 ### D. 關於營養素 身體需要的常見營養素有: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脂肪、水分 **但針對吃進去的食物也有原則(重要!)** > * 白肉>紅肉 > * 瘦肉>肥肉 > * 去皮>帶皮 > * 蒸、煮>烤、煎、炸 > * 輕調味>刷醬、醃製、高油鹽 > #### a. 蛋白質 **✓ 蛋白質推薦排行榜** 1. 大豆 1. 魚類 1. 雞肉(去皮之雞胸、里肌、雞腿) 1. 瘦牛肉 1. 瘦豬肉 1. 瘦羊肉 1. 蝦 1. 奇亞籽 1. 鴨肉 1. 雞蛋 > **補充資料針對全素者的最佳蛋白質飲食指南** > 1. 扁豆(Lentils or dal):每杯扁豆約含有18克蛋白質,扁豆可以做湯、燉菜,它們同時也含有大量的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內的健康細菌。 > 1. 各種豆類:豆類被廣泛認為是蛋白質的來源,鷹嘴豆每份含有約15克蛋白質,還含有其他元素和礦物質,可以保持我們的健康。 > 1. 堅果:它是一種超級食物,也是素食中蛋白質的絕佳來源。每天吃一把混合堅果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杏仁、開心果、腰果等都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E,對身體非常有幫助。 > 1. 青豌豆(Green peas):滿滿一杯綠豌豆可提供9克蛋白質。 除此之外,它們還富含維生素 A、K 和 C,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大量纖維。 > 1. 藜麥:一份100克的藜麥相當於4.4克蛋白質。 藜麥中還含有鎂、鐵和鋅。 值得注意的是,苦味藜麥比甜味藜麥含有更多的營養素和抗氧化劑。 > 1. 奇亞籽:它們能改善血糖控制,增加纖維攝取量,一份 100克的奇亞籽含有16.5克蛋白質和34.4克的纖維。 它們還富含Omega-3,有助於促進心血管的健康。 > 1. 豆腐:一份100克的豆腐含有17克蛋白質。豆腐還同時擁有鈣、錳、銅和硒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 1. 豆漿:每100毫升的豆漿含4.64克蛋白質。豆漿還富含鈣、維生素 D 和維生素B12等必需營養素,並有助於減輕更年期的症狀。對於乳糖不耐症患者來說,豆漿是牛奶很好的替代品。 > 1. 燕麥和燕麥片:一份100克的乾燕麥含有16.9克蛋白質,燕麥和燕麥片對健康的益處還包含了調節血壓和預防控制第2型糖尿病。 > 1. 天貝(Tempeh):一份100克的豆豉含有約20克的蛋白質,並含有9種必要氨基酸,這是許多植物性蛋白質替代品所不具備的。由於豆豉是經過發酵,因此對腸道非常有益,易於消化。 > - 參考來源:https://www.vogue.com.tw/article/%E7%B4%A0%E9%A3%9F%E8%80%85-%E8%9B%8B%E7%99%BD%E8%B3%AA%E9%A3%9F%E7%89%A9 #### b. 澱粉類: 很多飲食法會提倡不攝取碳水(尤其是生酮飲食),雖然許多人靠著生酮飲食成功減肥,但有研究發現,施行生酮飲食6個月後,即使努力維持飲食型態,身體還是會復胖!有可能是因為腸道裡的環境變差,且身體被訓練成「容易吸收油脂」,因此一旦回復吃澱粉,體重不但會恢復,甚至可能比本來更胖。 ✓結論:適時吃澱粉,同時加上蛋白質攝取、運動,不但幫助增肌、提高身體代謝,瘦下來後身形也會更好看。 > 大原則:選擇澱粉要選擇原型、低GI澱粉 多攝取好的澱粉,如地瓜、南瓜、紅豆、綠豆、鷹嘴豆,或是全穀類,例如糙米、大燕麥粒、藜麥。蕭捷健醫師提醒,有些人以為紅豆綠豆是蛋白質,其實他們的蛋白質只佔20%,主要還是澱粉,且在攝取時需注意不能加糖吃,否則就成了精緻澱粉,如果很想添加甜味,可以使用天然代糖代替。 ✓攝取澱粉時也可以參考各種食材的升糖指數,建議優先選擇升糖指數低(低GI)的食材: 1. 糖:100 1. 麵:80 1. 南瓜:75 1. 地瓜:55-70 1. 糙米:56 1. 鷹嘴豆:33 1. 紅豆、綠豆:27 > 補充資料:碳水循環法 > + 低碳日 > 身體燃燒脂肪關鍵期 > 一週2~3天 > 澱粉攝取量:200~400大卡 > 多吃好的蛋白質、脂肪 > 建議這段時間避免有氧運動 > + 中碳日 > 不復胖關鍵期 > 一週3~4天 > 澱粉攝取量:300~500卡澱粉 >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平均攝取 > 例如:豆漿、水果、瘦肉 > + 高碳日 > 運動增肌關鍵期 > 一週1~2天 > 澱粉攝取量:600~1200卡,大部分碳水放在運動前後攝取,蛋白質不可少,不過要避免油脂攝取過多 > 例如:地瓜、蔬菜、瘦肉、魚 參考來源:https://www.edh.tw/media_article/1243 #### c. 脂肪 過往被誤解最大的營養素。許多人以為吃油長油,但重點其實是要學習如何分辨好的脂肪與壞的脂肪。好的脂肪不僅也有長久的飽足感,甚至還能幫助你提高燃脂效率;壞的脂肪則可能會導致身體發炎,也更難被身體分解運用。一天的建議攝取量大約在體重的 0.8 ~ 1.0 倍,也就是說,一個 60 公斤的人,就會建議一天攝取 48 克 ~ 60 克的脂肪。 (好的油脂):不飽和脂肪酸 如芥花、葵花籽、苦茶、橄欖油! 建議攝取來源:魚油、堅果、橄欖油、椰子油、酪梨 #### d. 纖維素 >美國最新研究發現,每餐前多攝取10克的纖維,內臟脂肪就能減少高達7.4%,皮下脂肪也能減少3.6%! **✓ 說到纖維素就不能不知道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纖維質)指的是不能由人體消化道酶分解的植物源食物成分。 在消化道中有吸水的功能,能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改變腸中的細菌種類,避免癌細胞的形成。 而纖維分成三種:可溶性、不可溶性、發酵性。前兩種能輔助消化,但是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作用。 - 可溶性纖維:可以和水混合形成膠狀物質。像是大便裡面的「水泥」。來源包含:蔬菜,花椰菜、洋車前子、蘋果、柑橘、毛豆、綠豆、碗豆、燕麥等。 - 不可溶性纖維:沒辦法和水互相混合。像是大便裡面的「鋼筋」。來源主要來自:麥麩,堅果,馬鈴薯等,尤其是蔬果的皮和種子。吃太少會便秘、吃太多則會導致糞便粗大硬。 **✓ 蔬菜選擇:** 1. 麥麩 1. 穀物 1. 麥片、燕麥片 1. 馬鈴薯、地瓜、芋頭 1. 豆類 1. 蔬菜類(筍類、油菜花、菠菜、南瓜、白菜、油菜、地瓜葉) 1. 菌菇類 1. 堅果 1. 水果(棗子、百香果、芭樂、樹葡萄) 1. 亞麻籽 **✓ 水果選擇,建議以低GI、高纖維的水果做主** - 低GI值(GI=1~55):芭樂、奇異果、櫻桃、蘋果、梨子、柳橙、番茄 - 中GI值(GI=56~69):香蕉、鳳梨、葡萄、草莓、芒果、木瓜 - 高GI值(GI=70以上):西瓜、荔枝、龍眼、榴槤 >另外大魚大肉後,還可以多吃含有消化酵素的水果,例如木瓜、奇異果和鳳梨幫助消化。 #### e. 鈉含量 **衛福部建議的每日攝取量2,400毫克(相當於6克的鹽)** >吃了過多高鈉食物,腎臟排除的鈉不夠多時,鈉會在血液中聚積,吸引並保留水分,導致血量增加,加重心臟的負擔,也增加動脈的壓力。長久下來,就有中風、罹患心臟病和腎臟病的風險。 市面上很多看似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水煮鮭魚罐頭、超商販售的雞胸肉、茶葉蛋等),容易為了食物風味而增加了鈉含量,長期吃下來,雖然減肥成功,但換來的則是另外一種健康問題,得不償失! 因此在食物選擇上就要多加注意,盡量自己烹調或是找有明確營養標示的食物會改善很多 > 補充資料:鈉食物排行榜 > 避免鈉攝取量過多,最好養成在購買食品或吃東西前,閱讀包裝上營養成分表的習慣,以了解自己究竟吃下了多少鈉。 以下是10大高鈉食物排行榜: > 1. 漢堡/三明治:每份6英吋的潛水艇三明治平均含有1,127毫克的鈉,佔每每日建議攝取量(RDI)的47%。 > 2. 火腿/香腸/臘肉:每85克的火腿平均含鈉量為1,117毫克,佔RDI的47%。 > 3. 披薩:窯烤披薩的鈉含量平均為957毫克,佔RDI的40%。 > 4. 冷凍包裝蝦:每85克的冷凍蝦可能有多達800毫克的鈉,佔RDI的33%。 > 5. 火鍋湯/煲湯/燉湯/麵湯:每240毫升的牛肉湯平均含鈉量為782毫克,佔RDI的33%。 > 6. 罐頭湯品:各類罐頭湯和火鍋湯底平均含700毫克的鈉,佔RDI的29%。 > 7. 豬肉乾/牛肉乾:每28克的牛肉乾含620毫克的鈉,佔RDI的27%。 > 8. 蔬果汁:每240毫升的蔬果汁可能就有405毫克的鈉,佔RDI的17%。 > 9. 加工起司:每28克的切達起司有377毫克的納,佔RDI的16%。 > 10. 奶酪:一份113克的奶酪平均含鈉量為350毫克,佔RDI的15%。 > ![image](https://hackmd.io/_uploads/SywwT8qPC.png) > + 資料來源: > https://www.healingdaily.com.tw/articles/%E9%88%89%E5%90%AB%E9%87%8F-%E9%A3%9F%E7%89%A9%E7%87%9F%E9%A4%8A/ >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7538 > #### f. 水份來源 喝綠茶、烏龍茶、咖啡:咖啡因有助於促進脂肪燃燒;抗氧化劑則能提升新陳代謝。 ### E. 降低食慾 1. 多食用幫助抑制食慾的食物 薑:薑具有多種活性成分,有助於鎮靜消化系統、促進消化、提高代謝和抑制食慾。 高蛋白食物:如雞肉、魚類、豆製品。蛋白質需要較長時間消化吸收,能增加飽腹感。 高纖維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物。纖維能增加飽足感,延長飽腹感。 2. 改善情緒性進食 壓力和情緒會導致食慾增加,可以通過放鬆、冥想等方式來緩解壓力。 3. 放慢進食速度 細嚼慢嚥可以讓大腦更早感知到飽腹感,從而減少進食量。 4. 飯前適量運動 運動可以提高代謝,並抑制食慾。 3 5. 保證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增加食慾,影響代謝。 通過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食慾,促進健康減重。 ---- ## 3. 減重運動 + **有氧運動** 跑步: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燃燒大量卡路里。但對關節有一定壓力,可能不適合有關節問題的人。 騎自行車:可以提高心肺功能,燃燒卡路里,對關節壓力較小。可以在室內或戶外進行。 游泳:可以全身運動,燃燒卡路里,對關節壓力小。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選擇。 跳繩:簡單易做,可以快速提高心率,燃燒大量卡路里。 + **力量訓練** 舉重: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從而燃燒更多卡路里。 自重訓練:如俯臥撐、深蹲等,無需器材,也能增強肌肉。 阻力帶訓練:使用彈力帶進行阻力訓練,同樣能增強肌肉。 + **柔軟度訓練** 瑜伽:可以提高柔韌性,改善姿勢,配合呼吸調節,有助減重。 拉伸:定期進行全身肌肉的拉伸,有助於改善靈活性和平衡。 --- 本文作為個人使用,圖文皆有放上資料來源,若有侵權會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