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s: `其他` # 讀書方法與精華 ###### 作者:chessjim ## 最重要的心法 當你翻開書時,當你翻開書,看見這兩句座右銘,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1. 克服拖延:**現在不想讀書,到了明天也不會更想讀,不如現在就開始!** 2. 心無旁騖:**你不能放棄B,選擇A,卻又不把A做好。** 不懂方法,重複就是你的方法。 甚至重複後,你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方法,不必事先學會讀書方法,你可以做中學,學中做。 就如同 PTT 上流傳的書卷獎筆記方法: *我會把筆記整理多次(一周一次),形成最精簡版(只剩主線和重點,而非細節),和最完美版。平常會把精簡版帶在身邊複習,考前把最完美版的筆記背熟,並寫習題。* 這是最重要的心法了! ## 成功的公式化過程 知道片段的心法,固然有好處。 但我們何不將成功的過程看清楚,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成功的旅途中,走到哪裡? 以下摘自《英雄》一書: 對照自己的學習情況,看看自己處在哪個階段: **1. 你必須相信那是可能的。 2. 你必須願意失敗──你重新站起來,再做一次。 3. 然後你會說:哇!我在前進了。 4. 接著:我變得更好一點了! 5. 我擅長做這件事。 6. 成功。** 或者另一個版本:喜愛學習的迴圈。 1. 喜歡,所以不怕麻煩的研究它,了解他。(喜歡和不怕麻煩互為因果) 2. 不因一點挫折就動搖決心。 3. 在每次克服困難,挑戰成功之後,覺得自己又進步了。 4. 成就感。 ## 訂出內在目標 談談一個哲學學派:斯多葛主義。 這個學派是**實用主義**的,他提出的學說**主要是降低我們負面情感,增加我們的快樂**。 >心法是:專注在你,可以控制的(內在的)事件,接受你不能控制的。如此在面對任何事時,你就會不會被外在打敗。 我們回過頭來觀察一下「成功的公式化過程」,**你會發現「相信」是出於內在的、「願意嘗試」是內在的、「感覺自己在前進」是內在的、「變得更好一點」是內在的、「感覺擅長」做某件事也是內在的**。 當你設定目標時,必須要是內在的、是可控的。如此你便不可戰勝。比方說你的目標不該是我要考及格,因為及格是不可控的,若是考不及格,你有可能會十分懊惱。 但你可以把目標訂成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努力準備考試,或者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嘗試。如此就算失敗,你也不會感到受傷害。**因為你做的事與外在沒有關聯,只與內在有關。** 我們稱此技巧為「設定內在目標」。現在請你依照自己要進到人生下階段前要讀完哪些書,和「成功的公式化過程」定出自己的內在目標。 ## 訂目標的SMART原則 訂定目標還要遵守SMART原則 >明確、可衡量、可達成、實際、有時限。 你先訂出我要盡自己最大可能努力準備考試,然後將它訂為一個月讀完兩本教科書,以符合SMART原則。 又或者,**將目標訂為一天讀書三個小時**。這兩種準則(一個月讀完兩本教科書和一天讀書三個小時)是多位台大電機書卷獎和醫科生訂給自己的要求。實行起來不會很困難,卻又行之有效。 **後來你會發現: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談不上什麼天賦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掌握學習進度,可以把每個段落都編號。這樣你就可以知道今天讀了幾個段落,明天又要讀幾個段落。 ## 時間管理的反思 關於實行計畫,時間管理可反省以下幾點:(景美女中輔導室.生涯輔導) 1. 我是否沒有做讀書計畫的習慣,做什麼依心情而定。 2. 我的唸書環境是否雜亂無章。 3. 我是否習慣在精神狀態不佳的時候做學校的功課。 4. 我是否容易被外在事物誘惑干擾而分心。 5. 我是否會精神不濟,可能是睡眠不足、不當節食或其他原因。 6. 我是否習慣長時間學習,忽略休息時間的安排。 7. 是否我的事情很多,包括一些浪費時間的事。 8. 我做事是否沒有設定最後完成期限的習慣。 9. 我是否花太多時間在不是最優先要處理的事情上。 10. 我是否總是先做我喜歡但不重要的事。 11. 我是否沒有善用零碎時間的習慣。 12. 我是否會做讀書計畫但總是因很難徹底執行而中途放棄。 13. 我是否總是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常在做意料之外的事。 14. 我是否總認為還有時間,想說再等一下好了。 15. 我是否不習慣尋求協助,總是花許多時間自我摸索。 ## 知所先後,近道矣 大量研究表明,在工作中,人們總是依據下列各種準則決定事情的優先次 序。這會使最重要的事被往後挪,要設法改變:**《面對現實》** 1.先做喜歡做的事,不喜歡的事情最後做。 2.先做熟悉的事,不熟悉的事情最後做。 3.先做容易做的事,然後再做難做的事。 4.先做只需花費少量時間即可做好的事,再做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事。 5.先做已排定時間的事,再做未經排定時間的事。 6.先做別人的事,然後再做自己的事。 7.先做緊迫的事,然後再做不緊迫的事。 8.先做自己所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託的事,然後再做自己所不尊敬的人或與自己沒有密切的利害關係的人所拜託的事。 ## 讀書日誌 這裡提供一張讀書日誌表,用於使精力總是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https://i.imgur.com/Y5a9EYA.jpg) 執行計畫還有一些訣竅,當感到書本太厚,可以轉念告訴自己: **我正在讀完這本書的一部分**。 或者自問:我是不想讀下一句嗎?並且只想下一步->執行- >只想下一步->執行……。 如此一步一步完成,就會很踏實、愉快。就算真的不想讀下一句,也只需問問自己:休息多久後,我才要繼續讀下去? ## 改變讀書時的負面聯想 我們要開始改變你對讀書的負面聯想。**讀書時,你以何為樂?又以何為苦?** >著名的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聯想決定了你的快樂與痛苦,你遲遲未開始的事情,就是你與痛苦的聯想;你理性不想做的事,但是卻去做了,那是因為你有快樂的聯想。我們要做的事,不是正面思考,而是改變你的聯想。」 透過聯想心理學,我們知道聯想的方法有 相似聯想:讀什麼書的時候,我會很快樂?我如何應用同樣的心態來讀教科書? 時空相鄰近聯想:我在何時何地讀書狀況最好? 對比聯想: 我不想輸給別人。 因果:我不想因為不讀書而抑鬱而終。我讀書是為了一展長才。 ## 用敘事治療將問題外化 利用敘事治療,將「不想讀書」的問題外化。 什麼時候不想讀書的問題比較小? 什麼時候不想讀書的問題比較遠? 什麼時候不想讀書的問題比較不影響你? 那時候是什麼情況? 接著: 不想讀書的問題變小的時候的你跟以前的你有何不同? 不想讀書的問題不再嚴重影響你時,你是怎麼做你自己? 當不想讀書的問題離你很遠,你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 當不想讀書的問題不太出現,你有多喜歡你自己? 外化問題後,**我們對於「不想讀書」的問題就有更好的掌握。就比較能找出問題的答案,像個旁觀者一樣。** ## 備考的要訣:解題技巧 有了正面聯想,並且外化不想讀書的問題,我們就可以開始談讀書目的的議題,讀書大多是為了考試,而考試題目多半由課本習題和範例出題。 所以我們要**加強解題技巧,與強化記憶**。 解題技巧<寫習題時,最重要的是要形成 SOP 。 >實際的作法:將解題速度放慢,用心智圖記錄解題歷程。隨著解題SOP的增多,你會的解題技巧也會越來越成熟! 習題解題檢核表 1. 是否已理解題意 2. 是否在題目特徵下劃底線 3. 是否在課文中找到對應特徵並劃底線(通常是在範例或圖片前一段) 4. 是否找出對應解說課文範圍(ex.P50第1~3段) 5. 是否將課文步驟標號 6. 是否用2~3字描述一步驟 7. 是否將5~6套用到習題 8. 下次解題是否重新執行6~7 另外,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問別人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時候有個小訣竅:一次只問一個步驟。如此別人更容易回答你的問題,你也可以得到最大收穫 附上"怎樣解題提示表"波利亞《怎樣解題》) ![](https://i.imgur.com/q6qGGRO.jpg) ## 備考的要訣:強化記憶 著名的四個記憶實驗 1. 記憶心向 學生接受指示閱讀文章段落,有些人事先得知學校將根據文章內容舉行測驗,其他人則毫不知情。*那些未被告知事後將進行測驗的人,記得不到一成的內容。而那些事先得知測驗的人,則記得超過九成的內容。《智能記憶》* 2. 記憶心向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心向作用的讀書效果實驗。 將能力相似的一群大學生,以隨機的方式分為AB兩組,在同樣的時間內閱讀同樣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論文。實驗開始時主試告訴A組學生說,在閱讀之後將舉行一次測驗,而且要大家注意,兩周之後再舉行第二次側驗。主試對B組說法稍異,開始閱讀前只告訴他們讀完將舉行測驗。等到第一次測驗完畢之後,再補行告訴他們,過兩周之後再做第二次測驗。如此設計的目的是使A組學生為第二次洲驗多加一層心向作用。*實驗結果顯示:讀完第一次測臉的成績,兩組無分軒輊,但兩周後第二次測驗的結果,A組成績遠勝於B組。 張春興《怎樣突破讀書的困境》* 3. 過度學習到150% 所謂過度學習是指學習的鞏固程度超過剛能背誦的程度。 比如,學習一個材料,20遍後恰能一次正確無誤地背誦,此時,稱這20遍的學習程度為100%,倘若再繼續學習10遍,就是過度學習了,其學習程度為150%。 又比如,學一個材料30分鐘後恰能一次正確背誦,再用15分鐘進行過度學習,其學習程度為150%。*心理學家發現,如果能達到150%的練習效果就不容易忘了。網路《長時記憶的遺忘》* 4. 遺忘曲線 ![](https://i.imgur.com/R78TLTD.jpg) 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顯示,我們在學習後一個月,就會完全忘記所學過的東西。而遺忘的速度以20分鐘後,一天後,一個星期後,一個月後忘的最快。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這些遺忘的時間點,趕緊複習。就能使資料進入長期記憶。 據此,*我建議用四色便籤貼管理複習:今天,昨天,一星期前,一個月前。每天每個便籤貼都要往前移。* ## 背課文的方法 多樣化背誦課文的方法。 *天津教育報《課文總也背不好?這16種背誦大法值得嘗試!》* 下面介紹16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抄誦法 俗話說:"抄一遍勝過讀十遍。"讀詩詞或短文時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幾句抄幾句;最後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讀再抄,抄完再讀。 2. 時空法 記住要背內容中表示時間方位順序的詞語。 3. 人物法 記住文章中依次(或分類)出現的幾個人物,這樣憶人思情,憶人思言,就有助於理解與背誦。 4. 情境法 創設具體情境,根據情境熟讀容易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優美的詩歌與散文,運用此法效果更佳。如《望天門山》《江南春》《敕勒歌》《錢塘湖春行》等,我們可以繪畫出多幅圖畫,根據圖回憶,圖文結合,快速有趣地借圖成誦。 5. 情節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經過、發展、高潮、結果等具體情節,據情而背就容易得多了。 6. 延伸法 背短文或詩歌,可從開頭逐句延伸背誦,即背會第一句,背第二句時把第一句帶上,背會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時再把第一二句帶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7. 對比法 把課文中具有對比的部分找出來,記住這個對比的性質、特點、作用,就容易背誦了。如背誦《白楊禮讚》第七段,抓住先抑後揚,先否定,再肯定,最後是四個排比反問句的句式特點。抑:沒有……沒有…也許…(否定句),如果…那麼……(假設);揚:但是…更…它是…(先轉折,又遞進,然後肯定)。當你……難道……難道……難道……難道……(第一句是肯定反問,後三句是否定反問,四個反問構成一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則要比較對話雙方的語氣:智叟的話句句是嘲諷,愚公則先斥後駁。這樣,從比較中折抓住了特點,背得快,記得牢,有效果。 8. 問題法 提出幾個具有連貫性、系統性的問題,根據問題答案的順序,記取背誦內容 。 9. 提綱法 列出一個簡單的提綱,然後根據提綱練習背誦。 10. 列表法 記憶時先將需要背誦的內容進行列表歸納,使繁雜的內容簡單化、特徵化、 條理化,一目瞭然,便於舉一反三,加深印象。 11. 間隔法 記憶課文的詞語不能怕重複,第二天、第三天還要再讀第一天讀的詞,溫故 知新,常讀常新。 12. 歌訣法 將要背誦的內容,編為歌訣,讀來順口,記憶深刻。 13. 點線法 抓住文章的脈絡,提煉出各層次的關鍵詞語、句子作為記憶的點,如表現人物形象的動詞等,根據先後次序排列起來,再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展開快速記憶,背誦課文,按照文章寫作的線索順序,把全文的主要內容聯繫起來記憶。如《醉翁亭記》第三段的線索為:滁人遊——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狼》的線索為:遇狼——懼狼——御狼——殺狼——評論。利用這條線索,同學們就能正確而快捷地背誦。 14. 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關鍵詞,這樣逐句背,而後合背,由詞連句,由句連段,再由段連篇。或先抓要背內容的主要部分,再帶動次要部分,再合背。如背誦《春》這篇課文:可先背熟春草圖,再背熟春花圖,接著把春風圖背熟,再背熟春雨圖,最後背熟迎春圖。然後再把這幾幅圖畫串連起來,一氣呵成。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內容層次:先歷數艱難情狀,次說艱難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後作結。然後再把三個層次串連成誦。 15. 關係法 背誦之前,先弄清文章的結構關係,例如先總後分,先分後總,總分-總:有 如動靜關係,遠近關係,等等。 16. 耳聽法 這種方法是由一個人或一部分人朗讀,大家洗耳恭聽,或自己先把要背的東西錄音,然後放音,仔細聽記,用這種方法訓練背誦,比單純反覆朗讀效果會 更好些。 ## 轉變情緒 接下來,我們談如何改變負面情緒與依靠自己解決困境的信念。 1. 轉念間,實現夢想,找回念書動力 >有位名人從小就想行醫助人,但是環境總是不許可,不能如人意。於是他做事的時候都十分敷衍,不認真。因為他認為他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於是他就一天一天得過且過的混日子,但他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他內心希望能奇蹟似的變成醫生,同時他也知道自己現在很不快樂。直到有一天他領悟了一件事:他想到要是當了醫生,頂多救幾十個人。要是栽培醫師,可以救無數的人。從此之後,他做任何事都非常認真。因為他知道他可以做得比自己原先的夢想好,他可以拯救無數人。他後來創辦了學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好手邊的工作,就是在實現夢想,或更大夢想的一部分。 2. 將情緒由負向轉為正向 >有個故事,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甚至因此而生病了。神父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你會不會再大意遺失另外二十萬呢!」 女孩回答:「當然不會。」神父又說:「那你為何要讓自己在掉了一支手錶之後,又丟掉了兩個禮拜的快樂!甚至還賠上了兩個禮拜的健康呢!」女孩如大夢初醒般地跳下床來。說:「對!我拒絕繼續損失下去,從現在開始我要想辦法,再賺回一支手錶。」 ## 只依賴自己 *依靠自己解決困境的信念,陸洛《個人取向自我觀》* >不管個人天賦如何,每個人都應該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能力。 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也絕對不能放棄努力。 人不應該消極的適應環境,而應該積極為自己創造好的條件。 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實現自己的志趣。 不管實際的表現如何,對自己的信心不能動搖。 我相信人不是環境的奴隸,要做自己的主人。 不管外界的壓力多大,人要保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行動能力。 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充分實現自己的潛能。 自我激勵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 我覺得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在社會上隨波逐流。 成功的人從不逆來順受,而是努力克服環境的限制。 我相信人要努力改變環境,不能向環境低頭。 我對自己已有定見,不會在意別人的評價。 別人不會影響我的自我認同。 別人是否喜歡我,並不會影響我對我自己的看法。 我對自己的看法,不會受到別人的影響。 忠於自我最重要,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 我就是我,不會為了遷就別人的觀感而言不由衷。 我的人生重要決策都是自己作主,不會受別人左右。 不管別人怎樣想,我對自己的看法不會改變。 我敢於做別人沒做過的事。 我能果斷且有自信的做決定,因為我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 用同理心讀書 我們強化自己之後,就要抱持著同理心。亦即: >作者的心理是什麼?他的定義和認知是什麼?他做過哪些事和實驗?他的感受是什麼?他是如何思考的?他強調什麼? 有了同理心,我們便學會推己及人,不會落入自以為是的窠臼。強化自己是忠,同理心是恕。這裡有個小故事,讓人明白為什麼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 唯得忠恕--范純仁: 范純仁曾說:「我一生學習,所得到的只有忠、恕二字,這兩個字一生也 用不完,以至於在朝做官侍奉君王,接待同事和朋友,與親戚宗族的人和睦相 處,從來沒有一刻離開這兩個字。」又告誡子弟說:「一個人即使最笨,他在 指責別人時總是很聰明;一個人即使最聰明,寬恕自己時總是顯得很糊塗。你 們應當用指責別人的心情來指責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情來寬恕別人。這樣, 不怕不具有聖賢的地位。」 ## 自我激勵的正向內言 *懂了忠恕之道的原理,我們便可以擬定出實際可用的策略--正向內言。《網路.東安國中輔導活動資料區》* 1. 事情發生前,你可以告訴自己: 不要緊,先別緊張,該來的總是會來。 一步一步來,我一定可以克服。 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 我不要對自己說一些打擊自己的話。 我可以做的不錯。 2. 事件發生當時,你可以告訴自己: 只要盡力做好這些事,即使失敗也沒關係! 只要放輕鬆就好了。 有點緊張是正常的,沒關係。 到目前為止狀況還不錯!繼續照著這樣做就對了。 我已經完成一半了,快要結束了。 3. 事件發生之後,你可以告訴自己: 我做的不錯喔! 有些地方不夠完美,不過我已經有進步了。 我就知道,我一定可以做到! 再多幾次練習,我一定可以做到! 很好!我克服了!我真以我自己為榮。 人是不會十全十美的,總會有不完美,偶爾也會犯錯。 經過這次的教訓,下次我會更小心的。 正向內言用在整理紊亂的思考,很有助益。裡面內含了對自己和對別人都可以 用的行事態度。可以自我鼓勵,激勵他人。並讓事情完美落幕。 ## 戒除惡習 再來要談的是戒除壞習慣和維持住讀書的動力。 戒除壞習慣有兩個方向: 1. 改變自我內言很容易,只要說: >___不夠好,配不上我的人格,我的價值,或者我還有更重要、更緊急的事要先做。 例如:不讀書不夠好,配不上我的人格,我的價值。比起玩電玩,我還有更重 要、更緊急的事要先做。 2. 建立好習慣可參考: 當我讀書之後,我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三方面獎勵自己: >1. 只要接近書就受到獎勵(因接近而帶來愉快) >2. 只要讀書就受到獎勵(因讀書而帶來愉快) >3. 只要成績稍有進步就受到獎勵(稍有進步帶來愉快)。這樣我可以專注> 在正面行為,而忽視掉負面行為。 *張春興《怎樣突破讀書的困境》* ## 持住動力 維持住讀書動力也很簡單,這裡介紹兩個方法。 **1. 每天早上起床時,寫下大目標、今天的目標和對目標的感覺。(或者用畫的) 2. 空閒時:一直寫自己想考上的學校、自己的名字。** 這兩項建議,都使用到潛意識的作用。可以加速你實現你的願望。 ## 如何把書越念越少 我們談談關於如何把書越念越少的技巧。 1. 段落畫框可節省1/3讀書時間,因為眼睛在從上一句的末端到下一句的始端需花費總讀書時間的1/3。 2. 細節、旁支、例子用括號括起來,並在括號上標註這是三種中的哪一種。 3. 刪去贅詞、重複處。由於時間珍貴,我們必須找出真正的重點,以對我們最有利的方式越念越少。這幾點應該可以幫助到你,有效率的掌握書本。 4. 逐次剔除已經會的部分。 ## 如何進入心流的狀態 *談談時間感--如何專心到忘了時間。心流:《維基百科》* >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 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我們會專注一致的活動。 注意力投入在當前活動。 動作與意識的合併。 反省自我意識的喪失。 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我們對環境與動作有主控感--挑戰與技能之間達成平衡。 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以上項目不必同時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產生。 如何進入心流:要想專注做某一件具有創造性的事情,你必須關閉掉腦中的一些聲音。具體來說,你要關閉掉負責意識的前額葉皮層主管的兩個聲音: 一個是"自我批評",另一個是"時間感 "。 1. 就像對待朋友一樣,要懂得對自己仁慈,停止自我批判,停止嫌棄別人和自己。 這裡有個不錯的練習:Kelly的自我性格描述。 我要你寫下(自己的名字)的性格描述,彷彿他就是一齣戲的主角。請用一種朋友的角度來描述,你和他非常親密,非常交心,或許沒有人可以更了解他了。這個練習,我每天都寫。它整理了我雜亂的思緒,也讓我保持自我對話。 2. 常練習打坐,可以停止時間感。 這裡整理了我學習打坐時,學到的打坐竅門: 打坐必成術: 心法:不回想,不追想。 打坐時:專心檢核表。 打坐後的自我檢核:成功的公式化過程。 打坐絕對不會浪費到你的時間。 每天最早有空的時候,先把一坐打起來。 下坐後,應該每兩個小時反省有無違逆忠與恕,以涵養心性。 密集打坐容易見效:分散的打4坐的效果不如打完一坐休息5分鐘,再打另一坐。 ## 談談專注 *心流也與專注密不可分。這裡引用呂宗昕《聰明念書高手》* 1. 收拾桌上雜物 先清除與讀書無關的物品,讓會吸引目光的多餘之物均由視線範圍中移除。書桌上只留下現在要讀的書及文具,其他暫時讀不到的書都收到抽屜裡或書架。 孩子們習慣在書桌前放些小玩具或精緻的文具,不念書的時候常常會把玩這些物品。爲了讓他們專心念書,這些會導致分心的小玩意均需先行收納。有些孩子習慣在書桌前擺滿了書,但書放得越多並不能幫助他越專心。—個時間內只能讀一本書,除了必要的工具書及文具,其他的都不要留在桌上。 2. 焦點集中術訓練 書本及文具準備好後,在翻開書本前,先閉上眼睛做幾次深呼吸。帶孩子做深呼吸時,要求孩子的呼吸要又細又均勻又長,最好逐漸延長每一次吸氣及呼氣的時間。告訴他們當吸氣及呼氣的間隔加大時,心會逐漸安定下來。孩子在大人的帶領下,會慢慢地靜了下來。當以暗示的語氣讓孩子的心逐漸平穩時,請他們這時睜開雙眼。先不急翻開書,讓他們先盯著課本封面的某一個字,用力看三十秒至一分鐘。要求在看的時候心無雜念,只能盯注那一個字,目光不能移動。覺得孩子的表情及神態慢慢變得比較專注後,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如果仍然覺得專注力不足,就再要求做「盯字」的練習。這種「焦點集中術」的訓練有助於排除腦中雜亂思緖,腦與心逐漸合而爲一,漸入容易讀書的佳境。 3. 羅列不能專心的原因 有的孩子不想專心念書的理由很多,有的孩子卻一種理由也說不上來。當經過焦點集中術的訓練後,孩子仍然很煩躁,依舊不想專心讀書時,就請他們拿出兩張白紙,一張寫下爲什麼自己不能專心讀書的理由,另一張寫下自己煩躁的原因。大人先放手讓孩子去寫,等孩子寫好後,再與孩子討論及溝通。 4. 消除不能專心的原因 等孩子將不能專心讀書及煩躁的原因寫出來後,家長及老師應就孩子所寫之點進行雙向誠懇的溝通。有些讓孩子不能專心的原因可以做立即性的處理,例如他想去洗手間,就讓他先去;覺得座位不舒服,就先換一個座位。在立即性處理後,大人協助孩子以紅筆槓掉這些已經經過處理的事項,讓相同藉口無法反覆提出。對於一些無法立即處理的原因,或是不成理由的理由,必須對孩子曉 以大義,讓他瞭解自己的責任及讀書的重要性,爲了達成升學及求取知識的目標,對—列的原因及理由,自己必須有所取捨,並調整在心中的優先順序。告訴孩子,爲了他自己,最好能專心讀書。大人再協助孩子以藍筆將無法立即處理的事項及不成理由的理由用力槓掉。把這些擾人的事情暫時拋諸腦後,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 就是——專心讀書。當孩子心平氣和下來,注意力逐漸收斂集中,且去除心中煩躁之事後,會逐漸收心,讓自己可以開始專心念書。 5. 自我訓繚及調整 專心的習慣需要孩子自己養成。上述第一至第四的步驟帶孩子做過一次後,只要當他覺得無法專心讀書時,就讓他依照上述步驟做練習,以整理紛亂的情緒。先由收拾桌上雜物開始,閉眼做深呼吸,睁開眼做焦點集中術練習,再寫下不能專心及心煩的理由。在第四步驟中,讓孩子扮演大人的角色,自行分別用紅、藍原子筆槓除言之成理或言之無理的理由,自己去診斷專心的問題,進而收心並能專心讀書。 ## 修正當下性格進入心流 而《禮記.學記》提到的自我觀察,也就是去除種種會干擾心流形成的情況 。讓自己能真正進入良好的讀書狀態。 >隨時掌握自己學習時的不良心態:我現在是否貪多不求甚解?我是否得少為足?我是否因困難而輕言放棄?我是否因容易而粗心輕忽? *對焦與修正自己目前讀書的性格。也有助於進入心流。《情緒處理錦囊自助 手冊》* 1. 樂觀:面對困難和危險時,仍然相信並期待著正面結果。 太多:遇事總是過於樂觀,不切實際。 太少:消極,悲觀。 2. 熱情:擁有很大的興趣,幹勁,情感和內在動力。 太多:不真誠,顯得誇張。 太少:不活躍,無動於衷。 3. 信念:堅信自己的內心,認為別人和自己的堅毅的精神力量,在必要時會為自己提供幫助和指導。 太多:盲從,教條式。 太少:猶豫不決,優柔寡斷。 4. 正直:做事誠實,公開,公平。 太多:偽善,過分道德化。 太少:不道德,不正當。 5. 勇氣:面對不明朗的情況,仍願意冒險去克服恐懼心態的意願。 太多:顯得一股愚勇,判斷力弱。 太少:膽怯,毫無主見。 6. 信心:對自己的能力,才能和潛力毫無疑問。 太多:高傲,自大。 太少:缺乏自信心,動搖不定。 7. 決心:絕不輕易放棄追求自己所訂立的目標或目的。 太多:固執,不妥協。 太少:半途而廢,輕易放棄。 8. 耐心:願意等待機會,等待有利條件和結果出現。 太多:不果斷,無招架之力。 太少:匆忙,莽撞。 9. 鎮定:面對困難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衡的心態,花時間去反省思考。 太多:沒有動力,顯的懶惰。 太少:坐立不安,脾氣暴躁。 10. 專心:通過確立目標和項目排序來集中注意力。 太多:心胸狹窄,缺乏遠見。 太少:做事分散,無組織。 ## 大腦科學與讀書 順從大腦的讀書法。 大腦只會記得「重要的事」,也就是說,會忘記所有「不重要的事」。讓大腦判斷為「重要」的基準只有兩個,就是「有沒有被多次使用?」和「有沒有牽動情感?」。某個知識被寫過很多次,或是在考試和測驗中被實際活用,就會被大腦視為「重要知識」。*《不用記憶的記憶術》* 不用記憶,只要輸出:為什麼輸出就能留在記憶裡呢?因為輸出就是去「使用」被輸入的資訊。使用多次後,大腦就會認為是重要的事。進而留在長期記憶。另外,不使用的資訊會全部忘記。所謂輸出就是:說,寫,教,行動。《不用記憶的記憶術》 牽動大腦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 >為大多數人的下階段著想。並且留意,我要如何用這部分來使人受益?如何修復、建立人對自己的信心?如何激發他人的嘗試心?如何鼓勵他人前進?也可以說是利他主義,多為別人著想,到頭來就是為自己著想。己欲立而立人。 ## 如何人生才不會本末倒置 我們來看看佛經中提到的:人生不會本末倒置的方法。 >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所有人都在追求的東西)有一次,一位名叫鬱闍迦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世尊啊!像我們這樣嚮往出家的在家人,應當怎麼做,才能獲得這一輩子的安樂呢?」鬱闍迦婆羅門問。「婆羅門!有四種法,可以讓你得到這一輩子的安樂。哪四種呢?那就是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什麼是方便具足?就是具備謀生能力;有足夠的技能從事諸如務農、買賣、牧牛、射技、行政等工作,以養活自己。什麼是守護具足?就是能夠妥善地收藏、守護自己的財產與糧食,不被國王所沒收、盜賊所搶奪、水火所吞噬、浪蕩子所敗散,以及為各種災患所壞失。什麼是善知識具足?就是能結交到具備信、戒、施、慧的善友,彼此間能夠相互規勸與鼓勵,使憂苦與煩惱得以消除、不起;喜樂與善行可以生起、不失。什麼是正命具足?就是能夠量入為出,使財務收支平衡。不裝闊,也不慳吝,生活不奢侈,也不致於陷入困頓匱乏。婆羅門!不要沉迷於酒、色、賭,以及結交壞朋友,因為這四件事,就像讓財庫破了四個洞,使所有的錢財,都從這四個洞流光一樣。婆羅門!這就是可以讓你這一輩子得到安樂的四種法。」「世尊啊!那又應當如何修,才能獲得下一輩子的安樂呢?」鬱闍迦婆羅門接著問。「婆羅門!也有四種法,可以讓你得到下一輩子的安樂。哪四種呢?那就是信具足、戒護具足、施具足、慧具足。什麼是信具足?就是對如來的正覺,生起恭敬,建立信心,而且,這種信心,不會被其他人動搖,更不會再去信其它天魔外道。什麼是戒具足?就是堅守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什麼是施具足?就是心離慳吝垢穢,常常布施。例如,行法布施的解脫施,又如能親手布施、樂於布施、平等布施等。什麼是慧具足?就是如實知苦、集、滅、道四聖諦,具備抉擇成就滅盡煩惱的慧力。婆羅門!這就是可以讓你得到下一輩子安樂的四種法了。」 > ## 解決讀書疑難雜症 讀書中疑難雜症的解決。 1. 預習的技術。 >課前預習,要掌握標註四個方面:重點、難點、疑點、新鮮之點。舉個例子:要去一個從未去過的地方,我們一定會先研究地圖,知道大致上的路線。然後看看路上有哪些醒目的指標(交通號誌),然後才出發。也因為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先預習課程,上課就可以事半功倍,不至於手忙腳亂。 2. 聽講的方法。 >拿白紙循序遮蓋住老師上課尚未講到的地方。 老師在解題時,用2~3個字標明每一個步驟在做什麼。 3. 如何掌握課本大略。 >讀各章標題和各章首末兩段。然後,將第一章標題和第二章標題間的關係寫成一個句子,接著將第二章與第三章的關係寫成第二句,直到全部的各章都完成。此時你會獲得一個包含各章標題間關係的段落。(節的部分以此類推)請隨身攜帶它。 4. 如何掌握課本重點。 >Google 該書的 PPT,然後將投影片的內容在課本中畫線。 你必須會摘要的技術:除去重複處、除去不重要的部份。 以高層次名詞統整一般名詞,例如以家畜替代狗,貓,兔子等。 選出主題句子。 若作者沒有寫出主題句子,自己寫。 5. 如何掌握課文中的主線。 >所有文章都是由衝突 -> 解決 -> 衝突 -> 解決...而寫成。 而當你按照這個二分法(衝突與解決)做筆記,你會覺得非常好記憶,而且很難忘。有的時候,當我們無法確切掌握某個觀念,可以嘗試問自己:這是相對於什麼觀念或事物?這樣可以促進我們思想,讓我們清晰的掌握它。 6. 不懂處精準畫框。 >這個方法會讓你很驚訝!因為自己不懂的地方居然非常少! 7. 不乏味的讀:抑揚頓挫。(網路.《超級學習法》) >先讀通與理解書上的文章,試著以自己的方式去解釋文章的意思。確定自己了解此文章,之後再找出文章上面各關鍵字。再把文章切割成三百字左右的單位,背完一段再背下一段。不要平板的念誦文章,音調要有高有低,加上動作,不用念到20次,就可背下該段文章。也可以把文章錄成帶子(仍要有抑揚頓挫),用聽的方式來記住它。 8. 不好意思找人問的處理方法。 >先建立資料庫 -> 跟人分享建立關係 -> 細分問題 -> 問人。你可以建立幾種資料庫:1. 讀書方法 2. 好書 3. 好網站 4. 關鍵字 5. 好觀念 6. 好問題。(每週花半個上午搜集資料) 然後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要跟人建立關係要先給對方好處,分享資料會是不錯的選擇(讓人抽一張資料庫卡)接著問問題要先細分,例如.不要一次問整題題目,而問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是什麼?下一步是什麼?問人要有所選擇。長時間讀書要勞逸結合:隔行筆掃讀法。 想要長時間讀書,一定要勞逸結合。在這裡我提供一個方法:隔行筆掃讀法。也就是讀第一行時,用筆尖掃過第一行。然後讀第二行時,自然的讀。再到第三行時,也用筆尖掃過第三行。以此類推。演化中,我們對於正在動的物體,會給予注意,因為我們要迅速的判別動的物體是否對自己有威脅。由於目光會隨著動的事物飄動,並且會伴隨著集中精神,所以很多速讀課程都會教導用筆掃讀這個方法。而我改良它,使它變成勞逸結合,就可以長時間讀書。 ## 如何寫筆記 至於筆記格式推廌使用「康乃爾筆記法」*謝明彧《經理人》* 1950年代由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華特‧波克(Walter Pauk)所創,是最廣為使用的筆記方式,幾乎適用於一切課堂講授或閱讀筆記。此筆記方式常搭配使用**Record(記錄)、Reduce(簡化)、Recite(背誦)、Reflect(補充)、Review(複習)等5個原則,所以又稱5R筆記法。** 筆記做法: 在筆記本頁面下緣往上約 1/5 處畫一條橫線,然後在左側算來約1/3處畫一條直線,構成一個「倒T字」,將頁面切成「一大兩小」三部分:下方區塊是「摘要欄」,上方左側是「整理欄」,上方右側是「筆記欄」。(或者整理欄、摘要與對比欄、動作欄,多用圖像也會有幫助) 使用方法: Step1 記錄(Record) 聽講或閱讀時,在右側筆記欄內盡可能記下有意義的論據與概念,例如重要的事件、想法、定義,以及有助於理解內容的細節、數據等;必要時抄寫一整個句子、甚至段落也無妨。記錄時,重複出現的字詞可用代號或簡寫,以加快記錄速度。進入不同主題時,則務必留下幾行空白,以做出段落區隔。一跨頁面,最好只固定用其中一側做紀錄(例如,都只記在筆記本左頁),避免因為油墨透到紙背,導致內容模糊或混淆。 Step2 簡化(Reduce) 聽講或閱讀後,先盡快將筆記中的簡寫、代號、概略圖表等做補強,將內容充實完整;然後再從右側筆記欄內抓取出重點,以關鍵字、簡短標題、重要概念摘要等方式,扼要地概括在左側複習欄內。這樣不僅能強化剛剛所學知識的印象,也為自己在複習時,提供一個更有效率的架構。 Step3 背誦(Recite) 遮住筆記欄,只用複習欄中的摘記做暗示,試著複述課堂上(或閱讀中)所學到的論述與概念。這個做法不要求一字不漏地複誦,話,盡可能充分理解與敘述所學觀念,然後再敞開筆記欄,檢查自己所說是否有誤或有漏失。透過這種演練,可以把所學更深刻地消化吸收。 Step4 補充(Reflect) 將自己對聽到(或讀後)的想法、意見、經驗、體會等訊息,以及對此頁筆記內容的相關理解,寫在下方摘要欄內,也就是在記錄、回憶和整理的過程中,隨時記下自己的想法、意見與感受。 Step5 複習(Review) 每天或每周花10分鐘左右快速複習筆記,主要先看「摘要欄」和「整理欄」,再看「筆記欄」。短時間、但多次的複習,效果遠比長時間背誦來得更有用。 ## 編纂一本自己的《讀書方法辭典》 每週花一個上午,編纂自己的一本《讀書方法辭典》。 >生而知之:你考上目前的學校科系,是以什麼讀書方法達到的。這是你成功的起始點,你要用它為改良的基礎,從而勝過其他當年考試分數相近的同學。所以要將這套方法記錄在你的《讀書方法辭典》。將之當作序文。 >學而知之,以經典的目錄作為《讀書方法辭典》的目錄。例如:《考典 》,《K書高手》,《做個成功學習的大學生》。 >發展讀書方法,一開始最好先採用高手的套路,例如:SQ3R,PQRST。 > >不懂方法,重複就是你的方法(重複也是一種方法,要記錄)。甚至重複後,你會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方法(這時候,就要記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雖愚必明。 >困而學之:記錄困難,並以困難作為《讀書方法辭典》的索引 ## 從不同角度提問 接下來,我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來提問,幫助我們更了解課文。 循環式問句(不斷向自己提問)。*《網路.4F體驗教育引導反思分享討論》* 事實上是 >最讓你印象深刻/最不一樣/最有趣是什麼事? 轉捩點是甚麼?或是最重要的時刻是甚麼? 剛才發生甚麼事?接下來發生甚麼事? 從不同的角度(例如一個年輕的小孩,你的老闆,一個記者等)來描述這個事件。 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你的角色。 感受上是 >在哪些地方,你覺得最有參與感,哪些地方最沒有參與感? 你覺得誰跟你有類似/不同的感受? 在哪些點你很有自覺地可以控制/表達你的情緒? 發現 >你的感覺怎麼影響你說的話和做的事? 活動前跟活動後(讀書前後),你發現什麼? 你學到最多/少的是什麼? 讚許別人的哪些優點? 這個活動有哪些方面與以前的經驗相關? 有什麼可以幫助/阻礙你的學習? 你有發現什麼嗎?黃金嗎?一個訊息?問題?解決方法?活力?合作? 未來 >你想做哪些改變/做比較多/少的改變在哪些方面? 這個經驗或許可以怎麼在以後幫助你? 你有看到什麼其他的可能或選擇嗎? 你會停止/開始/繼續做什麼? 從這個經驗的學習,你想要進一步採取什麼樣的行動?為什麼?方式?時間? 有關這個事件的實際效益,你有什麼悲觀和樂觀的預設嗎? 假如…我會覺得很失望/開心/非常高興。 這個活動讓我在…方面重新喚起了我的注意。 為了解書本內容而提問。《網路.By Snapask小幫手》 單點性提問: (這個觀念)是什麼意思? (這些觀念)跟重點可以應用在哪裡? 什麼時候可以應用? 時間上、推演順序上、重要性上,在(這個觀念),之後會有什麼? 與(這個觀念)的相反為何? 架構性提問: >這個章節核心觀念是什麼? 核心觀念之下有哪些重點? 這幾個重點之間有什麼關聯性? 有因果關係? 這個章節和其他章節有什麼關聯? 解方找尋提問: 我還有哪些不太懂或是覺得怪怪的需要幫忙? 這些疑問有誰可以幫助我? 衡量時間、金錢、距離、講解方式之後,我覺得誰最可以快速幫助我? 還有哪個地方現在需要幫助? 每天:唸完科目的進度,就用就運用單點性提問,測試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 每周或小考前:複習完整個單元之後,就運用架構性提問,幫助自己融會貫通 寫完練習題、寫完考卷後:用解方找尋提問法,幫自己掃描盲點。 三種閱讀文章時提問的層次 1. 事實性 以文本的訊息為基礎,但要進一步找出關連線索,綜合歸納後才能得知,例如找支持的理由、比較異同、因果關係、不同的觀點...,同類型的語 詞歸納成一個上位概念等問題。 2. 推論性 根據文本理解的訊息及讀者自己的知識和觀點,或藉由尋求其他的文本、資源,對文本內容進行質疑、論述或評價;對作者的寫作手法或寫作目的提 出批判或疑問的問題。 3. 評論性 根據文本理解的訊息及讀者自己的知識和觀點,或藉由尋求其他的文本、資源,對文本內容進行質疑、論述或評價;對作者的寫作手法或寫 作目的提 出批判或疑問的問題。 如何問好問題? 事實:緊扣主題 段落重點 重要的人地時事。 推論:從文章前後推論、統整連結文本訊息.分析.比較.異同.順序.因果.歸納上位概念。 評論 作者的用意寫作手法、內容的建議或評論.你認為.你覺得.如果是你.對你而言 ## 常見的兩類論說文 再來要談最常出現的文章類型:如何分析事理、如何讀評論人物的論說文。 1. 如何分析事理《節錄自「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為什麼應該做,為什麼不應該做;為什麼可以這樣做,為什麼不可以那樣做;為什麼要現在做,為什麼不能以後再做;為什麼准許他做;為什麼不准許我做;為什麼在那兒做行了,為什麼在這兒做不行;為什麼做得成功了,又為什麼做失敗了--這是「事理」。把這些「為什麼」解釋清楚的文章,便是「分析事理的論說文」。 分析事理的論說文,不同於以事為主的紀敘文:後者的重點在於記錄事情的經過,略述作者對這事情的感想;前者的重點卻在探討事情做得成功,或者做不成功的原因所在,目的在收集經驗,做為以後遇到同類事情時應對的參考。後者的目的,僅在傳達個人做事的經驗,附帶請人與他共享成功的喜悅,或者失敗的懊惱而已。分析事理的論說文,倒跟評論人物的論說文,有一點點關聯。(「評論人物的論說文」見下篇)要評論人物,自然是從這個人物的「行事」為人上著手。行事的成敗,方法的得失,影響的大小,就是這個人物的評價;所以只要分析了事理,也就評論了人物。只不過是一個人物總是做許多事,我們不能光從一件事來作品評;同時有些事,也不光是一個人的傑作。因而這兩類的論說文,仍有它們不同的範疇和作用。一件事情由原因、經過、結果三部分組成;事理也分別隱藏在其中。事情做成功了,不但顯現在「結果」的部分,它同時也在原因和經過裡埋下了種子;原因或經過裡的一小步疏忽,就可能帶來完全失敗的後果、所以分析事理,必得從原因、經過到結果,層層探討、步步研究,才能確實得出事實的真相,獲悉致勝或落敗的關鍵。 2. 如何讀評論人物的論說文《「青年日報」國中學生版》 寫一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出發點。如果你的目的是要讀者對於這個人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或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介紹這個人的外貌、個性,生乎事蹟、重要言論及對人類社會的貢獻等等,那麼你所寫成約文章是「以人為主的記敘文」;如果你是因著某人的行事為人,觸動了你某部分的「心弦」,而久久不能釋懷,便將你與此人相知相交的情節,一一展布在故事中,以寄託你的感情,這是「因人生情的抒情文」;如果一個人物,在時空上與你不生交會,你對他的了解來自間接的資料,對他的感情比較超然,你要對他有所評價論斷,便可以寫成一篇「評掄人物的論說文」。一般說來,能夠成為這類論說文論述的對象,應該都是「歷史人物」,也就是已經去世,但能留名後代,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像歷朝的開國皇帝、功臣、大將、學者、作家、英雄等。這些人物留有較多的個人資料,包括傳記、個人著述及後人的評述等,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對他認識的線索,從認識當中培養感情,產生評價。寫作評論人物的論說文,最重要的是要從「客觀」的資料裡,提出「主觀」的見解。主觀的見解在前,是這篇論說文的「主張」。客觀的資料隨後,是支持主張的「說明」和「證據」。所謂客觀的資料,是評論對象個人言語行為的表現;我們在做評論之前,要先透視他這些外在的表現,體會出他內在的思想動機。所謂主觀的見解,是我們經由上述的分析瞭解之後,參酌時空等其他因素,對那個人物的是、非、功、過所作的判斷,評論他的哪些地方是對的、有功,哪些地方錯了、有過。評論一個人,所根據的資料應該力求其客觀,因此不妨求其多;參考前人的評斷,盡可能收羅各方不同意見者的看法,而且要正反並敘、左右皆陳,以免落入偏見的陷井,受到一曲的誤導。一個人的行事為人,可能受環境的影響,也可能因個人的心緒生理狀況而改變。漫長的一生當中,或有片刻糊塗的時候,因而白璧微有瑕疵,應不改其為一塊美玉。也就是說我們對人物的評斷,宜從大處著眼,千萬別盡挑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作為攻擊他人的藉口。評論一個人,要看他的全部,否則便容易出錯。如果只看到周公攝政嚴厲管束管叔、蔡叔等,你恐怕要誤會他想造反;如果只看到王莽謙恭下士時,你大概也會說他是一個好臣;如果不看張自忠將軍後來的表現,草草便判他為「漢奸」,那是不公平的。這是件評論人物的論說文時,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前文說要以「歷史人物」為評論對象的主要原因。畢竟尚未「蓋棺」者,是難以「論定」的。 ## 嚴以律己 最後,談到**自律。** 學霸說:我大一過得比我高三還苦。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反思,我高三過得十分認真,到了大學卻得過且過。這便是自律不足。 追究其原因,是因為不知道為自己的人生下階段是什麼?要先學會什麼?給大家最終的借鏡。 >整篇文章來源: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rPvJPSUeI9xcQzDme3vTGjX08BQyBe0/view
×
Sign in
Email
Password
Forgot password
or
By clicking below,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
Sign in via Facebook
Sign in via Twitter
Sign in via GitHub
Sign in via Dropbox
Sign in with Wallet
Wallet (
)
Connect another wallet
New to HackMD?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