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力] 第一週筆記 # 概覽 回顧以前學過的力學: * Statics : $\Sigma F = 0, \Sigma M = 0$ * Dynamics: * Kinematics : $x, v, a$ * kinetics : $\frac {dP}{dt} = F$ * Work and Energy <br> 實際上流體力學架構也不出這些: * Statics : 第三章 * Dynamics: * Kinematics : 第四章 * kinetics : 第六章 * Work and Energy : 第五章 * 應用:open flow, internal flow, Navier-Stokes <br> # 流體力學中出現的力: 主要分成兩種: * body force : 重力、電磁力、E, B等等可以當成集中在質心的力 * Surface Force : 靜壓、黏滯力、表面張力 # 「流體」的定義 不過講這麼多還是不知道流體是什麼,所以這裡先來定義流體是什麼。 Fluid : 施加「剪應力」的時候,會「持續變形」: ![](https://i.imgur.com/f8z8Hw2.png) * 應力(stress):大致上來說是「單位表面的受力」: $$\sigma = \frac {F}{A}$$ * 剪應力:算平行面積單位元$dA$上,單位面積的力 雖然說會形變,但是滑動不一定是快或慢。 # 「連續體假設」 理論上來說,一個分子一個分子都是一個質點。但是因為這樣太複雜,所以就做出一個假設: $$假定流體是「充滿空間的連續體」$$ 因為到處都是連續的,所以這時候就可以把這個流體定義出性質,比如說密度 這個假定成立嗎?當然不一定。假設今天取一個Control Volume: ![](https://i.imgur.com/5Jaqyex.png) * 如果分子大小太大,分子會在box進進出出,密度根本不固定 * 如果分子小到一個程度,就算有進出頻繁,密度就會趨近一個平均值。這時候就可以定義流體的物性。 這個判斷可以用個無因次參數來看: $$Kn = \frac {\lambda}{L}$$ 其中$\lambda$是mean free path, $L$是特徵長度。 這個理由是,「如果mean free path在box裡面,那就跟分子永遠走不出box有87%像」。因此: $$若Kn << 1,那麼可以認為「連續體假設」成立$$ 既然你有$dV$,那麼你就有「體積單位元」,所以就可以用它倒一堆微分方程了。不過,如果要解微分方程還要有++邊界條件++。所以邊界條件這就來了: # Boundary Condition 主要有下面這幾種: * No-Penetration Condirtion : 就是「流體不能穿透邊界」。用專業的術語來看: $$V_{fn} = Vb_{bn}$$ 但是$Vf_{t}$未必等於$Vb_{t}$ * No-slip condition : 就是假定流過邊界是,流體的行為會類似「邊界拖住流體跑」,也就是: $$V_{f} = V_{b}$$ 這個條件是從黏滯力來的。 # Control Volume 回顧熱力學的「系統」: * closed system : 沒有「質量」可以進出 * open system : 質量可以進出。是在空間選定一個Conttrol Volum當觀測站, 觀察CV進出的東西來分析。 流體力學用的主要是Conttrol Colume的分析方法。 # 1.2 一些重要的性質 * 理想氣體方程式 $$P = \rho R T$$ 其中: * $R$ = $\frac {Ru}{M}$, $Ru$大約是8.314, $M$是分子量 * $\rho$是密度,常用的數字:水大約是1000, 常溫下的空氣搭約是1.125, 有一歇跟比重有關的量大概是: Specific Gravity : 比重,定義是: $$SG = \frac {\rho}{\rho_{H_{2}O}}$$ >>汞大概是13.6, 空氣是0.001204 Specific Weight : 比重量$\gamma = \rho g$ * $P$是壓力。有一堆單位: * 1 $Pa = \frac {N}{m^2}$ * 1 bar = $10^5Pa=0.1MPa=100kPa$ * 1 atm = $101325Pa$ * $psi$(pound per inch square) : 1atm = 14.224psi 壓力還有Absolute Pressure跟Gage Pressure: * Absolute Pressure : 實際的壓力。大於等於0 * Gage Pressure : 表壓,跟「大氣壓力」相差的壓力: $$P_{gage} = P_{abs} - P_{atm}$$ 計算時記得把大氣壓加回去。 常用的性質課本後面的表都查的到,所以可以注意一下。 # 1.3 Common External Forces ## 1. Gravitational Force 假設有一個體積單位元: ![](https://i.imgur.com/hwY5GiD.png) 作用在這個體積單位元上的壓力$dF_{g}$為: <br><br> $$d\vec{F_{g}} = \rho\vec{g{}} \cdot dV$$ <br><br> ### 證明 就是$F = mg$的縮小版: $$d\vec{F_{g}} = (dm) \cdot \vec{g{}} = (\rho \cdot dV) \cdot \vec{g{}} = -\rho (dx dy dz)g \hat{k}$$ ## 2. Pressure 作用在體積單位元的壓力$d\vec{F_{p}}$為: <br><br> $$d\vec{F_{p}} = - \nabla P \cdot dV$$ <br><br> ### 證明 這裡有兩個證明方法: <br><br> #### 偷懶的方法:用散度定律 $$\int d\vec{F}_{p} = \int_{S} -P \cdot d\vec{A{}} = - \int_{V} \nabla P \cdot dV$$ 對於流體內任意的形狀都正確,所以 $$d\vec{F_{p}} = -\nabla P\cdot dV$$ <br><br> #### 正規的方法 老老實實的把每個面上的力找出來。首先回顧一下泰勒展開式: $$G(x + dx, y, z) \approx G(x, y, z) + \frac{\partial G}{\partial x} dx$$ 所以: $$G(x + dx, y, z) - G(x, y, z) \approx \frac {\partial G}{\partial x}dx$$ 這裡也是類似的。如果看x 方向,左右壓力的變化: $$dP_{x} = P(x + dx, y, z) - P(x, y, z) \approx \frac {\partial P}{\partial x}dx$$ 因為對於x方向而言,壓力的x分量作用的面積是: $$dydz$$ 所以對於x方向中,左右壓力差就是: $$dF_{x} = dP_{x}\cdot dydz = - \frac {\partial P}{\partial x} dx \cdot dydz\\[0.5cm]$$ 有看到多一個負號是因為:壓力是朝內的,所以差一個負號。 同理,可以把3個方向受到的壓力都找出來: $$dF_{x} = dP_{x}\cdot dydz = - \frac {\partial P}{\partial x} dx \cdot dydz\\[0.5cm] dF_{y} = dP_{y} \cdot dxdz = - \frac {\partial P}{\partial y} dy \cdot dxdz\\[0.5cm] dF_{z} = dP_{z} \cdot dxdy = - \frac {\partial P}{\partial z} dz \cdot dxdy$$ 可以發現最後面都是$dxdydz$,把他們提出來,得到: $$d\vec{F_{p}} = (- \frac {\partial P}{\partial x}, - \frac {\partial P}{\partial y} , - \frac {\partial P}{\partial z}) \cdot dxdydz = -\nabla P \cdot dV$$ 而對「靜力學」來說,因為只有重力,所以: $$d \vec{F_{p}} + d\vec{F_{g}} = - \nabla P\cdot dV - \rho\vec{g{}}\cdot dV = 0$$ 也就是: $$\nabla P = - \rho G$$ 如果故意把重力方向調成 $\hat{k}$ 方向,那麼3個方向分別是: 1. x方向: $$\frac {\partial P}{\partial x} = 0$$ 1. y方向: $$\frac {\partial P}{\partial y} = 0$$ 由1. 2. 可以知道 $$P = P(z)$$ 1. z方向: $$\frac {\partial P}{\partial z} = \rho g$$ 這其實就可以推出國中時學過的壓力公式 另外,如果物體不是靜止的,那麼只是在等號右邊多一個加速度項: $$-\nabla P -\rho \vec{g{}} = \rho\vec{a{}}$$ ## 3. 黏滯力 ### 數學模型 假定有兩塊板子,中間夾個流體,假定他們的velocity profile會是線性的: ![](https://i.imgur.com/tEXT15j.jpg) 回顧材料力學,剪應變是「材料移動的小角度」,也就是上面$d\beta$,而剪應力又跟這個應變有關,所以先求出$d\beta$。$d\beta$可以用$tan$去近似: $$d\beta \approx tan(d\beta) = \frac {Vdt}{h}$$ 所以 $$\dot{\epsilon} = \frac {d\beta}{dt} = \frac {V}{h} = \frac {du}{dy}$$ 出於一些理由,實際上的應變率會是他的一半: $$\dot{\epsilon} = \frac {1}{2} \frac {du}{dy}$$ 在材料力學的時候有學過虎克定律: $$\sigma = E \cdot \epsilon$$ 也就是「應力與應變有關係」。 事實上,我們可以仿照這個,在流體中找出類似的定律。不過,因為流體是流體,++受力之後會持續變形++。所以沒有固定的應變可言,但是有「應變率」。而我們假定剪應力跟這個「應變率」有關: $$\tau = \tau(\dot{\epsilon})$$ 而這個關係可能有很多種,所以這裡先假定他是最簡單的,也就是「只差一個常數」: $$\tau = \mu \dot{\epsilon}$$ 代入剛剛算出來的$\dot{\epsilon} = \frac {du}{dy}$,可以得到: $$\tau = \mu\frac {du}{dy}$$ 其中$\mu$叫做「dynamic viscosity」。單位是$Pa \cdot s$。 >> 有另外一種viscosity叫做kinematic viscosity, 定義是: >> $$\nu = \frac {\mu}{\rho}$$ >> 單位是$\frac {m^2}{s}$ , 或是用stoke($\frac {cm^2}{s}$) 正比是最簡單的關係。不過還有其他種的關係,像是這樣: ![](https://i.imgur.com/js2Aqun.png) * Binham:要超過一定的力,才會流動 * Pseudoplastec(shear thinning):斜率漸減,表示越來越好拉 * Dilatant(shear thickening):斜率漸增,表示越來越難拉 ### 溫度的影響 注意$\mu = \mu (T)$,溫度不同年ㄒ大致上如下: ![](https://i.imgur.com/aJlIuFP.png) 1. 液體溫度越高,黏性越低:想像一下沙拉油,溫度低的時候會變成一糊,但是加溫過後就變得很好倒。 2. 氣體溫度越高越黏:太空梭進入大氣。 3. 氣體比液體低:跑步比游泳容易嘛 ### 測量Viscosity 像下面這種裝置 ![](https://i.imgur.com/Qn1zBqC.png) 這時候: $$\tau = \frac {du}{dy} \approx \mu \frac {\Omega R}{h}$$ 所以上面的力矩$T$就是: $$T = (\tau 2\pi RL) = \mu \frac {2\pi R^3L\Omega}{h}$$ 這時候,只要測出$T$是多少就可以了。 ## 表面張力 平行液面的拉力。 如果有一個液體表面,邊界是$S$: ![](https://i.imgur.com/OUGDEBY.png) 表面張力$\sigma$的定義為: $$dF_{s} = \sigma ds$$ 單位是$N/m$,單位邊界長需要的力嘛。不過如果上下同乘一個$m$: $$\frac {N\cdot m}{m^2} = \frac {作功}{m^2}$$ 所以這也可以看成「增加單位面積所需要做的功」。 這裡簡單看一個例子:一個droplet ![](https://i.imgur.com/MaJt85z.png) $$\int -Pd\vec{A{}} = \int -PdA cos\theta = -P\int dA cos\theta$$ 因為$\int dAcos\theta$其實就是「整個球面作投影」,所以: $$-P \int (dAcos\theta) = -P \cdot \pi R^2 = 2\pi R \sigma_{s}$$ 另外一件要注意的是soap bubble: ![](https://i.imgur.com/ewuVpMF.png) $$他會有兩層\\他會有兩層\\他會有兩層$$ ### Capillary Effect 在液體與容器邊界的一種現象,像這樣: ![](https://i.imgur.com/nfOUZut.png) 這裡有一些分類: 1. 如果$\phi$ < 90度,叫做「wetting liquid」 2. 如果$\phi$ > 90度,叫做「nonwetting liquid」 水的接觸角是 0 度。 注意的地方就是算的時候,要把角度也考慮進去。 另外注意到的是,「表面張力把液體往上拉」其實是: 1. 表面張力造成介面兩邊壓力不同 2. 壓力差把液柱進一步提升 如果只在靜力學的狀況,那直接看成「表面張力把液體往上拉」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要計算整個運動過程,就必須注意到這件事。